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料药的国际化道路- luomeng, good friend - luomeng123456 - 和 ...
中国原料药的国际化道路 [原创 2009-12-03 10:03:28]   
20世纪后期,我国的制药业在东方崛起,目前已能生产化学原料药1350多个品种,2003年总产量达56.18万吨,同比增长率为11%,占全球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其中,我国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xxx、维生素、柠檬酸等产品的世界{zd0}生产国和出口国。
2003年,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额为29.8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07%,原料药主要出口到欧美市场,主要品种为xxx、解热镇痛药、生化药、维生素、氨基酸和其它抗感染类xx等。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生产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当快,我国产的部分xx中间体已占据了西方主要市场。

我国原料药生产面临的形势

1999年~2004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年平均7%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美国市场达到11%左右,欧洲市场达到6%~7%,而已经连续20多年超过17%年均增长率的中国在未来3~5年内,化学药市场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原料药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制剂的增长速度。中国作为{zd0}的发展中国家,其原料药的生产早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世界原料药生产中心转移到亚洲,原料药生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如何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如何让我国生产的原料药更多的占领欧美主流市场?如何让更多xx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面对许多企业关心的问题,我们愿意凭借在医xx面多年的经验,对欧美市场的需求进行简要分析,并还将分几期介绍欧美国家对原料药的管理和市场准入机制,以及获得进入欧美主流市场许可的几种方式和对厂家的要求,包括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要求的xx主文件(Drug Master File, DMF)登记和现场检查、欧洲药典委员会(European Directorate for the Quality of Medicines, EDQM)审评颁发的“欧洲药典适应性证书(Certificate of Suitability, COS)”、申请人在上市申请文档中必须提交和登记“欧洲xx管理档案(European Drug Master File, EDMF)”,本期将主要介绍美国FDA对原料药的管制。


2001年11月9日,我国终于结束了长达15年的漫长的入世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我国企业从此进入了一个与世界各国同行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竞争的时期。


虽然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并非强国,我国药品生产产量居世界前列,可以生产的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也是世界上{zd0}的原料药出口国,长期以来原料药一直是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一些重要的品种如维生素C、维生素E、青霉素工业盐及其衍生物、柠檬酸、xxx、扑热息痛、安乃近、阿司匹林等60多种化学原料药产品的生产技术、规模和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地塞米松、维生素系列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青霉素工业盐的技术登记、质量标准、临床效果等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市场占有率达到30%,解热镇痛类药具有国际品牌信誉,市场占有率达到45%。但是中国医药企业数量大,规模小,全国有6700家医药生产企业,其中有5200家是小型企业,素质低,技术装备水平低,多数企业未通过药品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认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不足15%,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以及制药行业的年产值都与制药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含有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太少, 同时在未来的发展中,由于实力和技术有限,很难开发出比较好的。建国以来生产的3000多种西药99%是仿制药,近几年生产的837种新药中,97.4%是仿制的,而且其中60%还处于专利保护期,原料药出口越来越薄。近年来通过市场优化组合和企业的兼并破产,生产象青霉素、维生素C、合成维生素E、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大吨位产品的企业数量已大幅度减少。


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入世后企业面临的形势是国家要实施协议、降低关税, 使得国内业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和面对一体化的市场,这将使国内市场最终变成整个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国外医药集团将更多的利用其各种优势与国内企业在潜力极大的中国, 国内其他行业的有实力企业也多投资医药行业,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未来几年我国将对100多个WTO成员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按照协议要强化医药专利保护,将药品关税下调至5.5%~6.5%,这将导致进口药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和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在我们出口的主要市场,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采用了比提高关税更合理的保护措施--非关税贸易壁垒。


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关税壁垒降低后技术壁垒又加强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专利和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二是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为了保护知识产权,适应国际贸易的规则,我国从1993年起对药品实施专利保护,并对1986年至1992末在美国、欧盟、日本等40多个国家取得专利的药品有条件地实行行政保护。 欧美是对医药原料管理最严格也是{zd0}的市场,取得COS证书、通过FDA批准或取得DMF登记号是国内医药原料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必经之路,这些要求也成了进入该市场的颇具挑战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种壁垒只会越来越高。


1997年9月瑞士日内瓦召开了有欧盟、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主要原料药生产国参加的原料药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armonization for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ICH for API)以后,参会有关各方致力于在以后的国际医药贸易中达成的技术标准,{zd0}限度地xx非关税的技术贸易壁垒,起草了统一的“原料药GMP实施指南”,即“GMP Guideline for API” ,该指南已于2000年11月10日起实施, 使得原料药生产有了显著不同于制剂生产的GMP标准。


2001年4月2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结束的美洲峰会已明确,在2005年之前,正式建立一个“北从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的全球{zd0}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有34个美洲国家(古巴除外)。参与区域组织的国家都是相互承认“认证标准”的,所以中国产品如果获得了美国的产品认证,那他们的产品就可以同时进入美洲其它30多个国家,可谓一劳多得。进入美国市场后,一些和美国达成互认协议的欧洲国家也会同时打开大门,并非不出口就无需进行产品质量认证,中国加入WTO后,企业不仅有产品走出国门的机会,他们还将面临国外产品打入国内市场的挑战,获得产品的国际认证已是迫在眉睫,由于原料药在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中所占据的分量{zd0},因而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


由于长期的行政保护,中国医药企业普遍不具备与国际医药企业、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医药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水平较低,二是严重缺乏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医药法规和市场规则的了解和掌握。面对这种“内忧外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很大,出口创汇将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国的药品要走向世界,欧美市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发欧美市场尤其重要意义。

要象抓合成那样抓分离--中国原料药企业的出路

    化学原料药企业一般是用合成工艺进行xx的制备,而合成和分离本来就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合成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往往是几十万吨的化工原料合成两三吨的原料药;分离往往成了合成中的一个过程,而其更广泛的意义被忽视了,以致形成了人为的美其名曰"三废"的排放,既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又带来了殃及子孙的环境污染,{zh1}还使企业自身面临难以自拔的绝境。这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和传统的政绩观带来的后果。
    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当务之急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基本点、两个着力点。一个中心就是要深刻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切实树立新的观念,深刻认识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真正树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两个基本点就是立足现实抓环境治理,着眼未来抓资源综合利用。两个着力点就是在发动群众抓好生产过程的点源治理的同时,群策群力大搞技术进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要结合"十一五"的制定,对企业所有的排放进行一次详尽的调查摸底,详细搞清楚各种排放的各种源头和渠道,在掌握全部资源的前提下,能开发利用的资源要尽量开发利用,不便开发利用的,可结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共同进行开发利用。对已经形成的排放和污染,治理是必需的,这叫代价;而从现在起,必须转向利用,治理也是为了利用,这叫从源头抓起,叫为子孙谋福。对此,广大职工要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攻关活动;企业也要建立起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创造健康,贡献人类”不仅仅是保证药品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包含着对环境的责任。我们现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从现在起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谋事办事。那么,要把资源综合利用列为"十一五"和今后长远发展的一个重点目标,并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心进行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这有利于转变观念,有利于为职工创造施展才干的舞台,也有利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健康发展,既符合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能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

2004年中国某些大宗原料药企业市场行为剖析

齐聚全国原料药各大生产企业,引来每日数以万计的参观商。毫无疑问,在昆明举行的第53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秋季交易会(APIChina)足以成为观察2004年中国原料药市场行为的窗口之一。大宗原料药是我国原料药行业的重点,出口退税调整、制剂降价、基础能源涨价、央行调息、GMP认证等都对今年的大宗原料药市场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维生素C价格大战、青霉素工业盐产能比拼、以牺牲环境换取成本{lx1}等等类似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变得分外沉重。
在记者试图寻找影响这些事件决策的深层原因时,某国有大型企业的营销总监特别强调,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之间的决策是相互作用的。每一个企业做决策时都不得不意识到的存在,所做出的决策都应建立在对竞争对手行为的猜测,或者对其行为做出反应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大宗原料药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得十分复杂,这些企业的市场行为也因此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正因为如此,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需要做出诸如品种问题、价格问题、问题、销售通路问题等众多方面的决策,而且每一项决策都要考虑怎样影响竞争者以及竞争对手会如何作出反应,这就使所有的决策都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受印度“特保”事件带来的市场低势所影响,石药集团、xx制药等企业的扩充产能计划略有耽搁,但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产能比拼还将继续。石药集团市场部高层人士透露,目前青霉素工业盐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由于工艺类似,产品雷同,国内厂家抢夺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尽可能地扩充产能,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然后再用尽可能低的价格去争夺市场。于是,怪圈形成了--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价格竞争要求成本{lx1},成本{lx1}需要扩充产能。也就出现了越是产能过剩,越是要扩充产能的奇怪现象。以至于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动用的手段来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成本控制付出沉重的环保代价
沈贤姬指出,化学制药工业尤其是部分中小型生产中间体的化工企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很多地方政府并不能很好地管制污染,而部分原料药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zd0}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同时,如果一个医药企业xx环境,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却全然不顾环境如何,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石药集团某技术高层说,他们的一条污水处理线就要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华药集团刘寿文也指出,大型国有企业一般花费总成本的20%来投入环保。近年来,华药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环保技术开发和设施建设。
      据了解,2004年我国医药类各大类商品出口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化学药出口6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8%:中药类出口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0%:医疗器械和设备出口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35.25%:医用敷料出口4.4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3%:农药出口12.01亿美元,同比增长61.07%.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国,xx素、维生素等仍是出口的主要大宗品种。单个品种出口金额{zd0}的是维生素C,总值达3.14亿美元,占化学原料药出口总额的5.06%.中药出口则摆脱多年低增长的徘徊状态,按新的统计口径,2004年中药出口总额达到了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中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三个大类的出口均有增长。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市场部负责人说,虽然2004年我国医药商品出口获得了强劲增长,但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加上2004年生产原料价格、劳动力成本提升,大部份产品出口成本都有提高:其次,在国际上,印度等国的同类产品与我国出口产品形成激烈竞争,加之“反倾销”、“反垄断”等贸易壁垒的设置,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暂时优势遭遇严重挑战。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原料药的国际化道路- luomeng, good friend - luomeng123456 - 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