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新句雅,意深旨远——
读的《》有感
文/周晓明
随着国学的复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崇日趋热情,当前辞赋创作也步入一个相当热闹的境地。特别是《光明日报》{百城赋}栏目的开辟,更使很多文学爱好者投入这个写赋的热潮之中,但我们无不担忧的看到,这种架构宏大的城市大赋创作模式已陷入一种千人一面,举国同体的尴尬之中。审美疲劳也在辞难免,故有读者坦诚进言,百城赋作品质量已是每况愈下,这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所以赋学的题材拓展就成了我们辞赋创作者义不容辞的应尽职责,不能老是围绕着城镇、山水这二个单纯的主题转,而应该多角度地拓宽视野,写我们时代和相关的方方面面和新生事物。而环境问题成了二十一世纪的重中之重,因为这关系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延续,而当我收到张昌余教授给我从电子邮件发来的《森林警世赋》后,不禁眼前一亮,读来拍案叫好,又觉得一股别开生面的清新之气。
认识张昌余先生屈指算来已有三年之久,我家里书房挂的书法也是由他撰联和书写的一副对联“行天地吟山川何须健足,晓古今赋日月心有灵犀”。这付对联极富气息,让我的书房增添了不少雅趣,每当嘉客来访,看到这副对联无不啧啧称奇,窃慕不已。
张先生的赋,总是有一种典雅谐俪之美,读来明白晓畅,又蕴涵深意。他至今所创作的几十篇辞赋,大多都刻碑勒石,做为各大景点的文化点缀。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具有以最小成本,实现{zd0}固碳效益的潜力,要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高度重视发挥森林的重要作用。
他这篇《森林警世赋》极含丰富人文内涵.全赋铺张适度,张弛有致;典雅雍容,俪偶藻饰;引典精当,推陈出新;抒情状物,自然天成等美学特色,一反那种以宏大结构,华丽繁复,无以复加的铺陈和夸张手法,以一种精致整饬来达到学足以求其内,辞足以达其外的文学特点。全赋又语言高雅,真挚,通篇对情和景、事与理的关系处理相当出色,由古到今,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小中见大。并告戒世人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作出贡献。如‘吸碳吐氧,作“减排”之典范;调温消噪,是“降热”之先锋。’崭新名词,昭然可见,充满时代气息。又如‘君不见:温室递增,海水与沙漠膨胀。君不闻:酸雨漫溢,冰川并雪原萎缩。’那些极通俗的词汇,在他笔下经过巧妙组合,自然成了美感十足的美文。再如‘无丰茂之森林,那得优越之生态?无恒久之植被,怎护幸运之?无葱茏之大地,孰能安逸之生存?无苍翠之原野,岂有之生。这里又加了四个排比句子,来加强语气达到铺张扬厉的目的。
张昌余先生不但在辞赋方面卓有成就,而在文学、史学、美学、命名学、民俗学、科普学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研究,其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韩素英国际奖”、“冰心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让我们衷心祝愿张先生能为广大辞赋人创作更多的辞赋骈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