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的洗课方法_师说心语_新浪博客

浅谈化学课的洗课方法

 摘要: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化学课的洗课方法。洗课分为三个主要环节:一是洗教材,二是洗设计,三是洗作业。通过洗课,洗出精彩、洗出效益。

 关键词:洗课,常见的酸和碱,洗教材,洗设计,洗作业

 所谓“洗课”,就是在备课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筛选,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zy}化的目的。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化学课的洗课方法。

1 洗教材

针对新教材文本内容多,容量大,而用于课堂教学的课时又相对较少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清洗。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引导都围绕某个教学中心展开,力求做到课堂教学的“简洁与丰富的统一”。

这部分的课程目标是:1、认识常见的酸和碱,2、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根据课程目标,可将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dy},认识常见的酸和碱及常用指示剂。教材中有:“我们曾经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你还记得溶液变成什么颜色了吗?是什么物质使溶液改变了颜色?”和“石蕊溶液遇酸变成红色,酚酞溶液遇碱变成红色”,教者可将这部分内容设计成两个趣味实验:(1)吹气比赛:由两个同学比赛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吹气;(2)纸上现字:在白纸板上用无色酚酞溶液写上“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晾干后挂在铁架台上,上课时,向纸板上喷稀氢氧化钠溶液。由此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酸和碱,并知道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第二,开展实验探究。使用石蕊和酚酞溶液探究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属于酸溶液还是碱溶液;探究自制指示剂在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四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用自制指示剂判断未知溶液的酸碱性。第三,交流反思和提高。这种处理方法略去了文本“资料”中对酸和碱的直接介绍,显现了较新的教学设计理念。

2 洗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文本进行教学设计以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可行性,认真研究该“不教什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2.1通过教师的课前准备洗设计。

化学实验有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之分。原设计中,【实验10-1】是演示实验,准备过程中感觉到该实验的可操作性很强,原理简单,学生能独立完成,所以删除了演示的环节,直接让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一】。原设计中“白纸显字”的实验由教师完成,洗课时将其改为学生表演,以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原设计中采用的是文本中的建议“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实验准备时发现胡萝卜汁在实验中现象不明显、牵牛花和月季花在这个季节不易采集,而且少做一、二个实验对学生对指示剂的理解没有影响,所以删掉了其中两种,选用了紫卷心菜汁、美人蕉(红花)汁。原设计中未知溶液用的是桔子汁、稀氨水、稀氢氧化钾溶液,当时的考虑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准备中意识到实验中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氨水的使用会使实验室中弥漫着氨气的气味,所以删掉了这个实验;同时考虑到药品的价格因素和实验目的,改稀氢氧化钾溶液为稀氢氧化钠溶液;将标签 “桔子汁”、“稀氨水”和“稀氢氧化钾”也改成了“X溶液”和“Y溶液”,并在实验结束后告知学生删减改用的理由,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2.2通过备课组的讨论洗设计。

由一位老师为主进行说课,在讨论中大家对原设计中的三个探究实验的开展形式和板书呈现的时间也作了相应的删减和调整。1、原设计中,【活动与探究一】是用石蕊和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探究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后“洗”去了一半的实验内容,将同组的两位同学分成A生和B生,分别进行不同的实验,然后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探究结论,以缩短实验时间、节约药品的使用和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科学精神。2、原设计中,老师为学生准备好紫卷心菜汁、美人蕉(红花)汁,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活动与探究二】,探究自制的指示剂在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后改为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将其自带的花瓣撕碎放入酒精中,自制花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又增强了学生对自制指示剂的感性认识。即使有些学生采集的花瓣实验效果不好,也可以通过同组或多组间的交流获得知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原设计中,以播放故事“玻义耳发现指示剂的奇特经历”向学生讲述指示剂的发现史,后改为讲故事并分步提出“假如你是玻义耳,你接下来会怎么做?”,激发了学生开展探究的欲望。4、【活动与探究三】用自制的指示剂判断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原设计是让学生分别用紫卷心菜汁、美人蕉(红花)汁检验“X溶液”和“Y溶液”的酸碱性,讨论后决定在实验前让学生任选一种指示剂检验一种溶液的酸碱性,并要求学生说出选择这种指示剂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实验评价能力。

2.3通过对过去教学的反思洗细节。

通过反思,将各个教学步骤进行压缩,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也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xx自然,去掉不必要的“讨论”和“表演”,把更大的自主空间留给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3 洗作业

传统的作业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而课堂作业往往都是在课堂小结之后呈现,课后作业就是完成有关习题。本节课的原设计也是这样一个模式,习题紧紧围绕知识的巩固。集体洗课后改为将课堂作业以“反思与提高”的形式分阶段出现。完成【活动与探究一】得出实验结论后,要求学生修正实验方案,学生能很快得出“只用石蕊溶液就可确定酸溶液、碱溶液”的结论;完成【活动与探究二】后,让学生推测另一组学生的实验结论并解释。

 

 

完成【活动与探究三】后,让学生完成下列习题:

 

 

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指示剂的有                   (填名称)

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将看到的现象为               

课后的作业则是一个新的探究任务。本节课下课前,让学生“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提出新的问题:“碳酸钠溶液是碱溶液吗?”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或上网查询……

洗面筋,洗衣服,洗蔬菜,洗水果,洗澡,洗脸……一切经过一洗,就洗去了尘杂,洗去了污垢,留下了洁净的本体。而洗课,洗出的是精彩,洗出的是效益。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浅谈化学课的洗课方法_师说心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