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挠到消费电子痒处3D产业链酝酿巨变_百度蜘蛛的空间_百度空间
在2009年兴起的LED液晶电视领域,索尼又再度慢了一拍。三星、LG们年初即已发力,三星LED电视上市100天,全球销量就已经突破50万台;而索尼直到9月才缓慢跟进,错失先发制人的优势。目前,三星已在LED领域布下3000多项专利,让日企很难超越。索尼执行副总裁HiroshiYoshioka也表示,缺少自己的屏幕,要从三星手中购买显示面板是索尼在LED领域停滞不前的原因。他承认,只有自主开发显示技术以及自行生产电视显示屏,才能使不断亏损的电视机业务扭亏为盈。

  而3D正是索尼所xx新战场。索尼雄心勃勃地表示,到2012年,3D产品的销售将占索尼消费电子产品一半以上的份额。

  索尼正在集结其各项业务的优势平台资源来推动3D应用,并将于今年夏天发动整体攻势。《每日经济新闻》从索尼(中国)获悉,届时索尼将开始销售支持3D的BRAVIA液晶电视、蓝光播放器、支持蓝光播放的家庭影院;在2010财年,将发售家庭用支持3D的VAIO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借此全面覆盖从拍摄用专业设备到家用电子产品,再到影视游戏等娱乐应用的消费电子领域。

  在内容方面,索尼也在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拉拢各种资源,包括转播今年世界杯的3D影像,与探索传播和IMAX公司在美国合资建立{sg}专门的3D电视网,通过旗下索尼影视发布蓝光3D影片等等。

  同为日系的松下也在发力3D。对于松下而言,强化3D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其扭转等离子电视市场占比萎缩的希望。松下宣称,今年将向市场推出100万台3D等离子高清电视、3D蓝光播放器和3D眼镜。松下同时宣布与美国{zd0}的卫星电视服务商DirecTVGroup建立合作,将于今年6月推出3个3D电视频道,其中两个频道将提供常规3D节目,另外一个则将提供体育、音乐和其他节目内容的视频点播服务。而成为《阿凡达》的推广伙伴,也正是为了推广产品并争取好莱坞制片商的内容支持。

  中国3D

  显示技术迎头赶上

  尽管在CRT向平板电视过渡的时代,中国平板显示工业落后了数年,但在LED和3D应用兴起的领域,国内阵营的跟进速度十分迅猛。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3D电视在量产初期,售价或将比普通电视贵出一倍以上。不过,价格并不是3D电视普及的真正瓶颈,产业链的整体成熟程度以及内容商的支持才是应用兴起的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两年前,国内整机商如TCL、长虹、海信等就已经开始了3D显示技术的研发。在去年的CES展会上,TCL、海信就曾与国际彩电巨头同步展出了自主研发的3D电视。但TCL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集团3D产品尚处于接单制造状态,大规模量产还需要时日。

  在产业应用方面,国内的企业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TCL商用3D电视已于去年入驻深圳宝安机场,而且采用的是无需专用3D眼镜观看的技术。记者了解到,TCL今年将推出民用3D液晶电视,长虹今年也将上市3D等离子电视。

 有了过往专利、标准受制于人的经验,中国3D影像产业较早地产生了行业组织自觉。2008年6月,3D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和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还自发成立了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专注于3D信息提供、行业应用、产业标准制定及投资服务。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介绍,目前有包括TCL、长虹、海信、康佳、友达光电在内的联盟会员40余家。据了解,飞利浦已加入该协会,索尼等也正在申请加入。据其透露,中国电子四所已开始制定3D电视的国家标准,包括内容制作标准、3D眼镜健康标准、3D信号的标准接口等。

  深圳掌网立体市场总监赵鹏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已有20%左右的家庭拥有3D产品,欧美在这一产业上也只是起步阶段,而中国则只能算启蒙阶段。”他表示,要使中国3D产业不落人后,必须尽快开始产品试制和投放。

  实际上,在部分产品的开发上,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一定优势。掌网立体时代公司去年就推出了全球{dy}台3D摄像机,今年4月份还将推出3D照相机、3D数码相框。杭州立体世界摄影器材公司也已在立体拍摄方面进行尝试。

  “不仅专业级3D影视,未来3D数码摄像机、照相机和显示器都将进入普通家庭消费,取代现在的二维电子产品,这一市场规模将十分庞大。中国3D产业链已筹备齐全,今年将是中国3D产业启动年。”赵鹏表示。

  唐斌更是乐观地表示,如今中国3D产业链已日益壮大,三年后3D电视就会大规模进入国人家中。

  实际上,日系品牌正积极谋划将产品推入中国市场。《每日经济新闻》从索尼(中国)处获悉,他们近期将公布引入3D电视产品的规划;松下公司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考虑近期针对中国市场推出3D电视产品。

  3D盛宴,留给国内企业的时间并不多了。



郑重声明:资讯 【阿凡达挠到消费电子痒处3D产业链酝酿巨变_百度蜘蛛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