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失败是职业经理人的失败_爱国营销_新浪博客

孔子的失败是职业经理人的失败

近期看了几部贺岁片,《十月围城》粗制滥造,不值得看。《三枪拍案惊奇》充满了搞笑,虽然不能和张艺谋的其他电影媲美,但还是值得一看。尤其我觉得,在当今中国,最有水平的营销大师不是叶茂中,也不是菲利普.科特勒的徒子徒孙,而是张艺谋。一个很烂的故事,却网络了像小沈阳、闫妮这些{zj1}人气的明星来包装,又采用了通俗易懂的二人传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加上张导的名气,所以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把一个很一般很一般的产品,卖得很不一般,这就是水平!但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孔子》,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观赏角度,我觉得都堪称经典。

《孔子》的艺术魅力不是今天谈论的内容。我觉得,孔子的经历实际上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经历。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是失败的,他的失败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失败。

孔子{zx0}投靠鲁国,受到了国君的赏识。但是,鲁国国君当时的处境也很难受,实际政权掌握在三家大夫手里,国君等于是被架空了,有其名而无其实。孔子到任后,看清了这种危局,针对这种君不君臣不臣不合礼制的现象,他先从“堕三都”开始,试图逐渐削减三家大夫的权力,加强国君的权力。但是,这一行动是非常危险的。他的学生就劝他要慎重,但孔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如果对国家有好处,我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后来,果然因为堕三都得罪了当朝权贵,孔子不得不离开鲁国,开始了漫长的周游列国的坎坷经历。

孔子周游列国,实际上就是不断在寻求新的企业,寻照新的实现理想的平台。有的人可能运气很好,碰到了一个好企业,遇到了一个好老板,有的人可能就没有这样幸运。即使有这样幸运,但是,好企业里不一定都是好人,就像孔子这样,好容易遇到了一个好老板鲁国国君,但是,国君并没有实际权力,真正拥有权力的是那三家大夫。而能决定孔子职业生涯的恰恰就是这几个朝中的当权派。这时候,即使孔子再能干,那几个当权派只需要用一枚玉玦就可以把你搞定,略施小计就可以让你周游列国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屡见不鲜。汉景帝时,有个大臣叫晁错,非常能干。当时的情况也和孔子在鲁国看到的一样,汉高祖分封的很多藩王已经严重影响了皇帝政令的畅通和国家的稳定。晁错就建议皇帝削藩,统一政令。当时朝中大臣反对的人很多,但是,汉景帝非常支持晁错,于是,削藩得以推行。几个早有反意的藩王就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造反了,局势一时无法控制,皇帝一筹莫展。这时候,朝中先前反对削藩的大臣,特别是和晁错有个人恩怨的大臣开始在皇帝耳边散布谣言,说藩王叛乱是因为晁错引起的,只要杀了晁错,他们就会退兵。皇帝无奈之下,听信了xx,杀了晁错。可是,造反的藩王并没有退兵。皇帝很纳闷,一个前线的将士告诉了真相:藩王早就想叛乱,诛晁错只是个借口,“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汉景帝这才如梦方醒,可惜悔之晚矣,人死不能复生。

在晁错上书要削藩的时候,他的父亲千里迢迢赶到京城,劝说晁错放弃自己的主张。但是,晁错还是非常坚持,他说:“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老人家非常愤怒:“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是安稳了,我们晁家可要遭殃了,我不愿看到有这麽{yt}。耿直的老人家竟然服药xx了!

其实,当时晁错的心里一定和孔子当时的想法一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他们的心里想的都是国家的安危,而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和祸福。班固在《汉书》里评价说“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司马迁也在《史记》里评论晁错,说自古以来都是“变古乱常,不死则亡”。晁错的削藩就是改变了以往的约定做法,打破了常规,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

不光是历史上这样,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中可能都有这样一段经历。前一段时间,我有幸负责公司的玉米采购工作,也经历了类似的一幕。

玉米因为是地里长出来的东西,由于气候、收成和出售习惯的差异,各地的上市时间不尽相同。为此,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制定一刀切的价格政策。去年,我们根据各市场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定点xx、xx打击的采购策略,对个别有粮的地方,给予优惠政策,其它暂时还没有粮食上市的地方,没有优惠政策,正常收购。这样做,可以保证把粮食收上来,但又不会把价格抬起来,于企业是非常有利的。这就是美国打南联盟的那套战术。如果盲目的没有目标的狂轰滥炸,势必会伤及无辜又于事无补,等于是把价格涨起来了,还不见的粮食能上来,因为这样反而加剧农户的惜售心理。

但是,这个策略对个人的危险极大。这样做对公司非常有利,不用花太大代价,不用全面调价就可以让粮食源源不断交来,可对具体操盘的个人而言,就很容易给别人以口实,会觉得是不是里面有猫腻,为什么有的人有政策有的人就没有?为了避免授人以柄,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就刻意回避,任何市场,给任何人优惠政策,都没有针对哪一个人,至少是两个人。强调的是大家一起来抢粮,发挥大家的优势。像银川周边的农场,{zx0}是和朱老板和史老板一起拉,后来又加入了全老板。在内蒙达拉特旗,因为粮多,没有人有能力独自把所有粮食拿来,我们就同时让朱老板和全老板一起参与。再比如设点收购,除了朱老板,还有张老板,都不是一个人。实际上,设点收购最早涉及三个人,因为全老板在达拉特旗因为根基,无法实施设点收购,就自动退出了。

再比如打击大户囤货,这是对公司非常有利的事情,但是往往就容易得罪客户。因为玉米的后市如何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大户在玉米市场有着其他人无可替代的标杆作用。大户囤货,小户也跟着囤货;大户卖粮,小户也不敢囤货。在市场上,一旦出现囤货,农户就会惜售,导致我们无法采购来玉米。因此,这些大户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其他经营户的行为。所以,我们就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遏制大户囤货,打消农户甚至玉米经营中小客户的惜售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售粮。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大户这个玉米散户心目中的价格风向标拔掉。等拔掉了价格的风向标之后,散户就会迷失方向,他们迷失了方向,我们就是{wy}的方向,散户和所有农户就要乖乖的及时交粮,确保我们能够早日完成收购目标。

再比如处理和中储粮的关系。中储粮实际上已经是我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因为面临无粮期的储存问题,我们必须委托他们代收代储。但在生意场上待的时间久了,还没有见过这麽卑鄙的供应商。它总是逼你调高价格,调高之后,就陆续把之前低价收来的粮食全部计算在你的新价格里,赚取卑鄙的利润。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个人倒也理解,都是生意人,我们实际上也很难控制他们。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断逼我们调高价格,如果仅仅是那4万吨也就罢了,后面的40万吨只要价格不上涨,4万吨抬高的价格总体摊下来,也没有上调多少钱。但实际并非如此,他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不断逼我们调价,来抬高宁夏市场的价格,以达到他们在后市谋取更大利益的目的。他们逼你抬高价格了,{zh1}你还带买单!改变这种局面别无良策,只有引进新的合作伙伴,通过制衡来约束他,让他们和我们进行双赢的合作,而不是一边倒的合作。

可是,这些非常合理也非常符合企业利益的举措,了解的人不多,反而最容易给人以口实。{zh1}的结果,我们就和晁错一样,被砍头示众,或者像孔子一样,开始周游列国,寻找新的发展平台。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孔子的失败是职业经理人的失败_爱国营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