《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zj0}实践(《大话存储》姊妹篇 ...
《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zj0}实践 (《大话存储》姊妹篇)》电子书下载 [转贴 2010-01-26 10:54: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先本所有介绍Windows及非Windows文件系统的数据恢复技艺书本,不仅涵盖面广,内容也达到了足够的深度。为热销书《大话存储》姊妹篇。
  本书不仅对普通的DOS分区系统及Windows的FAT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更涵盖了苹果机分区、BSD分区、SPRC平台的Sun Solaris分区、GPT分区等分区要领,以及Linux的Ext2/Ext3、Unix的UFS1/UFS2、MAC的HFS+等文件系统布局及详细数据结构的讲解,多半资料的详细程度是眼前xxxx的。同时对普通RAID类型及包罗HP表里双循环、RAID 1E、RAID6及RAID DP在内的异种或新型RAID类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介绍。
  别的,本书还充分考虑到初学者刚接触数据恢复实际工作时无从着手的感应,从数据恢复前的准备到实际恢复工作的进行,从理论阐述到数据恢复软件的利用,一步步率领读者踏入数据恢复的殿堂。
  更为首要的是,为了使读者有靠近实战的机会练习RAID阐述与恢复技艺,配书光盘(双DVD)中附送了近30个精心制作的RAID模型,蕴涵了RAID0、RAID5、RAID 1E、HP表里双循环阵列等。
  本书适合文件系统研究人员、数据恢复从业人员、数据恢复教学人员、数据恢复编程人员、电子取证工作者、数据平安研究人员、系统管理员及数据平安存储与灾难恢复爱好者阅读和利用。 作者简介 马林,天津市电子技艺研究所专业数据存储平安与数据灾难拯救研究员,首席数据恢复行家,天亚数据恢复技艺总监。   多年来致力于数据存储与文件系统的研究,时候跟踪数据恢复技艺的发展目标。受天津市国家保密局指定,为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专业涉密数据恢复确保。同时,还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民用数据恢复范畴,并在实际工作中积聚和总结了多量的实践经验。   现到差公司为天津市保密局独一指定官方涉密数据恢复单位。 目录 PART 1 理论篇
 第1章 数据恢复相干基础
  1.1 硬盘探秘
   1.1.1 硬盘结构
   1.1.2 硬盘接口
   1.1.3 磁道、扇区与柱面
   1.1.4 硬盘的启动过程
   1.1.5 硬盘的机能指标
   1.1.6 寻址要领
  1.2 计算机运行流程
   1.2.1 根本概念
   1.2.2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1.3 “数”之经历
   1.3.1 数制
   1.3.2 数制间的转化
   1.3.3 取整与取余运算
   1.3.4 数的存储形式   
  1.4 工具软件
   1.4.1 虚拟磁盘软件InsPro Disk
   1.4.2 十六进制编纂软件Winhex
   1.4.3 硬盘检测软件MHDD
 第2章 分区
  2.1 概述
   2.1.1 分区与卷
   2.1.2 Unix下卷的利用
   2.1.3 扇区地址
   2.1.4 依据正常性判断分区信息的正确性
   2.1.5 数据恢复及电子取证
  2.2 DOS分区
   2.2.1 概述
   2.2.2 主引导记录扇区MBR
   2.2.3 增补引导记录扇区EBR
   2.2.4 数据恢复及电子取证
  2.3 Apple分区
   2.3.1 概述
   2.3.2 Apple磁盘布局
   2.3.3 分区表项数据结构
   2.3.4 数据恢复与电子取证
  2.4 BSD分区
   2.4.1 BSD分区概述
   2.4.2 Free BSD分区
   2.4.3 NetBSD与OpenBSD  分区
   2.4.4 磁盘标签数据结构
   2.4.5 磁盘标签实例阐述
   2.4.6 总结
  2.5 Sun Solaris分区
   2.5.1 概述
   2.5.2 Sparc平台下的Sun Solaris分区
   2.5.3 i386平台下的Sun Solaris分区
   2.5.4 总结
  2.6 GPT分区
   2.6.1 概述
   2.6.2 GPT磁盘总体布局
   2.6.3 数据结构
   2.6.4 总结
  2.7 移动介质分区  
 第3章 FAT文件系统
  3.1 文件系统总论
  3.2 FAT文件系统概述
  3.3 FAT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3.4 FAT32的保留区
   3.4.1 引导扇区
   3.4.2 引导代码
   3.4.3 FSINFO信息扇区
  3.5 FAT32的FAT表
   3.5.1 FAT表概述
   3.5.2 FAT表的特性
   3.5.3 FAT表的利用
   3.5.4 其他
  3.6 FAT32的数据区
   3.6.1 根目录
   3.6.2 子目录
   3.6.3 目录项
  3.7 FAT12/16文件系统
   3.7.1 FAT12/16文件系统概述
   3.7.2 引导扇区
   3.7.3 FAT表
   3.7.4 根目录与目录项
  3.8 分派攻略
   3.8.1 簇的分派攻略
   3.8.2 目录项的分派攻略
  3.9 文件的设立与删除
  3.10 总结
   3.10.1 数据恢复阐述
   3.10.2 取证阐述
 第4章 NTFS文件系统
  4.1 NTFS概述
   4.1.1 概述
   4.1.2 根本概念
  4.2 NTFS文件系统总体布局
  4.3 引导扇区
  4.4 主文件表MFT
   4.4.1 根本概述
   4.4.2 Windows 2000的MFT项
   4.4.3 Windows XP的MFT项
  4.5 MFT属性
   4.5.1 属性的结构
   4.5.2 常规属性类型
   4.5.3 其他属性
  4.6 文件系统元文件
   4.6.1 $MFT文件
   4.6.2 $MFTMirr文件
   4.6.3 $LogFile文件
   4.6.4 $Volume文件
   4.6.5 $AttrDef文件
   4.6.6 $Root文件
   4.6.7 $Bitmap文件
   4.6.8 $Boot文件
   4.6.9 $Secure文件
   4.6.10 $UsnJrnl文件
   4.6.11 $Quota文件
   4.6.12 $ObjId文件
  4.7 分派攻略
   4.7.1 簇空间分派攻略
   4.7.2 MFT项分派攻略
   4.7.3 属性分派攻略
  4.8 时间值的更新
  4.9 文件的设立与删除
   4.9.1 设立文件
   4.9.2 删除文件
  4.10 总结
   4.10.1 阐述注意事项
   4.10.2 数据恢复与取证阐述
 第5章 ExtX文件系统
  5.1 ExtX文件系统概述
  5.2 ExtX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5.3 超等块
   5.3.1 超等块数据结构
   5.3.2 超等块实例阐述
  5.4 块组描述符表和块组描述符
   5.4.1 块组描述符数据结构
   5.4.2 块组描述符实例阐述
  5.5 块位图
   5.5.1 块位图的工作要领
   5.5.2 块位图实例阐述
  5.6 i-节点位图
   5.6.1 i-节点位图实例
   5.6.2 定位一个i-节点的位图
  5.7 i-节点表与i-节点
   5.7.1 i-节点数据结构
   5.7.2 i-节点实例阐述
   5.7.3 i-节点的属性
   5.7.4 i-节点中时间值的更新
  5.8 增补属性
   5.8.1 增补属性的结构
   5.8.2 增补属性实例阐述
  5.9 目录项
   5.9.1 目录项数据结构
   5.9.2 目录项的特性
   5.9.3 目录项实例阐述
  5.10 链接和挂载点
   5.10.1 链接
   5.10.2 挂载点
  5.11 Hash树
   5.11.1 Hash树数据结构
   5.11.2 Hash树实例阐述
  5.12 文件系统日志
   5.12.1 数据结构
   5.12.2 日志实例阐述
  5.13 分派攻略
   5.13.1 块的分派攻略
   5.13.2 i-节点分派攻略
   5.13.3 文件名空间分派攻略
  5.14 文件的设立与删除
   5.14.1 设立文件
   5.14.2 删除文件
  5.15 总结
   5.15.1 阐述注意事项
   5.15.2 数据恢复与电子取证   
 第6章 UFS文件系统
  6.1 概述
  6.2 UFS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6.3 超等块
   6.3.1 概述
   6.3.2 数据结构
  6.4 柱面组提要
  6.5 柱面组描述符
   6.5.1 概述
   6.5.2 数据结构
   6.5.3 位图
  6.6 引导代码
  6.7 i-节点
   6.7.1 UFS1的i-节点
   6.7.2 UFS2的i-节点
  6.8 目录项
   6.8.1 数据结构
   6.8.2 实例阐述
  6.9 分派攻略
   6.9.1 存储空间分派攻略
   6.9.2 i-节点分派攻略
   6.9.3 目录项分派攻略
  6.10 文件的设立与删除
   6.10.1 设立文件
   6.10.2 删除文件
  6.11 总结
   6.11.1 阐述注意事项
   6.11.2 数据恢复与取证阐述
 第7章 HFS+文件系统
  7.1 HFS封装
   7.1.1 HFS卷主目录块结构
   7.1.2 HFS卷主目录块实例阐述
  7.2 概述
   7.2.1 HFS+的改进
   7.2.2 根本概念
   7.2.3 紧要数据结构类型
   7.2.4 HFS+特性
  7.3 HFS+文件系统整体布局
  7.4 卷头
   7.4.1 数据结构
   7.4.2 实例阐述
  7.5 节点
   7.5.1 节点的种类
   7.5.2 节点的根本结构
   7.5.3 头节点
   7.5.4 图节点
   7.5.5 索引节点
   7.5.6 叶节点
   7.5.7 节点的利用
   7.5.8 HFS+节点与HFS节点的辨别
  7.6 目录文件
   7.6.1 目录文件中档案项的key部分
   7.6.2 目录文件中档案项的数据部分  
  7.7 域溢出文件
   7.7.1 域溢出文件中档案项的key部分
   7.7.2 域溢出文件中档案项的数据部分
   7.7.3 域溢出文件节点实例阐述
   7.7.4 域溢出文件的利用
  7.8 坏块文件
  7.9 分派文件
  7.10 属性文件
   7.10.1 叉数据属性
   7.10.2 域属性
 第8章 多磁盘卷
  8.1 RAID
   8.1.1 RAID级别简介
   8.1.2 RAID中的根本概念
   8.1.3 RAID0阵列原理
   8.1.4 RAID1阵列原理
   8.1.5 RAID4阵列原理
   8.1.6 RAID5阵列原理
   8.1.7 RAID6阵列原理
   8.1.8 RAID 1E阵列原理
   8.1.9 RAID DP阵列原理
   8.1.10 RAID的实现
   8.1.11 数据恢复及取证注意事项
  8.2 磁盘跨区
   8.2.1 概述
   8.2.2 Linux MD
   8.2.3 Linux LVM
   8.2.4 Microsoft Windows LDM
   8.2.5 总结
PART 2 实践篇
 第9章 数据恢复前的准备
  9.1 写在数据恢复之前的话
  9.2 检测磁盘
   9.2.1 用MHDD检测磁盘
   9.2.2 用MHDD根除主引导扇区“55AA”标记
   9.2.3 用PC-3000检测磁盘
  9.3 坏道办理
  9.4 镜像磁盘
   9.4.1 什么是“镜像磁盘”
   9.4.2 什么情况下需要对磁盘进行镜像
   9.4.3 用Media Tools镜像磁盘
   9.4.4 用HDClone镜像磁盘
   9.4.5 用Winhex镜像磁盘
  9.5 分区及形式化对磁盘的写入
   9.5.1 Winhex“对比”功能的利用
   9.5.2 分区过程对磁盘的写入
   9.5.3 形式化过程对磁盘的写入
 第10章 根本数据恢复
  10.1 分区恢复
   10.1.1 主分区表损坏恢复
   10.1.2 从新分区未形式化
   10.1.3 分区布局转变并进行了形式化
   10.1.4 利用FinalData快捷寻找分区
  10.2 DBR损坏后的恢复
   10.2.1 FAT文件系统DBR损坏后的恢复
   10.2.2 NTFS文件系统DBR损坏后的恢复
  10.3 形式化恢复
   10.3.1 原FAT32形式化成FAT32
   10.3.2 原FAT32形式化成NTFS
   10.3.3 原NTFS形式化成NTFS
   10.3.4 原NTFS形式化成FAT32
  10.4 删除恢复
   10.4.1 FAT16文件系统下的删除
   10.4.2 FAT32文件系统下的删除
   10.4.3 NTFS文件系统下的删除
  10.5 数据恢复软件的利用
   10.5.1 利用R-Studio恢双数据
   10.5.2 利用Recover My Files恢双数据
 第11章 RAID数据恢复
  11.1 概述
  11.2 FAT表在阵列恢复中的作用
   11.2.1 利用FAT表计算块大小
   11.2.2 利用FAT表判断数据块按序
   11.2.3 利用FAT表寻找校验块
  11.3 MFT在阵列恢复中的作用
   11.3.1 利用MFT记录编号判断块大小及数据块按序
   11.3.2 利用MFT寻找校验块
  11.4 RAID0阵列恢复
   11.4.1 参数阐述
   11.4.2 利用Winhex重组数据
   11.4.3 利用R-Studio恢双数据
  11.5 RAID5阵列恢复
   11.5.1 循环目标的判断
   11.5.2 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11.5.3 计算各个成员盘首先个校验块的位置
   11.5.4 利用FAT恢复演示
   11.5.5 利用MFT恢复演示
  11.6 HP表里双循环阵列恢复
  11.7 RAID 1E阵列恢复
   11.7.1 参数判断
   11.7.2 数据恢复
附录A Win32环境下磁盘驾驭五大函数
附录B 文件后缀名速查表 媒体评述 文件系统将其下层的存储空间虚拟成文件的要领向其上层展现,是整个数据系统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熏陶IO机能的一个瓶颈点,文件系统如果出了问题,轻则数据丢失,重则数据全毁。本书所有介绍了各种文件系统原理,并且讲述了主流数据恢恢复理和驾驭,是一本不行多得的好书!        《大话存储》作者:张冬 网名:冬瓜头   从9.11事件到四川大地震,从CIH到熊猫烧香,您是否想过,在信息xxxx的时代,这些灾难过后,银行能不能正常工作,企业是否能正常运营?这xx都取决于数据是否遭受威胁,遭受威胁的数据又是否能够重现!本书为你铺就了一条从入门到精通的数据恢复学习之路。并且,数据恢复步骤设计需要透彻了解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及工作要领,本书是眼前公然技艺资料最多的一原形关书本,是难得的学习及参考书!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哈市海云数据恢复总工、黑龙江科技学院软件讲师 江传力   本书有内容,有深度,是数据恢复不行多得的好书。回想1996年开始研究数据恢复技艺的时候,要想找到这种相干的资料长短常困难的。为了提升国内数据恢复技艺,精心兴办了技艺交流的平台中国硬盘基地(www.intohard.com),一举成为国内xxx的硬盘维修与数据恢复技艺论坛。时到现在天,本书的出版也肯定会成为数据恢复技艺人员的一大福音!   中国xx存储论坛之一“中国硬盘基地”网站xx人:田茂帅(八喜)   该书不仅为有志于数据恢复技艺研究的人士提供了难得的技艺资料,更兼顾了初学数据恢复者不知从何学起、不知怎样着手恢双数据的情况。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怎样检测磁盘、怎样克隆磁盘、怎样恢双数据、数据恢复软件恢复结果阐述等一步步进行介绍。本书的作者马林,{dy}次将数据恢复行业的一些核心技艺内容放到书中,很有勇气!希望该书的出版能为中国的数据恢复行业做出应有的进贡!        ——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特聘信息网络平安行家         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平安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主任 王江民 书摘插图 PART 1 理论篇
  第1章 数据恢复相干基础
  1.1 硬盘探秘
  1.1.1 硬盘结构
  2.盘体
盘体由盘腔、上盖、盘片电机、盘片、磁头、音圈电机和其他的辅助组件构成。为担保硬盘正常工作,盘体内的明净度很高。为避免灰尘投入,盘体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由于硬盘工作的过程中发热,为了担保盘腔的空气压力与外界平衡,在盘体上有呼吸孔,呼吸孔的内侧安设有一个小的空气过滤器,硬盘的设计差异,呼吸孔的位置和结构也有所差别。同时由于盘体在装配达成后,要写入伺服信息,因此盘体上有伺服信息的写进口,在工场无尘车间里将专用的写入设备从这个孔伸入盘体内写入伺服信息,写入达成后,会用铝箔将其封锁。
(1)盘腔
盘腔一般由铝合金锻造后机加工而成,盘体的其他组件都直接或间接安设在盘腔上面,盘腔上还有将硬盘安设到其他设备上的螺丝孔。
(2)上盖
上盖一般由铝合金或软磁金属选料加工而成,有的是单层的,有的是由多层选料粘合而成。它的紧要作用是与盘腔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密封的整体,根本上都是用螺钉与盘腔联接,为了担保密封,上盖与盘腔的结合面一般都有密封垫圈。
(3)盘片电机
盘片电机的紧要作用即是荧惑盘片旋转,在有效监管电路板上的盘片电机驱动芯片的有效监管下,盘片电机荧惑盘片以设定的速度转动,盘片电机的转速由原先低于4000转/分,发展到现在的10000转/分,甚至l5000转/分,盘片转速的提升直接决心着硬盘的寻道时间。当然,在提升转速的同时,硬盘的发热量、 振撼、噪声等也会对硬盘的安稳工作产生熏陶。因此一些新的技艺也继续地运用到盘片电机上,由最初的滚珠轴承电机发展到现在的液态轴承电机。
盘片的电机一般为转速恒定的直流无刷电机,为三相直流供电。线圈的绕法分为三角形联接、星形无中线和星形有中线三种,这种电机可以对比xx地有效监管转速,让盘片安稳地旋转。
  (4)盘片
盘片是硬盘的核心组件之一,差异的硬盘可能有差异的盘片数量。所有的数据都是存储在盘片上的,盘片是在铝合金或玻璃基底上涂敷很薄的磁性选料、守护选料和润滑选料等多种差异功能的选料层加工而成,个中磁性选料的物理机能和磁层结构直接熏陶着数据的存储密度和所存储数据的安稳性。为了提升存储密度,避免超顺磁效应的产生,各相干机构进行了多量的研究工作,继续改进磁层的物理机能和磁层结构。磁记录层的记录要领也由从前的纵向磁记录发展到现在的垂直磁记录。
(5)磁头
磁头也是硬盘的核心组件,磁头的机能对硬盘的数据存储密度和内部传输率有很大的熏陶。磁头最早运用的是铁磁物质,1979年发明了薄膜磁头,使硬盘进一步减小体积、增大容量、提升读写速度成为了可能。20世纪80年代末期IBM研发了MR磁阻磁头,后来又研发了GMR巨磁阻磁头。现在的硬盘都是选用GMR磁头,它利用特殊选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动的原理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磁头在工作的过程中并不与盘片接触,而是在盘片高速旋转荧惑的空气动力的作用下以很低的高度在盘片上面航行。为了提升磁头的灵敏度,磁头的航行高度在继续降低。磁头一般跟金属磁头臂、音圈电机线圈和预放电路等构成一个组件,磁头在音圈电机的荧惑下依据读写数据的需要做往复运动来定位数据所在的磁道。
……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 http://images.dangdang.com/productins/205/20551851_233345.jpg />

很专业的书。

讲的很详细,但是个别知识点有错误,希望能尽早更正

全书不错,介绍比较详细.但是有此基础知识还不够xx.如介绍扇区16进制与10进制转换时是反过来计算的,本书前面基础部分没有提及,后面数据恢复部分本人还没有阅读.

郑重声明:资讯 【《数据重现——文件系统原理精解与数据恢复{zj0}实践(《大话存储》姊妹篇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