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5月11日下午2点28分正式开馆。据悉,这是汶川大地震后{dy}个对公众开放的地震博物馆。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由“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知识馆构成,共30多个展厅。走进博物馆,内部的地下、四面墙上,甚至屋顶上都是有关地震的实物、照片和每{yt}的人员伤亡通报。一个个失去小主人的书包、一张张无人认领的全家福……5万件地震实物将时空猛地拉回至一年前。
在博物馆征集的5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格外引人注目,另外还有救灾xx用过的冲锋舟、大型挖掘机械、邱光华机组的直升机残骸、“情义男”吴加芳背着亡妻所骑的摩托车、生命力顽强的“ 猪坚强”,甚至“ 范跑跑”的眼镜等众多实物。专程从外地赶来参观的刘凤美夫妇告诉记者,走过这数百米的长廊,心里越发感到xx沉重,和很多人一样他们也是眼含热泪走出大门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在这里重现,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人、那些天。时隔一年,博物馆展出的大地震实物、图片仍然令人震撼。
樊建川和他的大地震博物馆
樊建川接受记者采访。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馆长樊建川1957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曾下乡、入伍、执教、为官,并且官至宜宾市副市长。为了支撑自己对历史收藏的爱好,他弃官从商,并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至6月12日的一个月中,樊建川开始收集跟地震有关的实物资料,6月12日就开起了临时的地震博物馆展览。当时展品只有五千件,此后通过陆续搜集,加上社会各方面的捐赠,现在地震实物达到五万件。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建设这么一座地震博物馆时,樊建川说,仅在上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四川就发生过两次7.8级以上的大地震,但几乎没留下什么实物。灾难既是悲剧,也是体现人性光辉的特殊舞台,是值得人类铭记和珍藏的历史。
“我已经立了遗嘱,死后把博物馆交给国家。”樊建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