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地震旅游已经起步 新饭馆如同雨后春笋

从都江堰直通映秀的高速公路即将开通。那些穿越“生死线”、拥堵和艰难的记忆也将远去。不管愿不愿意,映秀都将铸起独特的“旅游经济”。就像镇口那块从天而降的“天崩石”,它已成为映秀“地震旅游”的新名片。

档案:重庆医疗队率先抵映秀

映秀,汶川大地震震中。

记者去年(08年)率先挺进这里,一年后,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地处213国道上的过路小镇,往常遍布的小饭馆、小商铺,是这里的主要经济资源。大地震让这一切都需推倒重来。

一块约数十立方米的楔状巨石狠狠地插在蜿蜒群峰与滔滔岷江之间的狭窄通道,血红色的“五·一二震中映秀”赫然镌刻其上。

去年地震当时,由于道路损毁,医疗人员迟迟不能进入汶川映秀镇。昨日(2008年5月14日),重庆医疗队乘冲锋舟从水路进入映秀镇,成为全国{dy}支到达映秀的医疗队。

昨上午9时30分,记者从成都出发准备进入汶川,并于11时左右抵达紫坪铺水库。下午3时30分左右,救援xx乘上冲锋舟,开始从水路向汶川映秀镇进发。

由于现场只有10艘冲锋舟,每艘只能乘坐8个人,因此除救援xx外,乘坐冲锋舟进入映秀镇的,就只有由重庆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克佳带领的市卫生局救灾医疗队的15名医护人员。

该支救灾医疗队成为首支进入映秀镇的医疗救援队伍。

“映秀映秀,山清水秀。”一年前这个美丽的小镇被地震破坏得满目疮痍;5月6日,记者再次来到映秀镇,破败的房屋,已被铲平。空旷的平坝上,伫立着栋栋板房。一年后,映秀俨然成了一个“板房小镇”,而乐观积极的映秀人,也悄然摸索出一套过渡时期的“板房经济”模式。

腾出板房开旅店

5月6日早上,39岁的张碧英正忙碌地清洗着被子、毯子。她经营的云朵旅馆,在映秀比较有名。“我这人做生意诚实、信用好!”张碧英称,这是她生意火红的缘由。

张碧英的旅馆开在中滩堡村2组安置区内。她称,自己是最早尝试“板房旅馆”者之一。但{jd1}是{dy}个给旅馆起名字的,“我的旅馆在网上都能查到!”

张碧英称,地震后,当地政策是每个人半间板房。按标准,她家分到了2间半。地震毁掉了她家的房屋和土地,17岁的儿子还要读书。去年10月初,她和丈夫商量,决定腾出1间半来开旅馆。为凑整数,她拉上了隔壁李家。这样他就有2间板房出租。其中一间收入对半。

张碧英的旅馆,一间板房放置7张床,每个床位每天20元,也可包房120元一间。板房旅馆价格低廉,但条件有限,洗漱解手不方便。张碧英称,住旅馆的主要是附近建设者、外地旅客和媒体记者。张碧英告诉记者,开旅馆的钱仅能勉强维持生活,而近来开店的多,竞争很大。

绕映秀板房区一圈,记者看到,几乎每排板房的口子上都贴有住宿的招牌。没人能说清到底有多少家板房旅馆,70余家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数字。

新饭馆如雨后春笋

漩口中学遗址右手边,是一个商贸综合市场。小超市、水果摊、理发店、五金店、杂货铺、服装店……市场里总共进驻了30余家商铺,最多的就是饭馆,有近十家。

卢林经营的饭馆位于市场入口处。有七八张桌子,规模算是较大的。卢林称,去年9月初,他来到市场做液化气生意,但利润微薄。今年初,他改行做餐饮。

卢林称,饭馆的食客多为援建者和游客,每天的营业额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拿起菜单,上边的价格高得吓人。一份腊肉竟要卖到30元。李洪解释,这是因为进价太高。

在卢林的印象中,xx和节假日,生意总要好些。“旅游者来了。”卢林称,面对众多旅行者,他们心中感觉复杂。人家捐过款,帮过我们,现在来看看,也是出于好心。可拍照、喧嚣,又打破了受灾群众心理恢复急需的平静。

“现在餐饮生意也不好做。”卢林说,虽然不上税,但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去年12月,餐饮禁令解除后,新开饭馆更是如雨后春笋,“现在映秀的板房饭馆有40多家。”

记者了解到,像卢林一样租棚开饭馆的还是少数。很多村民利用自家板房,将厨房设备搬到家门口,再购置了三四套塑料桌椅,一个“板房饭馆”就弄成了。

网吧茶楼悄然出现

从去年底开始,王文涛的生活渐渐有了乐趣。王文涛今年30岁,是附近工程建设者。他称,去年7月,他刚到映秀时,什么都没有。现在他闲暇时可以和朋友到茶楼坐坐,也能去网吧上网。“网吧和茶楼也都设在板房内。”

王文涛称,映秀现在共有2个茶楼,映秀茶坊和印象映秀都是去年底开的。喝茶的多是外来者。王文涛常去的是一家名为“再来”的网吧。网吧内有20多台电脑,采用拨号上网,网速较慢,只能浏览网页、聊天、打一些简单的网游。但每天总会有人排队等待。

网吧老板介绍,映秀镇现在有4家网吧,{zd0}的有60多台电脑。他以前是开网吧的,有营业证。去年底,他和朋友合资近20万,重开网吧。“生意还不错。”老板称,来上网的还是本地青年较多。

在遇难者公墓门口、半山腰,山下,摆着七八个摊位,所卖的商品除香火、蜡烛、菊花外,还包括以地震为主题的照片、影碟。据了解,摊位所卖的照片和影碟都出自同一个批发商。照片每张10元,影碟每张15元,主题为“惨烈”和“地震前后对比”。

一位女摊贩告诉记者,卖照片的人,几乎都经历过地震伤痛。他们也不愿xx这些悲情记忆。但这也是一种营生方式,“我们要养家糊口呀。”

地震旅游已经起步

汶川县地方税务局映秀税务所所长董敬宇介绍,为扶持震后经济恢复,去年底,当地将营业税的起征点从2000元调高到5000元,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比例削减9成。

董敬宇称,据他了解,从3月后,当地板房旅馆、板房饭馆都大幅增加,旅馆大概有70家,饭馆在50家左右。目前,当地政府将政策放得很宽,只要达到卫生和安全要求,政府都默许他们营业。但板房商业,只是过渡时期的特殊经济形式,不久后,大规模重建开始,一切都将恢复正常。

记者从映秀镇政府获悉,震中映秀将原址重建。重建后的映秀会成为国内抗震减灾的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地震纪念性旅游,同时带动镇内旅游服务和乡村休闲业的发展。

根据映秀镇旅游资源特征,保留和新建旅游项目分为三类,即:5·12特大地震纪念旅游项目、藏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度假休闲项目。其中,地震纪念旅游项目为依托地震遗址遗迹保留、保护和配建、新建项目,其他为新建项目。

从都江堰直通映秀的高速公路即将开通。那些穿越“生死线”、拥堵和艰难的记忆也将远去。不管愿不愿意,映秀都将铸起独特的“旅游经济”。就像镇口那块从天而降的“天崩石”,它已成为映秀“地震旅游”的新名片。(记者 向军 罗玺/文 史宗伟/图)

郑重声明:资讯 【映秀镇:地震旅游已经起步 新饭馆如同雨后春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