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总结_670681926的空间_百度空间
{dy}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xx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zgj}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xx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xx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xx释放xx     垂体→促甲状腺xx
甲状腺     甲状腺xx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xx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xxxx收缩)
10、xx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12、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                              
                  ↓       抗xxxx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减少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xx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xx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
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           
{dy}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xx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15、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xx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xx、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zh1}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植物的xx调节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jd0}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jd0}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jd0}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jd0}):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xx: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 芽 > 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8、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
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1、种群特征                  增长型                   
             
年龄组成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zd0}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 J”型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zd0}数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7、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 虱子 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8、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        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
1、结构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xx、xx、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
({dy}营养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xxx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
10、生态系统               能力
     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4、生物多样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郑重声明:资讯 【高中生物必修三总结_670681926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