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吃亏是福_玉沛山水居_百度空间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会有更多机会。”这既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1940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14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便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而放弃了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推销员,首先要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时的时候,李嘉诚便工作16个小时,天天如此。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份内的工作,我{jd1}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
板交差了事,而是将其当作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6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zg}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自此,十八岁的李嘉诚受到老板的赏识,被破格提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提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但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

 “长江”最初的风波

  此后,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7000港元,实不足以设厂。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工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xx,“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

  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并保证,一旦工厂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

  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

  到1955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1957年初的{yt},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的灵感。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刚好可以从事塑胶花生产。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马素深感这位年轻创业者的宽厚,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他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

  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到“吃亏是福”的道理。




郑重声明:资讯 【李嘉诚:吃亏是福_玉沛山水居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