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情结_叶灵儿_新浪博客

前几天,我整理抽屉里的杂物,竟然发现抽屉角落悄悄地躺着一只黑色的摩托罗拉牌汉显BP机。这只早被时代淘汰被人遗忘的BP机,不知究竟被冷落了多长时间。看着它黑不溜秋落寞的样子,我的思绪又仿佛回到了那发黄的时光。

记得平生{dy}次见到电话机的时候,是1986年的时候。那一年,父亲把我和弟弟接到他身边上学。我们住两间房,外边一间就是父亲的办公室。那时,最让我惊异的就是父亲办公桌上的那台老式电话机。黑黑的匣子上架着话筒,侧面还有一个可以用手摇的摇柄。我常常见父亲用手摇着那黑匣子,呼叫着总机,然后再说出一串数字,一会儿就可以和匣子里的人说话了。这时,我总在猜想,是不是有人施魔法钻在那只神秘的匣子里呢?

渐渐地,到了初中,开始离家住校了。街头商店小摊上,公用电话渐渐这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虽然,知识的增长让我明白了电话的声音传播原理,但儿时对黑匣子所产生的那种神秘感觉却依然清晰地萦绕在心头。有一次,我产生了奇怪的念头,突然想打打电话,虽然自己还没确定给谁打。想来想去,只有给父亲了。因为我只知道父亲办公室的电话。当我怀着忐忑与紧张的心情拨了父亲的电话号码,“嘟——嘟——”的几声后,那头传来了父亲亲切而惊讶的声音,问我有什么事,而我那时不知怎么了,好大一会没回来神来,慌忙说了几句就挂了。好半天,才回来神来,那份被验证了幸福与兴奋,好似一团缤纷的光彩久久萦绕在心头。那时打一分钟电话好像是七毛钱,够我一两顿的菜钱了。

再后来,上了大学,家里花了三千多元钱装了一部固定电话。我离家远了,回家的次数也就少了,给父母打电话也往往固定在xx了。xx的时候,要去邮电局排队打长途给家里报个平安。一到xx,邮电局的人就格外得多,大多都是和我一样的学生,围着邮局那几部电话慢慢地等着。有时,等得时间久了,腿都站麻了,常常不耐烦,但着急又没办法,就妄想什么时候,能人手一部电话那该多好啊。

转眼间到了1994年,我参加了工作。这时,电视报刊上“大哥大”的词语频频闪靓登场,风靡流行。令我惊喜的是,那只神奇的黑匣子终于可以无线飞翔了。不过,对于月工资只有293元的我来说,对于这时代的新事物只有过过眼福与耳福的份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2000年,校园里才装了两部IC卡电话机。学校处于市郊,又是全寄宿制学校,几乎跟外界隔离了。一百多老师和两千多学生,就共享着这两部IC卡电话。之后,我花了600多元买了个数字BP机,当时成了我与外界联系的{wy}方式了。只是有时收到信息,便拿着IC卡狂奔到电话机旁,没人的时候就是万幸。要是后面续着一支长长的队伍,不管你有多急的事,只有耐着性子等那长长的尾巴蜗牛般地缩短。结果,好不容易挨到跟前,电话一通,才知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原来是朋友的问候而已。长吁一口气后,我只有对自己苦笑一下罢了。告诉自己,以后不是特熟悉的号自己也不用着急了。

鉴于多次的无效浪费时间,一咬牙,又花了一千多买了个摩托罗拉的汉显BP机。记得那时我们的工资每月700多还打七折发放呢。可这花了一千多元的配置,还没有享用到两年的时候,“大哥大”摇身一变,变成了“小哥小”了,即使在单位同事的手里渐渐也多了起来。我的心也开始痒痒了。

终于,我拥有了自己的{dy}部手机,是一部粉色的TCL手机,花了一千多元。只记得,当自己随时和远在父母跟前的小儿说话时,幸福地哭了。

原以为关于手机的事就暂且告一段落。没想到,一眨眼功夫,街上到处贴满了关于什么彩屏摄像等多功能的手机,看着这些漫天纷飞的广告,我忍住了外界的诱惑。电话,只要能打就行,可心里总有些埋怨,这年头,怎么就计划赶不上变化呢。

没几年,我的{dy}部手机就提前退岗了。短短的两三年时间,算算,自己竟然也换了好几部手机,每次都有充分的理由。朋友笑我说:“我看还是手机现在太便宜了,要是三四千元一个,我保证你换手机的频率{jd1}降低。”自己仔细一想,倒有一番道理。就是在现在在学校里,学生拥有手机的人群也很普遍了。听说3G手机今年在我们这里上市了,那岂不更方便些?

回眸走过的路,看看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才不觉哑然一惊,其实那一道道精彩的风景正从自己身边缓缓驰过。

我看着手中的黑色BP机,心绪浮沉。还是把它轻轻扔进垃圾箱吧,就让它随着时光永远消失吧!不觉间,几十年的悠悠电话情,伴随着我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岁月,留在心头的,只有那一份沉甸甸的踏实与幸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电话情结_叶灵儿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