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_以道驭股_新浪博客

┣━━━━╋━━━━━━━━━━━━━━━━━╋━━━━━━━━━━╋━━━━━━╋━━━━━╋━━━━━┫

┃    ┃新建及改造防潮堤(公里)     ┃  750       ┃      ┃     ┃ 预期性 ┃

┃ 基  ┃港口吞吐量(万吨)        ┃  4000      ┃  3倍   ┃     ┃ 预期性 ┃

┃ 础  ┃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  760       ┃  1.2倍 ┃     ┃ 预期性 ┃

┃ 设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  700       ┃  1倍   ┃     ┃ 预期性 ┃

┃    ┃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  1000左右    ┃ 1.3倍  ┃     ┃ 预期性 ┃

┃ 施  ┃                 ┃          ┃      ┃     ┃     ┃

┃    ┃其中:新能源(万千瓦)      ┃  180左右     ┃      ┃     ┃ 预期性 ┃

┃    ┃总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  35以上     ┃ 1.2倍  ┃     ┃ 约束性 ┃

┣━━━━╋━━━━━━━━━━━━━━━━━╋━━━━━━━━━━╋━━━━━━╋━━━━━╋━━━━━┫

┃ 城县 ┃城镇化水平(%)         ┃  50       ┃  1.5个 ┃     ┃ 预期性 ┃

┃ 乡域 ┃                 ┃          ┃  百分点 ┃     ┃     ┃

┃ 建经 ┃                 ┃          ┃      ┃     ┃     ┃

┃ 设济 ┃                 ┃          ┃      ┃     ┃     ┃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6        ┃      ┃     ┃ 约束性 ┃

┃ 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7400      ┃  54%  ┃  9   ┃ 预期性 ┃

┃ 民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7000      ┃  61%  ┃  10  ┃ 预期性 ┃

┃ 生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以内    ┃      ┃     ┃ 约束性 ┃

┃    ┃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  60       ┃  40%  ┃     ┃ 预期性 ┃

┃ 活  ┃                 ┃          ┃      ┃     ┃     ┃

┃    ┃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  100       ┃  30%  ┃     ┃ 预期性 ┃

┃    ┃千人病床数(张)         ┃  2.8      ┃  1.1倍 ┃     ┃ 预期性 ┃

┗━━━━┻━━━━━━━━━━━━━━━━━┻━━━━━━━━━━┻━━━━━━┻━━━━━┻━━━━━┛

三、空间布局

以科学配置土地资源为出发点,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区域内经济布局、城镇发展和未来人口分布,明确区域主体功能,科学界定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性质,指导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布点、无序开发,促进规模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构建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2010年,开发建设优质粮田100万亩;集约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及工业园区;新增养殖水面90万亩,总量达到150万亩;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60万亩,总量达到560万亩。

(一)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集聚、城市辐射、园区带动、突出重点、率先突破的发展理念,着眼于现有资源、产业基础和开发潜力,充分考虑区域分工和联系,突出区域特色,按照“四点、四区、一带”布局。即:加快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北部沿海经济带,初步规划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建成全省的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四区,即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依托港口和铁路交通干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临港物流和现代加工制造业,推动人才、物资、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快速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成为北部沿海经济带的关键支撑。

专栏4  四大临港产业区

东营临港产业区域位于东营市东北部和东部临海、临港区内,主要为国有荒滩盐碱地,起步区约1000多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化工、电力、临港产业、物流等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内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电力供应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

滨州临港产业区域位于滨州市北部无棣、沾化、滨城区界内,起步区约700多平方公里,建成油盐化工、船舶制造、建材冶金、生态电源、生物制药、现代物流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

潍坊沿海开发区域位于潍坊城区北部与潍坊港之间,包括寒亭区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寿光市北部、昌邑市北部,起步区约800平方公里,建成全国{zd0}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农药化工生产基地,{gjj}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

莱州临港产业区域位于金城、三山岛至莱州银海化工园区之间,规划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建成电力、冶金、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机械加工、滨海旅游、高技术生物育种、物流等产业聚集区。

一带,即北部沿海经济带。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突出高效生态的特点,依托港口和交通干线,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支撑,以“三类园区”为节点,加快打造“三大基地”,构筑北部沿海经济隆起带。

“三类园区”。园区是产业聚集、企业集中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吸引外资的重要窗口。根据区位、资源、产业特色和发展潜力等条件,重点规划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指市县所属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成为带动全区加快发展的主体园区。特色工业园区,以省级工业园区为主体,依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强化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形成一批重化工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为方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优质商品粮棉、蔬菜、花卉、桑蚕生产、冬枣种植、农区饲养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建成集生态、观光、安全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效生态示范区。“三大基地”。即建成全省的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生态产业基地,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规划石油生产、加工和储备,扩大石油化工规模;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条,形成生态工业集群。发展具有突出优势和生态适应性的高效优质农产品,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突出港口优势,发展临港物流;突出黄河入海口、湿地等生态特色,发展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新能源基地,充分发挥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产业化开发利用,搞好农村沼气推广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针对该区域重化工产业比重较大的实际,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放大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示范效应,推广低消耗、零排放、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加快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二)主体功能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着眼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高效与生态相统一、发展和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结合自然资源的组合特点,区域发展规划按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类功能区规划。

1.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四大临港产业区和各类开发区,距海岸线10公里以外的成片荒滩盐碱地。以港口和铁路交通干线等为依托,以大型化工基地、能源基地、物流基地为重点,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

2.限制开发区域。主要指沿海岸线开发带的浅海滩涂、盐碱地,以及高效生态农业区等。浅海滩涂区,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较高的实际,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合理开发滩海油田、风能和海水淡化,严禁发展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限制设立海洋倾废区。高效生态农业区,依托区域资源和xxxx,努力调整种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安全农业,着力培养具有突出优势和生态适应性的优质xx农产品。

3.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指农业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自然保护区等。农业保护区,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耕地面积,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严禁其他产业挤占农业用地。水源地保护区,高度重视河流源头、沿岸水源涵养和库区保护,严禁发展高污染产业,限制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生态自然保护区(带),包括东营的{gjj}自然保护区、海岸线自然保护带、沿黄河和沿小清河自然生态保护带。东营的{gjj}自然保护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适度开发绿色食品和立体林业;海岸线自然保护带,搞好浅海护养,重点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绿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等;沿黄河和沿小清河自然生态保护带,加强人工造林,重点发展优质粮棉、畜牧、林果等高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专栏5  重点湿地保护区

1.山东黄河三角洲{gjj}自然保护区

2.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gjj}自然保护区

3.潍坊柽柳林湿地保护区

4.淄博高青大芦湖湿地保护区

(三)城镇和乡村建设。

深入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沿海港口和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形成大中小相配套、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城镇体系。以中心村为重点,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城乡统筹的乡村发展格局。

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按照建成最适宜于人类创业和居住城市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东营和滨州区域中心城市形象,加快发展潍坊北部新城,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集聚,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着眼于实现一体化发展,科学论证建设联通东营、滨州两市的黄河大桥,逐步形成组团式城市格局。到2010年,东营、滨州两市人口规模分别达到90万人和80万人。

积极发展县级城镇。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县城建设,膨胀城市规模,配套建设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教育、金融、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到2010年,力争有10个县城人口达到20万人左右,提高其统筹城乡发展能力。

集约发展小城镇。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要根据区位、人口和资源条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加大道路、给排水、环境整治、垃圾处理、信息网络等公用设施和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的投资力度,依托港口、大型企业、重点园区、交通要道、重要商品集散地、风景旅游点等,集约发展一批地域优势明显、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强、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和农村新社区。到2010年,力争10-20个小城镇人口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

加强乡村建设。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向农村倾斜,重点加大对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教育、医疗卫生、能源、信息、文化、体育、气象服务网络等设施的投入。2008年完成中心村建设整体规划编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规划稳步实施。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和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借鉴成功发展模式,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为重点的村镇容貌整治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力争到2010年,重点城镇和园区周边农村实现农民居住社区化,90%以上行政村主要街道达到硬化、亮化、绿化和净化,30%以上农村建成环境友好、生活富裕、舒适的生态村。

(四)县域经济。

实行城市农村联动、三次产业联动、经济社会联动,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增加社会就业、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壮大综合实力,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围绕为“三农”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工业强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把潜在的自然优势转化为特色鲜明的发展优势。抓好现代流通体系、农村金融体系、文化旅游产业等关键环节,繁荣发展服务业。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商贸园区、居住小区,促使产业、企业、服务、居住相对集中。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机制,扩大简政放权,配套推进县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的率先突破,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一)水利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防潮体系、引供水体系建设和黄河入海流路治理,构筑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提高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加强防潮堤建设。防潮堤坝是关系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线,必须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新建和改造工程均按50年一遇防风暴潮和防震标准设计建设,关键岸段堤坝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发挥防潮减灾、交通旅游、国防安全、生态建设、滩涂增殖、产业开发等综合功能。到2010年,新建防潮堤400公里左右,改造加固350公里左右。高度重视黄河摆尾问题,科学论证,超前规划,留足备用入海流路。

完善水利设施。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举,突出增加供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努力拦蓄地表水,充分利用黄河水,适时引调长江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扩大海水和微咸水利用规模,实现各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加强河道拦蓄疏浚综合治理,实施一批重点河道治理工程,提高防洪除涝排碱供水能力。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平原水库,实施现有水库加固衬砌增容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下水库。加快构建以区内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动脉为骨架,以骨干河道为经纬,以水库和闸坝为节点,水系联网、多库串联、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网络。加强海水和微咸水利用技术研究,建设一批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工矿、企业、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直接使用海水。加快更新改造供水配水管网,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搞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加大治黄力度,完善分洪、退洪设施,提高防洪减灾和利用洪水能力。鼓励支持发展水产业,推进水价形成机制、产权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等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水资源的引、蓄、调、用能力。到2010年,总供水能力达到35亿立方米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

专栏6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新建防潮堤 东营境内154公里,其中东营河北71.5公里、利北39公里、港城7公里、东营区15公里、广饶21.6公里;滨州境内132公里,其中无棣县75公里、沾化县57公里;潍坊境内92公里,其中潍坊港至羊口70公里、潍坊港至虞河入海口12公里、潍河至胶莱河入海口10公里;莱州南阳河口至刁龙嘴21.8公里。

改造加固防潮堤 东营河口区雁滩19公里,滨州境内158公里,潍坊境内138公里,莱州境内30公里。

平原水库新建利津利北、河口区羊栏河、无棣碣石山、阳信菅家洼、寿光双王城、庆云南侯、乐陵杨安镇、高青樊林等水库;实施东营神堂、滨州打渔张等水库衬砌增容工程,加固潍坊峡山、莱州临潼河、坎上等病险水库。增加调蓄能力4亿立方米。

河道拦蓄 新建小岛河、挑河、神仙沟、潮河、预备河、弥河、潍河、白浪河、王河、北支新河等河道拦蓄工程,增加调蓄能力1.5亿立方米。

河道综合治理 黄河治理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实施马颊河、漳卫河、小清河、白浪河、潍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弥河、秦口河、潮河、挑河、王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大型调水工程 区内南水北调干线及配套、西水东调干线工程。

海水淡化 建设鲁北国家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等地实施一批海水淡化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和自来水工程 “十一五”末,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建设东营王庄、麻湾、宫家,滨州韩墩、小开河、打渔张、刘春家、马扎子等引黄灌区;实施峡山水库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一批田间节水灌溉工程。

云水资源开发利用 建设东营生态农业、蓄水型人工增雨防雹示范基地和滨州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增雨示范基地。

(二)交通网络建设。

按照区域一体化规划和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以依托交通干线对接促进经济对接为目标,重点打通北连京津冀,南贯济南都市圈和河南省,东接半岛城市群等陆上通道,连接东北亚、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海上通道,扩大经济腹地。优先发展铁路和港口,稳步发展公路,适度发展机场,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

港口。重点建设东营、莱州、滨州、潍坊四个港口,以促进临港物流和临港工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综合功能和扩大吞吐能力为重点,充分重视建港地质条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搞好港口总体规划,积极稳妥地开工建设万吨级散杂货、多用途和液体化工等泊位。加强区域港口整合,明确分工和功能定位,搞好与天津、大连等大港的合作对接。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的连接,构建港口快速集疏运体系,以鲁西北地区为主体,努力拓展济南周边地区、河南东部、河北南部、山西中南部等内陆腹地。加快建设连接黄骅港的渤海大桥,缩短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通道。

铁路。以配套港口发展、完善运输网络、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重点建设黄骅至大家洼、德州至龙口和滨州至济南铁路,加强现有铁路扩能改造,形成横贯三角洲全区,对接周边区域的T字型铁路运输通道,加快完善区内路网结构。

公路。围绕区域交通一体化、中心城市连接、疏展对接通道,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普通路网升级改造,最终形成“一环、三横、三纵”的路网框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2010年实现行政村通柏油路。

航空。合理规划机场规模,努力增加航线和班次,提高机型档次,建成区域性支线机场,加快发展通用航空。

到2010年,新增铁路营业里程400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8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4000万吨。机场客运量力争达到6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倍。

专栏7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铁路 建设黄骅-滨州-东营-寿光-大家洼、德州-滨州-东营-龙口、济南至滨州铁路,博兴兴福东到广饶华泰等铁路,扩能改造淄东、益羊铁路和滨州至港口铁路、张东铁路,建设港口铁路、物流园区和企业铁路专用线。

港口 滨州港疏浚治理3000吨级套尔河航道,开工建设万吨级多用途和散杂货等泊位码头;东营港在建设好2个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的基础上,争取开工建设5万吨级液体化工品泊位;潍坊港开工建设万吨级散杂货和多用途泊位;莱州港在建成3个2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的基础上,开工建设3个2万吨级散杂货泊位。

公路 建设国家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线辛集(鲁冀界)至大高段,荣成至乌海线新河至辛庄子至邓王段;滨州至德州高速与全省四条东西横线、一条环线路网相连,潍坊至日照高速、济南至乐陵高速与全省八条路网相连;积极推进渤海大桥、套尔河大桥建设。

机场 按4D级标准扩建东营机场,做好潍坊机场异地迁建的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好滨州大高机场。

专栏8  一环三横三纵公路网

一环 环海高速公路。

三横 庆云-无棣-沾化-垦利-河口;乐陵-阳信-滨州-利津-东营-莱州;乐陵-惠民-高青-博兴-广饶-寿光-寒亭-昌邑-莱州。

三纵 乐陵-庆云-滨州-博兴;沾化-垦利-广饶;河口-垦利-东营-寿光。

(三)能源建设。

大力发展石油产业,优化发展电力,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多渠道、多途径增加能源供给,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重点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环保型燃煤电站,稳步推进生态电厂建设,规范发展热电和综合利用电厂,不得建设30万千瓦及以下常规燃煤电站。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做好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普查和开发利用前期评估,鼓励支持在滩涂和浅海建设风力发电站,实施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地热能应用示范工程和农村沼气推广工程,加快建设新能源生产基地。2010年,区内新增火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能力达到180万千瓦左右,新增地热供暖面积300万平方米,新能源应用比例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

专栏9  能源建设重点

火电 重点建设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环保型电站。

新能源 依托鲁能、华电、国华、大唐、华能、鲁北化工等大型企业发展风电;支持垦利、无棣、高青等县域秸秆发电项目,建设生物质能发电基地;实施太阳能和地热能应用示范工程。

生态电厂示范工程 加快建设鲁北化工集团2×30万千瓦大型生态电厂项目,稳步推进生态电厂扩容。

电网 建设北部沿海500千伏输电通道。

石油 力争每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以上,确保原油产量稳定在2600万吨左右,争取油气当量重上3000万吨。积极争取建设东营千万吨{gjj}石油储备基地。

五、产业基地建设

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划为依据,加快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促进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实现高起点跨跃发展。

(一)现代农业。

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xx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健康养殖基地和生态林业基地,形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经济区。一是加快建设规模化优势产业带,依托资源优势和xxxx,实施引进、试验、示范、繁育与推广工程,推广立体高效农业、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和多能互补等技术,积极发展耐碱旱、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连片规模开发、集约高效发展,尽快形成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格局。二是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发挥濒临日韩优势,实施“绿卡行动计划”,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系统,加强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抓好动植物防疫体系,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公害林果区和绿色有机蔬菜区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注重开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健康养殖业、园艺业、乡村旅游业等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四是支持壮大农业xxxx,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改制重组等途径,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系列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形成畜牧、水产、蔬菜、林果和粮棉加工等五大xxxx集群。积极支持和发展产业协会、技术协会、营销协会等新型经济组织,带动规模农户和基地发展。五是增强科技支撑,集中力量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重点研发50项重大科技课题。加大对公益性技术推广的投入,重点推广50项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示范作用,建设10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到2010年,优质粮棉生产基地总量达到700万亩,其中开发荒碱地新增1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提升新增100万亩;全区粮食总产达到540万吨,棉花30万吨,畜产品320万吨,水产品185万吨,林果195万吨,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

专栏10  现代农业重点工程

种植业基地 打造蔬菜、冬枣和小枣良种引进-工厂化育苗-种植-加工-保鲜-销售(出口)产业链,建设优质粮棉、绿色有机蔬菜、特色果品生产基地,饲草、桑蚕、芦苇、速生林等经济林草基地。

畜牧业基地 规划建设一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打造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奶业-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产业链,建设一批特色健康养殖基地。

水产养殖加工基地 培育和引进高产、优质、高抗逆的海淡水养殖新品种,建设良种场及区域育种中心,打造珍稀水产品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产业链,形成生态健康养殖基地。

种养业良种工程 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农作物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畜禽水产原良种场、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场和区域性检测中心等。

粮食精深加工 发展淀粉糖、赖氨酸、大豆分离蛋白、大豆低聚糖等系列产品。

果蔬加工 发展冬枣、小枣和蔬菜深加工系列产品。

畜禽加工 开发肉禽深加工系列产品,延伸乳品产业链。

动物防疫体系 建设和完善区域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及残留监控、防疫技术职称、防御物质保障六大系统。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建设区域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县级农产品检测站。

(二)现代加工制造业。

围绕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济南城市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以构建生态工业体系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为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利用节能降耗和环保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支柱产业、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xxx,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到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1.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支撑和xx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立足优势领域,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重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形成一批高成长、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产业规模快速膨胀,推进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增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能力。加快构筑全覆盖、大容量、高效率的信息网络体系。

专栏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

激光电子产品 发展激光头、光驱动器、DVD光盘、激光打印机、专用控制芯片等。

新型元器件和高性能电子元器件 发展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器、光电器件、敏感元器件、新型表面贴装等元器件。网络和通信产品 发展机顶盒、智能终端、安全监控、送受话器、智能收费仪器、计算机外设、射频识别等产品。

软件和集成电路 加快芯片制造和应用软件开发,发展集成电路和汽车电子产品。  生物产业。发挥区内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实施产业化专项工程,突出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加快产业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加速发展的技术支撑。

专栏12  生物产业发展重点

生物农业 培育牛羊、小麦、玉米、优质牧草及海产品优良品种,建设中国(莱州、寿光)种谷;科学开发速生杨、光叶楮、苜蓿、野生大豆等耐盐碱转基因植物新品种;推进良种产业化。

生物制药 开发蜂胶疫苗、硫酸皮肤素、环磷酸腺苷(CAMP)、β-葡聚糖冻干粉针制剂等生物xx;开发xx肿瘤、心脑血管、老年病等新型高效xx;建设中药种植GAP、生产过程GMP标准化体系。

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 推广种植甜高粱,开发生产燃料乙醇,形成5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开发林木生物质能。推广应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开发多功能保健食品。

新材料产业。围绕信息、重大装备、新能源、环保等产业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重点发展热超导材料、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环保新材料,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打造新材料生产基地。

专栏13  新材料发展重点

热超导材料 发展工业换热用电力电子模组、工业余热回收设备、热管式太阳能三大类产品。

电子新材料 发展大规格硅单晶、镓基化合物单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开发钒酸钇、钨酸铅、大尺寸磷酸二氢钾等激光晶体制品,实现彩管导电涂料等规模化生产。

新能源材料 扩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规模,发展汽车用锂离子、镍氢等高功率动力电池,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及新型储能材料,建设绿色电池产业基地。

环保新材料 发展新型膜材料、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新型可降解环保材料和水处理药剂。

其他新材料 开发新型活塞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冶金等新材料。

2.优化发展重化工业。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大型化、集约化、基地化、精细化为方向,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严格环保准入,强化可研论证,改进技术工艺,壮大循环经济,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延伸拉长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链,促进两大产业有机结合,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重化工生产基地。加强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大企业集团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到2010年石化产业销售收入2000亿元左右。科学合理开发和高效综合利用海水、地下卤水和岩盐资源,提升加工层次,形成深加工系列,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广鲁北化工、海化集团等循环发展模式,加快传统化工向低排放、可循环、高加工度产业转变。依托临海经济园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生态化工园区,鼓励现有企业向园区迁移,新建项目必须在园区布局,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_以道驭股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