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治理 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黑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且提出了涉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黑土地保护工程。{dy}期利用国债资金进行水土保护工作的投入,并且从去年开始由国家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将这笔资金转化为农业发展资金。 为了集中力量以提高治理的效果,治理范围被缩小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目前的方案是按照每平方公里30万元来设定,但是这一笔费用还远远不够。”王利军说。 事实上,即使每平方公里30万元的水土保护经费,仍然难以落实到位。 据了解,按照制定的水土保护规划,蛟河市今后三年的水土保护中央下拨资金为2800万元,平均每年投入900余万。但是在已经过去的5个月中,实际下拨的水土保护资金仅为30万。 不过,水土保护工作面临的现有政策的矛盾和制衡问题,也使得这笔资金即使能够足额投入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而这更涉及到现有的土地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 “要治理土地,首先要在土地政策上下文章。”王利军说,“在合适的地区修梯田、修地埂也是缓解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这项工作目前推广起来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修梯田、修地埂,都需要占地,因为国家提供的水土治理经费中,并没有包括占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因此,梯田和地埂的修建直接影响到一部分农户的切身利益。而国家对于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又是在水土保护工作的过程中{jd1}不能跨越的基本底线。 “如果有一户农民不同意,一片区域的水土保护工程就无法开展起来。一直以来,我们只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就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现在来看,能尽快起效的方式就是实现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王利军说。 但因为农村土地按照不同的土地等级平均分配,所以,即使在很小的区域内,不同农户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农作物来耕种。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经常发现,水田之间被一片玉米地分隔开,不同作物之间相互交错,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 而治理水土流失最根本的途径之一——退耕还林的工作也困难重重。 目前农民进行造林已无障碍,但问题在于其种植的树木成材后很难获得相关部门的采伐指标。无法采伐就意味着长期的投入成本无法收回。还要交育林资金等一大笔费用。从收入上影响了农民退耕还林的意愿。 不仅如此,一旦成材的树木被盗伐,甚至还要对栽种人进行罚款,因此,一些政策的设定极大地损害了农民栽树的积极性。
粮食安全隐忧 黑土流失问题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除了对xx资源的保护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上午作完《政府工作报告》,下午到黑龙江代表团,进门后{dy}句话就是“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黑土区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中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地退化已经开始威胁粮食生产,仅以东北为例,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被剥蚀殆尽。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美国和乌克兰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3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 51亿公斤,举国震惊。 国家于2003年至2005年,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给黑龙江省投入6229.89万元,吉林省1605万,通过其他渠道还有一些投资,给辽宁、内蒙古都有一些投资。近几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但这一切并没有xx阻止水土流失的继续。 而更大的危机来自于农药污染这一隐性危机。 “我们提出的保护土地,保证粮食产量,不仅仅是保证不让土地流失,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保护土地不被污染。而且,这已经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王利军说。 “因为长期使用化肥,目前农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等于零。”长期在基层调研的吉林市水土保持办公室赵主任告诉记者。 事实上,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块和土壤结构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吉林市周边农村耕地,每公顷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5000到6000斤,而化肥的应用,使得目前每公顷的产量提高到25000斤。但如果停用化肥,每公顷土地的玉米产量就可能只有1000至2000斤,甚至是颗粒无收。 “土地使用化肥就像给人吸食xx。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给土地‘戒毒’。”赵主任说。
水库的守护人 2001年,王明友面临着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刚刚从县政府机关下岗,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重新选择自己的事业,更准确地说,是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 而当时,就在自己家乡,一直没有人打理的马鞍山水库让他看到了发展的潜在机会。这座拥有50年历史的水库位于蛟河市中心区,驾车20分钟就能到达,在他最初的计划里,如果能够把这里搞成一个休闲旅游和垂钓的景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构想。 但是水土流失击碎了王明友的梦想。曾经将蛟河市马鞍山水库看做是自己二次创业机会的他,当初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过去只有在新闻中看到的土地专业名词,成了他创业面前的{zd0}掣肘。 作为黑土流失的汇聚地,王明友承包的马鞍山水库,正是矛盾{zx0}爆发的地方。或许再过几年,当水土流失问题让农民土地大量减少时,才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我们的农民在减收、我们的耕地在减少,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将受到严重的考验。 拿着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承包了这片想象中赖以为生的水域。可是,转瞬7年间,水库几近消失,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构想,因为长期承包这座水库,这里反而成了王明友的“围城”。 2002年的雨季,几十万方的泥土被雨水冲进水库,几乎把整个水库淤平。而这也让王明友起初的创业计划变成了一场梦。“山高、坡陡、耕地多”这是当地人对于马鞍山水库被淤平原因的简单概括,而罪魁祸首,正是这里因增加耕地而进行的开荒毁林。 打开王明友房舍的窗户,就能看到这片干涸的水库,以及水库对面那座除了零星几块稀疏的桑树林外,几乎光秃秃的黄土山。可以说,已经毫无风景而言。 而眼前的水库,更像是一片水塘,虽然已经快进入汛期,但是从水库最深的地方趟过去,水只能没膝盖。承包水库对于王明友来说,几乎失去了开发的所有意义。而现在,只能靠在库区边上开些耕地、养养蚕来维持生计。 最近两年,因为水土流失所带来的防汛压力,也使得当地政府给马鞍山水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的灌溉,改成现在的灌溉、蓄洪。但是这个已经失去80%蓄水能力的水库究竟能够起到什么效果呢? 用王明友的话说,以目前的蓄水能力,稍有汛情就只能是开闸放水。这样一来,下游耕地将全部被淹没。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王明友反复地说,希望有人能够为他呼吁一下,让当地政府能够为水库进行清淤治理。但是,他自己也清楚,清理一立方淤泥的成本要15 元,而这里一百多万方的淤泥,至少需要2000万元的成本,当地政府根本不会拿出这么大一笔资金用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水库上。 如今,王明友只能在承包期内继续绝望地守护着这片即将消失的水域。
相关 黑土为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 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而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zg}、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其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