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对市场体制动大手术要让4.4亿农民进城

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断了“新全球化”,中国经济也将脱离原有的增长轨道。由于全球化的修复将需要较长时间,如果中国经济想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原有动力消失:出口不可依赖、投资不可持续

2003~2007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

国内方面,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品的爆发性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使国内供给结构相应发生改变,能源、原材料和机械、电子产业由此获得巨大增长。国际方面,是新全球化出现新浪潮引导中国的出口结构升级,并且使出口成为这时期增长最快的需求动力。

正是得益于国际、国内这两方面的重大结构变化,中国在这一时期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其中,钢铁和有色等基础部门的投资增长率高达120%~170%,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设备制造业部门的投资增长率高达60%~70%,出口部门的投资增长率也普遍高达50%以上,而同期的投资增长率为31%。

但这两方面的动力都在衰退。

国际方面,虽然从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有所复苏,但危机并没有过去,因为美国金融体系庞大的“有毒资产”还没有得到处理,世界贸易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关于这一点,我过去发表在{dy}财经日报上的文章中已有清晰阐述。从中期来看,美国要走出危机,需要政府与居民共同走向收支平衡的过程,这也会大大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由此,未来至少中期内,世界贸易不可能再现新世纪以来的高速增长景象。

国内方面,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由此导致了居民主体的收入增长不能与总体经济增长同步。发达市场经济体的中产阶级比重一般在80%左右,但国内有关研究说明,处于中位收入值的中国城市居民家庭仅占15%左右。这就导致了当中国先富起来的部分人口购买了汽车与住房后,

多数人口不能跟进,从而难以形成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家电进入家庭为代表的“排浪式”消费,也难以形成像发达国家那样,由中产阶级汽车与住房消费所拉动的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高增长。由此所导致的生产过剩,就使投资增长难以持续。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目前主要是依靠加大投资需求,来对冲出口需求萎缩,但是这种做法包含着一个尖锐的矛盾,就是如果本轮巨大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未来没有需求对象,就会形成更大规模的生产过剩。基础设施也有过剩问题,如果用xx修建的基础设施由于利用率严重不足而收不回投资,就会导致银行系统发生坏账。

郑重声明:资讯 【不应对市场体制动大手术要让4.4亿农民进城】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