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杂志周三刊《?》
【中工望{dj2}报道】(记者吴昀)如今,城市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面貌日新月异,这些都出自农民工兄弟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一切的城市建设都是纸上谈兵,水中幻影。是农民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然而,我们对于他们在城市里的生存状态却很少关注,更不用说起码的尊重和关爱了,这种付出的不平衡至今没有打破。就此,中工网记者深入工地,实地采访装修工人,以他们为“点”,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里的生活现状。
三位主人公
任孝亮,1975年生人,今年35岁,出外打工10年,家里有父母、妻子和三个孩子。
陈锐领,1968年生人,今年42岁,出外打工15年,家里有父母、妻子和三个孩子。
魏阵雨,1967年生人,今年43岁,出外打工15年,家里有父母、妻子和三个孩子。
工资状况
中工网记者采访发现,装修领域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工资不算少但也不算多。每天100多元的工资,另有15元的伙食补助,对于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来说,是不算少的;但是每天工作9个小时甚至更多,没有星期xx,而且打工的钱是家里的{wy}经济来源,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对于这样的强度和负担,工资又是不多的。
在采访中,记者问任笑亮每月能赚多少钱?
任孝亮笑着说:“我们工资是按天算的,每天110多元钱,刨去生活费,每月净剩2000多元钱。虽然是按天算,但一个工程结束后才发。”
“那平时生活靠什么呢?”记者好奇地问。
“平时会给生活费,{yt}15元钱,有事情也可以向工头预支。”任笑亮说。
“会加班吗?给加班费吗?”记者接着问。
任孝亮:“很少加班,超过9个小时就算加班,会给加班费。”
记者:“有没有遇到过拖欠工资的情况呢?”
任孝亮:“没有遇到拖欠的情况,一般都跟自己人干。靠朋友和认识的人互相介绍。但是我的朋友遇到过,{zh1}闹到劳动局去了,解决是能解决,就是很慢。”
“您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满意吗?”记者关切地问。
任笑亮:“还行吧,过得去,肯定比家里赚得多,虽然长年离家,但觉得还是值得的。”
担心安全与健康
中工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粉尘和气味都很大,但是他们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戴口罩等方式来隔绝粉尘。
“在工地,我感觉到粉尘和气味比较大,你们会考虑安全和健康的问题吗?”记者关切地问。
陈锐领:“室内装修安全问题不是很大,但会有健康隐患的担心。”
记者:“有采取什么措施吗?”
陈锐领:“措施只知道戴口罩。也听说过尘肺病,很可怕,云南特别多。我们这的粉尘也很多,我尽量避免接触。常年在外,没有休息日,有时候感觉很累,也很担心自己的身体。”
几乎没有社会保障
在采访中发现,农民工几乎没有社会保障,每个月的工资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保障,他们不是不考虑今后,更不是没有这种意识,而是大环境就是这样,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记者:“你们除了领取工资,还有其他的社会保障吗?”
魏阵雨:“xx没有社会保障,我们只是临时打工人员,没人给交,考虑也没用。”
陈锐领:“我们没有社会保险,也想过保险的问题,但不知道怎么加入保险。所以目前还没有交过。再就是工资不多,要是自己交就怕钱不够用,家里要是急用钱就麻烦了。但是话说回来,我现在也40多岁了,也得为今后打算,了解一下了。”
“以后老了干不动了,靠什么经济来源呢?”记者关切地问。
魏阵雨:“家里有两亩地,以后干不了了就回家种地。我们在这干活,干,工头就给我们笑脸,不干,就没好脸色。不求什么保障,到时候给钱就行。”
艰苦的生活条件
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的生活还不如农村。所谓的床就是油漆桶上搭胶合板;所喝的水是塑料瓶里放个热得快烧的;所吃的饭是街边小摊做的。他们过着城里{zd1}档的生活,但却承担着城市里最繁重的劳动,两者的反差不言而喻。
“你们每天就睡在这里?”记者来到他们的住处惊奇地问。
“是啊,这还算好的呢,我们经常睡在钢管搭起的架子上。冬天没暖气,夏天热得要命,睡也睡不好。好在这里还有暖气,不冷。”陈锐领笑着答道。
记者:“你们做饭吗?每天都吃些什么呢?”
魏阵雨:“平时吃住都在工地,没有条件做,都是买着吃。现在物价上涨,吃的太贵了。每天早上包子,中午大饼卷些咸菜,晚上馒头,{yt}下来也花不少钱呢。”
“每天都吃这些,会不会偶尔出去改善一下生活啊?”记者关切的问。
陈锐领:“每次路过饭店,很想进去吃好吃的,要是太馋了一年也就有一次,因为不愿意花那个钱,家里需要钱,像我这个年纪,孩子大了,花钱的地方更多。”
子女开销大
农民工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子女和家庭是他们最牵挂的,也是他们吃苦赚钱的动力。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父母的赡养、子女上学、结婚,全靠他们在外打工,一年到头拿回来的那些钱。他们是全家的支柱和依靠。
“您有几个孩子?现在都是什么情况呢?”记者问道。
魏阵雨:“有三个孩子,大的男孩21岁,已经结婚了,娶媳妇盖房子就花了十几万,还好是孩子自己谈的对象,没出太多的彩礼。”
“十几万?这么多?怎么攒下来的?”记者惊奇地问。
魏阵雨:“不要穿的好也不要吃的好,省吃俭用省下来的。老二正在上中专,19岁了,过几年也要结婚了,还要十几万。慢慢赚啦。老三是女儿,正在上小学六年级,还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免学费、书本费和给予伙食费、寄宿费补贴等。减轻了我不少的负担。”
“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孩子呢?负担多重啊?”记者不解的问道。
魏阵雨:“我们农村人养孩子就是为了防老,就像你们投保险一样,我们投的是孩子。农村就是靠孩子养老。”
“投了一辈子,等老了孩子不孝顺呢?现在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记者反问道。
魏阵雨:“不孝顺的少。现在生活好了,都养得起老人。以前有不孝顺的也是因为经济上有难处,再加上没有教育好。现在生活费用高了,等我们老了,一个孩子以后养不起我们。”
没有工作 生存成问题
干活的农民工苦,找不到活,赚不到钱的更苦。农民工在城里{zd0}的难处是能否生存。找不到就意味着没有钱赚、没有饭吃。比如说干3天,休息7天,那7天就没有钱赚。
记者:“这个工程马上要结束了,下一个活找到了吗?”
魏阵雨:“还没有,哪那么容易啊,有时候间隔一周时间是很正常的,一个月的时候也有。我们干的年头长,认识的人多,还算比较容易的,现在国家经济形势好,活多还算可以,要是形势不好了,那就更难了。”
遭受冷眼与受歧视
在城里工作的农民工不光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享受不到城市的优越生活,反而遭到白眼和歧视。不是他们感觉不到,更不是他们不在意,用他们的话说是习惯了,但在记者看来,是他们在用善良和朴实包容着城里人的傲慢和无理。
“在城里打工除了劳累,有没有受过心理上的伤害呢?”记者问。
陈锐领:“有,经常在车上遭到冷言冷语。有次坐车,一个人看见我说道农民工不好好在家种地,到北京凑什么热闹。我当时没有回击,他们不理解我们,我也没有必要跟他们理论什么。”
魏阵雨:“记得08年奥运开幕式的时候,我在一个单位里施工,在楼里听到外面的焰火,但是他们就是不让我出去看,说到处在查农民工,怕我们农民工出去给城市丢脸。我心里很是不平,哪个地方不是我们农民工干起来的?经常是一个工程建成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资格进去了,这是对我们的歧视。甚至连小孩都看不起我们,有一次我在小区门口倒建筑垃圾,一个小孩见到我就喊打工仔打工仔,我没有办法,他说得对,我就是个打工仔。跟城里人不一样。”
任孝亮:“我们在生活上没法跟城里人比,早几年的时候,我们走在路上,就会被指手画脚的称为打工的,现在有所好转,不过还是存在。所以平时我们不怎么出去。平时坐车走路,别人经常躲我们远远的,怕闻到我们身上的气味,怕我们把他们的衣服弄脏了。这种情况很难改变,到哪都一样。心里难受有什么办法,已经适应了。要是特别在乎的话就没法出门了。
你说我们不想洗澡吗?我们也想,可是谁提供啊,没有条件洗澡。实在过不去了,到外面澡堂子,10元钱一次,太贵了。都是为了生存,我们也不好受,但是我们会想,能拿钱回家就成,每天就是烙饼卷咸菜,吃个面条就算不错的了,盖浇饭那就是太好了。
但有一点例外,就是你给他家装修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特别热情,但是邻居的态度还是很不好,弄到楼道土啦,撒东西了。他们就会命令我们赶紧弄干净。这扫扫,那擦擦。要是挡他们的道了,就让我们挪东西。”
干不动就回家种地
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城市只是他们工作的场所,有{yt},他们的身体承受不了繁重的工作,他们就会回到家乡,种地度过余生。
“准备像这样干到什么时候呢?”记者问。
任笑亮:“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到时候就回家种地。现在活不好找了,越来越不好干,进城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很年轻,我们快竞争不过了。”
在采访写稿的这段时间里,一直被农民工的朴实和善良感动着,被他们的积极和乐观感染着。看着他们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稳定的工资,对他们不由得有了更多的感激和敬意。我想说他们才是城市里最可爱的人。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