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买腊肉别只顾“好看”

(这个黑窝点用蜂窝煤来熏制腊肉,执法人员说这是很不正规的加工手法)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蒋新祺率队在长沙进行食品打假。现场为无证无照生产腊制品的黑窝点)

 

  在长沙市雨花区黎托乡川河村潘家园组的一个外租仓库里,蜂窝煤燃烧的气味混合着各种家禽散发出的死尸般的气味,令人窒息。4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摆满了鸡鸭猪肉以及动物内脏,一旁的大缸内泡制的鹅肉和猪肚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加工材料随意摆放在地上。这样的黑作坊加工出的腌腊制品却源源不断地输往市场,进入市民的家里。
  
  “这样的黑窝点,卫生状况极差,根本不具备生产食品的基本条件,而且还用色素和工业用盐加工食品,真是害人。”昨日下午,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蒋新祺在长沙进行食品打假时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质监、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对雨花区的两个黑窝点进行了捣毁。
  
  臭猪肉变身的“奥秘”
  
  在其中一个黑窝点,记者注意到,这家加工厂有将近5吨的原辅材料和产品,不少原料猪肉甚至已经变质发臭,但经过烟熏火烤后,就立即变得看不出任何异常。其中的“奥秘”就在厂里堆着的工业盐和色素上面。
  
  当记者询问来自益阳桃江的老板货源是哪里时,老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从冷库进的,你们放心,这些货没问题,进来时就是这样,是合格的。”而当记者问他进货xx在哪时,他马上摇头说没有。“你用工业盐加工,你自己敢吃吗?”这位何姓老板小声回答:“这是不对的。”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黑窝点用蜂窝煤来熏制腊肉,这是很不正规的加工手法。事后,何姓老板被公安部门带走进行调查。执法人员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非法生产的设备、原辅材料和1000多公斤问题产品予以没收。
  
  集贸市场里腌腊制品大多在裸卖
  
  记者对部分农贸市进行了调查,发现集贸市场里腌腊制品裸卖现象严重。在韶山南路一家腊制品销售店面,只见腊肠、腊肉、腊兔等被摊主直接悬挂在门口铁架上出售,多数腊制品未见生产日期及质量安全标志等。记者凑近腊肉时,可闻到明显的酸味和异味。至于店内腊制品的保质期,老板竟然回答不上来。
  
  记者发现,这些腌腊制品大都是无商标、无厂家、无认证的“三无”产品,即使用了包装的,大部分都不是专用食品袋,而是使用报纸或普通塑料袋包装,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色彩鲜艳的腊制品请谨慎购买
  
  市民陈大爷致电夏站长,说他在农贸市场买了两只腊兔,回家却不敢吃,因为它红得发黑。省质监局食品质量检测所专家指出,优质腊制品,由于不加色素,应是肉的原色,表面色泽光鲜。如果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粘附物,多半是变质了。如果发现肉色过分鲜艳,也要慎重选购,因为这些漂亮的颜色很可能是人为加入的人工合成色素或发色剂亚硝酸盐。
  
  他同时表示,目前黑作坊制作的腊制品往往是工人先将添加了亚硝酸钠的新鲜原肉放到水泥池中腌制,再用清水浸泡清洗,然后再加上胭脂红色素烘干,就加工成了色彩艳丽的腊鸡、腊兔。陈大爷这两只红得异常的腊兔,不排除被添加了胭脂红。而食用亚硝酸盐和胭脂红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内脏产生慢性损害,对健康极为不利。
  
  [链接新闻]
  
  湘仕食品厂的产品大肠菌群超标
  
  根据群众举报,昨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蒋新祺局长率队在长沙进行食品打假时,在雨花区黎托乡还发现了一家无生产许可证且生产假冒产品的湘仕食品厂。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酱腌菜等食品,场内堆积了大量的成品和食材,设备简陋,目前老板去向不明。蒋新祺向媒体们分析了这家食品厂存在的几大问题:一是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酱腌菜等食品;二是明明在长沙,可生产的酱腌菜类食品包装上却写“广西钦州市桂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英德市西牛镇农副产品加工厂”,假冒他人厂名厂址;三是现场卫生状况极差,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条件,更没有出厂检验设备;四是生产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经检测,里面的大肠菌群等指标超出了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十倍,五是从市面上回收2008年7月生产的食品,重新改换包装进行销售。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年关将近买腊肉别只顾“好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