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槐峪——土峪驴行记- 海天的日志- 网易博客

西槐峪——土峪驴行记

 

 

上周下了一场小雪,总算盼到了周日(元月24)的到来,参加了由冰蓝发起,铁托大哥带队的西槐峪——土峪穿越。

参加驴行活动,一般都要天不亮从家里出发。这也是成了一周之中本应该休息的日子,确成了起床最早的{yt}。六点半从家里出来,跑到离近不远的小吃店买好要带和早上吃的,再乘车去往集结地点,这一套下来也够紧张的。

约定的出发时间是早上七点,过了十多分钟还没有看到我们活动包的车,我想肯定是大家把我给忘下了?果不其然,不一会,跑过去的车又折回来接上了我。早上就怕这样,所以提前就给冰蓝打电话,手机停机。这一停机可好了,本来她今天不参加活动,因为出行的人是她召集的,她也早早跟着车把每一个上车点的驴友接起了,然后再回家。组织个活动也够不容易的。。。。。。

 

今天我们活动的地点在淄博的东部山区,位于淄川区张庄乡境内:

 


冬天的活动,大家一般都穿的不是太多,活动开了也可以。早上一下车之后,大家都会赶紧活动,增加身体的热量。对于喜欢想拍照的我来说,这段时间是{zh0}的时机,光线好,一般上山的路都是在小山村的村头上,有很多可拍的画面。大家怕冷都想快点走,我又想慢一点走,多拍点东西。每次出行的这个时候,也是我感觉最不爽的时候。。。。。。

驴友们从张店出发,沿淄川、龙泉、西河来到张庄乡槐峪村。一下车,就都急匆匆的穿过村子往山上走。

 

 

可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小店,在相当长的时期,全村人就靠它活着。
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充许随便经商的。有一个xx的词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投机倒把”。不光是这样叫,如果犯了之后革命就会革你。刚刚记事的时候,夜里跟着奶奶一起住,晚上有人带着花生给奶奶送,然后奶奶再去偷偷的卖。记事起,我们家去的{zd0}的官,就是两个穿白衣服的公安人员到我们家去批评我奶奶。。。。。。原因就是“投机倒把”卖花生。现在想起来,我非常的敬佩奶奶她老人家,在那样的环境下,她老人家能冒着那么大的险,去把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应该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范老人”。

记得小时候村里门市部的东西都是用人力车推来的。由于物资短缺,很多时候推货的人还没有到村子,门市部前就有人排队等着买那些经常断货的日用品。本想停下来到这个门市部中去看看,我们的驴队早就离我远去了。只打听了一下这个门市部的年岁,大爷告诉我,“三十多年了”。看来这里的乡亲们在那个年代,比我生活的那个村更难过?三十多年前,这里连这个店也没有,说明,他们的生活必须品,只能去乡里边购买了?

在快要出槐峪村的村东头,让这位老大娘教育和感动了自己一次。看到我们急匆匆往山上走的驴友,老大娘亲切的说:“慢着点,你们平时不大走,走急了不行。。。。。。”。简单的一句话,一下子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本应该有的关爱之情,每次进山,都会不经意的让山里的乡亲们教育一下自己。。。。。。回到城里之后,看看过个斑马线都这么难,城里人和山村的乡亲们差距杂就这么大呢。。。。。。?

 

 


就要开始上山了,我和队伍也越拉距离越大了,好在还有一个MM离我不远。。。。。。

 

 

对眼前这样的画面特别的熟悉,这些看上去好看,如果雨水不好,根本种不出多多少粮食的山地,有着特别的感情。人生中我的{dy}个职业,就是种这样的山地。父亲送给我谋生的{dy}样工具,就是花两元五角钱从门市部给我卖的一对,那种下边是圆的,有三个竖起来的点打成一个节,用树枝编的工具,我们当地管它叫“糸筐”。主要就是用它往这些山地中挑粪肥。那一年我的年龄还不到十四周岁。

老爷子年少时代并不是种田的把式,是我们那个大庄,因为大又分成四个大队的山村中,解放后{dy}个师范生。一阵大革命,给他一顶现在看来和老革命差不多荣耀的“右派”帽子,把老爷子教育的对土地产生了无限的感情,记的老爷子又回到学校教书的时候,我从xx退伍回来,还带着我们一家人种别人不种的山地。并教育我们:“种地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现在看来,当年老爷子让革命把他教育的太到位了,他可能感觉种地不容易犯错误?

 

 

天气特别的好,最痛苦的爬升阶段也挺过来了,驴友们行走在山梁上,充分享受着驴行的快乐。

 

 

从山梁上看到的田家水库,让今年少用的持续严寒,把她冻在那里老老实实。

 



奔着雪来的,可惜,我们这一带雪还是太小了,经不住阳光的勾引,一照,她就跟着走了。。。。。。

 

 

在“梨峪口”村西南边的山上,连着有两座古兵营。查了很多资料,几乎没有有关它的文字介绍。只有从在此开发旅游的淄博商厦有关的一段小文字中,说这是齐兵营。偶从实际的现场看,这种说法不大合理。一,这个位置离齐长城很远,从古齐国的地理位置上看,这里算不上什么军事重要关口,为什么把兵放在这里?在淄博的东南部山区,在一些地势险要的山上,现存很多这样的农民起义,土匪占山为王,等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这种山寨。对于我们驴友来说,有了这些寨子,增加了驴行的兴趣。

 

 

古兵营的山下不远,就是“梨峪口”村。

 

近看梨峪口村。这个村子在一条山沟中,有一条乡村公路和小河横穿整个村子。
从前几年开始,这个村和淄博商厦联合开发旅游和种植,小山村现在变化非常大。

 

 

领队铁托大哥自从机关退下来之后,几年来一直在淄博的山区中活动。对这一地区特别的熟悉,山里边好多的乡亲们也都认识他。他的所做所为也在山里的乡亲们之中,给驴友树立了非常好的形象。

 

在这里我们又遇上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驴队。现在淄博的驴行特别的火,一周不下五支以上的队伍出行,这还不包括那些几个人的小分队。淄博东南部全是山区的布局,为驴行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

 

 

从梨峪口村往摘星山走的这个地方,夏天的时候一定会有瀑布出现。在这里又遇上了一帮驴友。可能是这个周日天气好,就在这么小的范围内就有这么多的驴友出来活动。

 

 

摘星山在淄博的山中,算不上高,但在爬在时候,上升的很快。一个冬天没有怎么出来活动,每走上一小段就要停下来休息。中午时分,大家在山上边这个地方吃饭,感觉很好,美中不足就是视野不好。

 

饭后的行程,基本都是在山坡上行走,感觉非常的休闲,除了天气好之外,景色一般。这样的地方,要是有雪就好了。不知道是什么人放的火,把本来植被就一般的山坡上烧的光秃秃的。

 

 

 

 

同行的驴友合影:


 

山下就是我们活动的结束地点,土峪村。

 

 

 

土峪村有一座规模很大的教堂,过去是洋人在这里开办的。每次到这个村子里来,一般都会进去看看,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大门都关着。

 

西槐峪——土峪驴行记 - 海天 - 海天的博客

 

从村子里的标语上也看出咱山东人说话实在来了。。。。。。

土峪村离淄川城区只有十多公里,村子不大,三面环山。最近几年也有不少的城里人在这个村子里买房和建房,这也是一个好现象,可以相互影响,同时也把村子里的房子的价值提升了,让老百姓受益。
{yt}的活动,在这里就要结束了。

 

 

                                                          (完)

郑重声明:资讯 【西槐峪——土峪驴行记- 海天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