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及问题_zfw1367的空间_百度空间
分析报告】新农村建设第5年:成就斐然 扎实推进——专家学者展望2010年“三农”前景(六)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21日电 自2005年底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要求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4年间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2010年是新农村建设第5个年头,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面临多方面难点,2010年应认真总结,继续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

  --新农村建设成就斐然

  {dy},中央支农力度持续加大,“多予、少取”向“多予、不取”转变。

  自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中央连年加大支农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投入从2006年的339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161.4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同时,地方财政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投入的连年增长使得新农村建设有了资金保证,农民得到实惠明显增加。

  新农村建设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逐步将“多予、少取”的要求向“多予、不取”转变。2006年,我国取消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这项措施使得农民直接和间接减轻负担达到了1600亿元。2004年开始实施的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者的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步加大了补贴力度,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总额度等已经从2004年的140多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30亿元。

  大幅度的投入加上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255元增加到2009年的5000元以上。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

  第二,农业生产逐步稳定,粮食连年增产。

  2009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透露,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达10616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并连续第3年达到1万亿斤以上。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以来的一项重要成就。

  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央始终强调加强农业基础,重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温家宝在当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的红线。中央的重视以及各地的严格落实,使得我国粮食生产抵御住了多次自然灾害、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最终实现了连续增产。

  第三,农村面貌改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的4年间发生明显变化,其中{zd0}的亮点是农村的道路、电网和饮水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并且做到全国87%的行政村达客运班车。农村电网经过艰难的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据统计我国2000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共3.4亿人,2000-2009年已经解决约2.4亿人,预计在2012年基本全部解决。此外,2008年底,全国已经有3000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预计2010年底达到4000万。

  在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方面,教育、医疗、文化事业都有显著成就。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后来扩展到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新农村建设的几年间,把参合标准从50元增加到100元,并要求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提高到120元,2010年一些城市已经将筹资标准提高到180元。参合人数超过8亿,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在文化方面,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一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有效改善了农村文化生活。

  第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2007年,农村{zd1}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开始建立,到2009年6月底,已经有4470多万农民纳入了{zd1}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农保”制度要稳步推进,初步计划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国覆盖。

  --三方面难点待解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成就斐然,但应当认识到,现在的新农村离真正的新农村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2006年初xxx总书记就指出,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受访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存在难点和不足是正常的,应当正视并积极总结走过的弯路,确保今后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难点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院长马守义认为,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发达地区通过城镇化建设和新兴工业的崛起城乡差别开始缩小甚至消失,而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是地区性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骨干向发达地区流动,结果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严重拖后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的不断觉醒和进步,农民身份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普遍提高。目前农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很不规范,解决冲突还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农村多元利益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城乡利益关系、农村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解决社会矛盾单靠政府行政动员已经力不从心。

  难点二: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村内部缺乏创造财富的能力。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增加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转移支付和外出务工,依靠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产业链短,生产、经营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增收的空间小,难以组织现代化生产,科学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二是集体经济薄弱。农村许多地方集体经济薄弱,有的地方几乎是零,难以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生产。三是能人缺乏。坚守在农村的年轻人少,年轻的能人更少,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难以建立现代农业,难以建设一个繁荣兴旺的新农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真正形成以“一村一品”为特点的每个村的支柱产业。

  难点三: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相对薄弱。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约束增强,据统计,近10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2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潍坊科技学院副院长薛彦斌认为,当前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此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种粮比较收益明显下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总结经验 扎实推进

  受访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的第5个年头,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住大好时机,将新农村建设稳步扎实推进。

  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程同顺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个战略任务,也是个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下一步应该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采取与财政能力相适应的措施,稳步推进,分阶段地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逐步实现整体的战略目标。

  {dy},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欠发达地区。

  潍坊科技学院副院长薛彦斌建议,当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家电和汽车下乡以后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农村电网不配套,电压负荷过大,设施老化陈旧,短路断路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保证家电的正常使用,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改造,不但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消费,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推动农村电气化事业,还可以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有效更长期的作用。

  马守义建议,国家补课性投入应更多xx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水、电、林、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差距。

  第二,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延长产业链。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建议,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具有许多益处:分散经营风险,使农产品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结构、单一经营领域,向多种产品结构、多种经营领域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顺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扩大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为工商资本下乡搭建宽广的平台;增加就业机会,既可以为普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为高学历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扩大税收基础,从而为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无疑将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而政府的转移性支付也会相应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必定带动农村流通、通讯等许多产业的发展。

  此外要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业和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从实践来看,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农业合作社,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发挥了土地、资金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提高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农民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应当像扶持xxxx一样,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多样性有利于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三,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注重鼓励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

  尹小健认为,我们在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也要鼓励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也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思路的一种具体表现。经历过城市工业、城市商业等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洗礼的青年,在经济能力、视野、抱负等许多方面不同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除了城市青年以外,还应当鼓励并推动城市里具有较好教育背景并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城市知识分子,以各种方式参加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队伍中去。他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或许不是直接的,可能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城市知识分子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改变农民的观念和知识结构,增强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撰写:“三农”问题战略研究小组)



郑重声明:资讯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及问题_zfw1367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