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粉体工程” - zpk1938 - zpk1938 - 和讯博客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粉体工程” [转贴 2010-01-27 20:54:16]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粉体工程”

                            常州市九三学社      常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姜锡朋(教授级高工)

启辉资讯工作室  清华大学粉体工程常州工作站  姜  涛(高级工程师)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⒈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⑴ 具有战略地位  连国计系民生,对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

⑵ 能够xx未来  具有发展的前瞻性,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

⑶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⑷ 资源和能源消耗低;

⑸ 具有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

⑹ 创业和就业机会多;

⑺ 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好;

⑻ 具有国际性和民族性  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网络、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超导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都属于国际性的新兴产业。“大中药产业”独具民族性,又有国际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造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要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体制价值和政策,来释放科技存量和创新能量,激励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

⒉ 健康产业——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的主导产业

20世纪,由于汽车的发明、航空工业的发达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颠覆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形态。这些发明不但打造了许多企业王国,抢占先机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更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xx经济学家、克林顿和小布什两任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在他的新书《财富第五波》中指出:继个人计算机和网络形成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之后,健康产业将是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是21世纪兆亿美元产值的主导产业。健康产业将主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引发一、二、三产业结构大调整,食品、保健、建筑、运输、保险、流通、教育培训,无一不受其影响而发生重大变革。

现今达到1兆5千亿美元的健康医疗产业,是被动的产业;良好的健康是人生{zd0}的一笔财富,保健事业是主动积极的产业,是事前对人们健康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当愈来愈多的人了解保健对提升生活质量和xxxx的功效时,每个人都希望预防胜于xx,成为健康、xx、长寿的保健客户,健康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⒊ 大中药产业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植根于本草文化沃土,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的“大中药”产业是既有国际性又有民族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最近报导,扬州籍旅美女博士四次致信奥巴马总统,为美国医改出谋划策,建议通过“中西医”结合来降低医疗费用,给屡次流产的美国医改开出了一剂良药,获得奥巴马总统回信致谢。

大中药产业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及配料、中药化妆品、中药农药和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以及中药加工和装备制造业,还可以开办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保健服务等等。除了巨大经济效益外,大中药产业还可以优化工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

据不xx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中药及相关产业产值近6300亿元,2009年可达到70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大中药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呈现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

中医药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防病治病,还能保健养生。培育和发展新兴大中药产业,提高中药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成为直接惠及民生、具有万亿市场潜力的的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带来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生物粉体

1.“生物粉体”概念的形成

生物资源—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机体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绝大部份储存在细胞(壁/膜)内。植物的细胞壁由结实而又富有弹性的纤维素组成,十分坚韧。人体的消化系统,从口腔到肠胃的咀嚼(粉碎)、研磨功能无法对付粗纤维,而人体又缺乏消化纤维素的酶。通常,储存在细胞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只能依靠细胞壁和膜的扩散、渗透和转运作用被利用,但传质速率非常低。因此,必须打破细胞壁,释放有效成分。

中医辨证施治传统的饮片复方汤剂煎煮方法,溶剂——水在一定温度作用下,需穿透细胞壁和层层细胞间隙,才能将有效成分通过浓度差从饮片中浸取出来,尽管煎煮2~3次,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仅30%~40%,而且时间很长。医院使用的煎药机和药厂使用的提取罐,由于加温加压,虽能溶出更多的有效成分,但仍不超过60%。在煎煮过程中,溶出的仅是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极少,热敏性成分损失很多。中药材细胞破壁粉碎后的微粉,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和利用率可达90%以上,可以直接冲饮服用,无废弃物,剂量可减少到1/3~1/5或更低。需要提取有效成分时,也可以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近二十年来,超细粉体(微纳米)技术的兴起,引发了广义材料加工的变革。世纪之交,我国科技界和医务界的有识之士率先应用超细粉体技术探索突破中药创新的瓶颈,将广义材料—中药和保健品的生物细胞进行破壁粉碎和纤维切割细化,在试验、研究和临床上取得了许多成果。

我国细胞破壁粉碎的研究开发,首先以中药和保健食品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高新科技领域。为了推动“细胞破壁粉碎”的发展,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民间草根科技工作者,在多年来大量有效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多次研讨,全面系统概括其核心本质属性,相对于“工业粉体”——无生命物质的超细粉体,简明扼要地提出了“生物粉体”这一专业名词,它是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一门新学科新专业、一种新(材料)产品和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很深,外延极广。

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形成的基础,也代表了该学科的本质属性。“生物粉体”是有生命物质的细胞经控温物理破壁粉碎和纤维切割(微细化)的超细粉体,xx保留了生物机体固有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生物粉体”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和自然界的生物充分、高效、迅速地吸收细胞里的营养物质和有效(药效)成分,更好地为人类的福祉(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服务。“生物粉体”产业和产品可以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生物粉体”的形态学特征

植物细胞的尺度通常为10~100微米,动物细胞为10~30微米,“生物粉体”的粒度也在微米和亚微米范围内,是流程性材料—粉粒体形态的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

⑴细胞破壁率≥95%,这是以细胞破壁为目的、特征性的技术指标;

⑵{zd0}粒径:应低于口腔颗粒粗糙度感觉的阈值,一般三维尺度均应<40微米;

⑶平均粒径:因品种和使用要求而异,要经试验并在具体产品的标准中加以规定;

3.“生物粉体”的活化作用及其特点和效应:

极大地提高(食用、药用)生物资源的内在质量和生物利用度,但稳定性极差。

⑴破壁效应    

①细胞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基质、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叶绿体、溶酶体)和细胞核及其含有的物质—脂质、糖类、无机盐离子、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和水分等充分暴露,迅速释放,充分利用。有利于人类和生物机体吸收,或在提取有效成分时易于被溶剂溶出、萃取;

②颗粒结构和形状异化  细胞破壁后,颗粒结构和形状都呈片状、针状或棱角形不规则的多面体,与机体的附着力好,附着时间延长,有利于肠壁吸收,有效成分的溶解速度、释放速度都比表面光滑的类球形颗粒速度快。

③极大地改善产品的色、香、味质量。破碎后的微粉颗粒孔隙率提高,易富集芳香化合物;

④有利于保质、储存。细胞破壁粉碎通常是在生物基原料的深度干燥条件下进行,一般生物粉体的水分活性都低于0.65,因而xx难于繁殖,不易腐败。微粉颗粒孔隙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货架期,而且破壁粉碎同时也杀灭寄生虫卵和某些微生物。

破壁效应普遍适用于生物基资源的精细加工。

⑵ 细化效应

①具有微米和亚微米级粉体的特性,如比表面积增大、表面能和表面活性高、接口特性改善,粘附和吸附作用增强等,如直径为10mm、厚为1.5mm的一片中药饮片(表面积为204.2mm2,体积为117.8mm3),假设细胞破壁粉碎为平均直径20μm的球形生物粉体时,产生了2800多万个微粒,表面积增加了16万多倍,实际上,生物粉体微粒不可能是球体,而是不规则的多面体,加上微粒的孔隙,表面积还要大得多,如此多的新生表面,表面能和表面活性很高,会显著延长食(药)物在人和动物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溶解度、溶出度、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②适口性好—生物粉体细化、匀化,口感更加细腻滑润,营养物质更易被消化吸收;

③纤维素细化—膨胀质点多,在胃肠中吸水后迅速崩解,增加接触面、延长滞留时间,增强吸收和xx作用,也有利于中药制剂等粉体的无辅料造粒;

细化效应也适用于矿物本草(药用矿物)、化学药品和中间体等物质的超细加工。

⑶稳定性极差   这是生物粉体物性的两重性:破壁效应造成细胞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直接暴露,因此极易氧化、变质;细化效应使生物粉体的表面积和接口特性发生极大变化,表面能和表面活性很高,极易团聚、吸潮结块和氧化变质。

4.“生物粉体”的命名  

统一名词术语有利于“生物粉体”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

“生物粉体”是微米和亚微米级的超细粉体,可简明扼要地用“微粉”来表征。前缀是生物的具体名称(学名)、类别名或用途名。例如:中药饮片微粉、食品配料微粉、兽药配方微粉、饲料添加剂微粉、陈皮微粉、枳壳微粉、松针微粉、芦荟微粉、仙人掌微粉、灵芝微粉、灵芝孢子微粉、xx中间体微粉、无花果冲饮微粉等等。

5. “生物粉体”的现状   在民间和局部地区推广应用,已有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和社会影响。

⑴ 商品方面   市场上已有破壁松花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等销售;河北以岭药业几味虫类中药细胞破壁粉碎制备成“通心络胶囊”,临床及药理和毒理试验表明:疗效高、剂量小、毒性低,已批准上市。并获得2007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企业已收到了几亿元的经济效益。

⑵ 产品方面   北京市大兴区推行环保型生态养猪,让猪吃得香睡得酣。细胞破壁粉碎后的xx物(xxx)饲料添加剂配方是一种xx的植物免疫增强剂,易被动物吸收和利用,加入量很少(仅1%),效果却又好又快,无任何xxx、xx和xx残留,既防病治病,又助长催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饲养成本。我国每年消费6亿头猪,市场广阔。

2003年起湖南省投入3亿元支持重点科研项目,400多种破壁粉碎的“中药超微饮片”已于2009年投入量产,并出版了《中药粉体工程学》专著作。

⑶ 设备和装备方面   适合“工业粉体”的破碎和超细粉碎的设备、装备和通用机械较多。虽有细胞破壁粉碎的系列设备和机组,但大多没有在确保食品和药品质量和安全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大批量生产的考验和优化,又没有配套成生产线。至今还未见有专门制备光机电仪一体化的 “生物粉体”生产线,并能提供全面服务的机构和企业。

食以安为先,无标准和规范的“小而散”生产方式,难以保证食品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生物粉体工程

1.概念  “生物粉体工程”是加工制备“生物粉体”产品——各种各类“微粉”的流程性工程技术和产业。通常指以整合和集成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制备“生物粉体”的工艺技术、设备装备、测控技术、包装和应用技术及其产业,既是产业创新、又是产品创新。适应不同的生物物料特性和粉体单元处理操作,可以设计制造出许许多多类型、品种和规格的设备和装置。优化集成这些设备和装置,可以组成各种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和流水线。研究、制备和应用“生物粉体”的“生物粉体工程”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的的重要的基础性的组成部分。

2. 特种复合包装(授权专利,参见“软课题研究报告(5)”)  是突破生物粉体产业化和市场化瓶颈的关键,是在流通领域全过程“生物粉体”有效保质、经济实用、功能完善的新型包装;它由里外两种独立的包装袋组成:内袋是可溶性或可溶可食性薄膜(机械强度高、热封性、阻氧性、抗渗透性好,成本低);外袋是铝塑膜。使用时,打开外袋,取出内袋(含生物粉体)即可使用或冲饮,袋内粉体不裸露、不逸散、也无粘附损失。具有“八防”、“八便”等特点和优点。

3. 全价(全质、全成分、全部)利用原则和“短流程”理念

动植物的成分相当复杂,如一味xxx含有一百种左右化学成分,复方更是一个多样化的xx组合化学库,而中药复方的药效又是多成分系统的协同(增溶、增效、抑制与减毒)作用。xxx有效成分不明确、分离提纯后效果并不好,因此,片面强调提取“有效成分”,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准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细胞破壁粉碎,全价利用原则的“生物粉体工程”没有分离、提纯等复杂的后续过程,是“短流程”过程工业,为低成本装备“生物粉体”创造了条件。

四、“生物粉体工程”的应用

“生物粉体工程”涵盖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全面应用在“大农业体系”和“大健康体系”。

1.在“大农业体系”中的应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大农业体系”包括农林牧副渔产业,是种(植)养(殖)加(工)、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态产业链模式,最终产品是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

⑴ 主食   将米面、杂粮及食品配料细胞破壁粉碎,制备成各类“微粉”,并进行科学合理地配合,使氨基酸的构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含量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营养消化吸收状况。这样,食量可以大为减少,粮食安全、开源和节流并重,人类可以泰然自若地积极应对农业生产面临不断增加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人们粮食摄入量减少后出现的饥饿感,可以适当地增加微细化的膳食纤维素­——“第七大营养素”来解决,这也是防治现代“文明病”、平衡膳食结构和提高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自然界膳食纤维素的资源十分丰富,如:麦皮、玉米皮、豆皮、米糠、果壳和秸杆等都可以通过“生物粉体工程”的微细化加工来充分利用、综合利用。

⑵ 食品工业(参见“软课题研究报告(4))  食品工业是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2007年已超过30%,总产值已突破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强,是国民经济中{zd0}的产业部门。但我国食品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仅为0.3∶1,发达国家的比例高达3∶1~5∶1,而且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深加工产品只占16%(发达国家已达80%)。促进食品工业(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成为社会和企业的共识。“生物粉体”将会引发一场食品工业的“膳食革命”,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⑶ 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

① 果蔬微粉   果蔬产品含水量高,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地区性和易变质腐烂等特性。现阶段我国新鲜果蔬损耗率:水果达到30%,蔬菜达40%~50%,而发达国家不到7%。目前我国果蔬产品总量已居世界{dy},但加工量不足10%。果蔬微粉是果品蔬菜加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② 动物的骨、壳等通过超微粉碎后得到有机钙微粉,具有独到的营养保健功能,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可以作为食品配料,制成高钙高铁的骨粉系列食品,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食品”。

③ 全价利用   大部分果蔬皮、果核、植物茎杆和动物骨头等均含有特定的营养成分,但无法直接入口,全果(连核和皮)都可加工成“生物粉体”,全价利用。

茶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有机物、酮类、维生素、糖类、芳香物质及无机物、还含有丰富的多酸类、xxx、茶碱、鞣酸以及微量元素—氟、铁、锰、铜等。喝茶是极大的浪费。茶粉的开发是茶叶的全价利用,可以作为冲饮饮料和食品添加剂,并开发系列的下游产品。

④ 植物花粉和孢子、植物的茎叶、果实、藻类植物、食用菌、膳食纤维、动物鲜骨、虫类(蚂蚁、蚯蚓、蜂蛹、蚕蛹、龟鳖、蛇等)、甲壳类动物都可以由“生物粉体工程”精细加工出微粉。

⑤ 各类调味品原料(辣椒、大蒜、生姜、葱、花椒、丁香、茴香、虾皮等)深加工成微粉,并经品种复合、特种复合包装,可以充分发挥调味和保健作用,减少用量、使用方便、口感更佳。

⑥ “生物酶化工程”相结合深加工的改性玉米粉,在保持玉米自然香味的基础上,解决了口感和营养吸收问题,便于消化,有利于开发下游产品(玉米饺子粉、面条、面包和汤圆等)。

⑷ 农业循环经济

① 综合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米糠、麦麸、燕麦皮、豆皮、玉米芯(皮)、果皮、甜菜渣和榨汁果渣、花生壳、贝壳和桔杆等,通过“生物粉体工程”精深加工,可以充分发挥功能价值、改善口感,成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高效、高附加值的膳食纤维、食品配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新产品。

采用细胞破壁技术制得的麦麸微粉,与精粉一样细腻并有独特的麦香味,含有极丰富的V-E和V-B等微营养素,适合糖尿病人和肥胖人群食用;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面粉和保健功能的食品中,口感更好,更益于人体吸收;麦麸微粉中的植物雌xx,可经人体肠道xx的“再加工”,在体内增殖约10倍左右,连续服用可改善更年期妇女的植物雌xx水平。

② 废物利用   既变废为宝,又保护生态环境。小麦秸秆经细胞破壁粉碎并发酵,可制成奶牛饲料和鱼饲料。玉米秸杆含淀粉48%(玉米粒淀粉含量为70~80%),但细胞壁很厚又十分坚韧,须处理后,才可作为饲料或食用营养纤维素供生物利用。我国每年有2亿吨玉米秸杆是数量巨大、价格低廉的饲料原料,有利于开发低成本饲料资源,发展草食节粮型畜牧业。禽蛋壳可制备生物钙,并回收蛋清。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后的残渣,经“生物粉体工程”处理,可作为饲料添加剂。

西红柿皮和籽是制造“西红柿酱”的废弃物,但西红柿红素等强抗氧化剂含量很高,加工成“生物粉体”后,可作为食品配料。生姜茎秆含蛋白质达16%,没很好利用,多作燃料或废弃物,成为“绿色”污染。经“生物粉体工程”处理后,作为优质功能性饲料添加剂。2006年全国新鲜豆渣达80多万吨,半天就酸腐变质,有效利用率仅10%左右。利用“生物粉体工程”加工,再食品化,便于保存使用,并改善口感。

2.在“大健康体系”中的应用   “健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最核心的竞争力。

“大健康体系”的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大农业体系”,最终产品是保健食品和药品(中药、中药农药、中药兽药等)。

⑴ 创新中药(参见“软课题研究报告(6)”)  采用“多规格小剂量特种复合包装”的“中药饮片微粉”,是在传承、弘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全价利用药材、可以适应中医“辨证论治”和个体化用药需要,方便地冲饮(免煎煮)的最为“简便廉验”的配方用中药新制剂。具有“三效、三小和三便”(高效、xx、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便于贮存、便于携带、便于服用)等特点,临床试验用量可以降低到1/3~1/5或更低,可以大量节约宝贵的中药材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城乡群众经济负担。

“中药饮片微粉”还能用于中医问诊及冬病夏治、内病外治。中药制剂——丸膏丹散,中药保健品,中药药膳(药膳方、药茶方、药酒方),中医物理疗法(及药浴、足疗等),中药新剂型(水针剂、片剂、透皮贴剂、含片、干粉喷雾剂等)等方面。

⑵“治未病”健康工程和预防医学   中医崇尚自然、返朴归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辩证施治”、系统调理和“寓医于食,药食同源”的饮食文化是医疗卫生事业的{zg}境界。有关研究表明:在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可节约8.5元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

保健产业的支柱是医学,某种意义而言,保健食品学就是医学的延伸。西方医学以“病”为靶,以发现和消灭疾病为己任;而东方医学以“人”整体为本,以协调人体内在机能(xxx)使之在外界“来犯之敌”或内部“滋生之敌”入侵之时,能发挥{zj0}的功能。因此,西方医学是“治病”的医学,中国医学是“保健、调养”的医学。“生生之道”是中医的核心,也是保健食品学的核心。中医“三分治,七分养”中的“养”,主要包括保健食品的养生调节。专家指出:适当服用有效的保健食品是改善我国六成成年人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亚健康状态的最简便科学的生活方式。

⑶“药食同源”植物   对人体有益无害,资源丰富。万物生长离不开“营养”,“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谋求养生,“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的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体过程。国家卫生部先后公布了三批,二百多种药食两用品种名录,最近又公布了第四批14种新资源食品,如金银花、桔梗、紫苏、牛蒡等。它可用于:xx食品、糖尿病人专用食品、老年食品、强化食品和特殊营养食品,膳食纤维食品等。将这些“药食同源”植物制备成“生物粉体”,必将成为引导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潮食品和保健品。

⑷ 矿物本草(药用矿物)的应用   如麦饭石、沸石和电气石微粉等,麦饭石具有:“甘、温、xx”等属性,能吸附水中杂质、重金属及xx、微生物;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净化和双向调节酸、碱性;具有调节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缺氧,抗疲劳和提高肌体在常态下的耐氧能力,xxxx,防治心血管疾病,美容美肤等作用。

⑸ 中药饮片微粉用于无抗农药、兽药及无抗、无xx饲料添加剂(如芦荟和仙人掌榨汁后的渣等),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⑹ 菌类xx生物药及保健品微粉   在预防、xx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显现出{zy1}的作用,既能体现中药xx概念,又能避免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创新。

五、“生物粉体工程”的特点、特色、优点和优势

“生物粉体工程”连国计系民生、内涵深外延广、既开源又节流、谋远功收近效。

1.研究开发首先以中药和保健食品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形成的植根于中华大地,具有民族性、前沿性的高新科技领域,是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温床和园地。至今,尚未见到国际上有形成独立学科、专业和产业的相关报导;

2.“民以食为天”  “生物粉体工程”适应人们回归自然、追求营养和健康、低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旺盛需求,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创新;它可以更好—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利用率;更省—用量可以降低到1/3~1/5或更多低;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3.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品种多样性、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特别是以健康种植(养殖)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的兴起,可以提供大量安全、优质、可再生的原料,确保“生物粉体工程”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4.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支撑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涉及产业领域非常广泛,市场十分广阔,普遍适用于“大农业体系”产业链中生物资源的精细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药食同源保健食品、饲料工业、中药、农药和兽药等;

5.“食以安全为先”  产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线品牌生产,实施“生物粉体”产品条形码和电子标签包装标识上市,是有效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最基本、xxx的保证;

6.有利于改变我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出口驱动型转为内需驱动型、从投资拉动型转为消费拉动型的转型。产业规模和市场容量巨大、极具市场价值,还可以带动一大批产业发展,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产品应用集群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促进创业、社会就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7.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与健康产业紧紧相联,是典型的人本经济、绿色经济、民生经济和循环经济产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打破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产业和产品创新,市场广阔、“蓝海战略”商机无限。

8. 生物粉体工程”为现代农业和国民健康领域提供服务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其产业链和价值链上有许多创业和就业的机会。中小型“生物粉体工程”产业,就近就地供应资源(如地道药材等)、就近就地就业,是改变我国1亿多农民工“候鸟式”打工方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根本措施,可为县域经济的繁荣和小城镇的发展、进一步为xx我国二元结构社会的城乡差异和工农差异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生物粉体工程”的发展

发展是{dy}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dy}要义。“生物粉体工程”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发展潜力无穷的、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领域。

⒈ 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生物粉体工程”是战略性新兴民生产业,在新生事物萌芽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尚处于启蒙阶段,国家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而且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抓住机遇,加大对创新平台实体经济的有效投入和支持力度,扩大内需,改善民生。

⒉ 三大类产业联动战略   “生物粉体工程”的原料来自{dy}产业——“大农业体系”,包括农林牧副渔产业,是种(植)养(殖)加(工)、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态产业链模式,生产各类各种“生物粉体”。结合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多元发展,选择优势品种(地道药材、富硒农产品和当地优势农副产品等),依靠科技进步,以“产供销”xxxx带动规范化(如中药GAP)种植,实施基地化、规模化生产,信息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经营。

“生物粉体工程”本身属于第二产业——(装备和产品)制造业,在“原料—装备创新和制造—生产—产品—商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大健康体系”,必然涉及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粉体工程”应积极主动地整合现代服务业,为客户、用户和消费者服务,实现三大类产业的无缝链接、整体联动和互利共赢,促进三大类产业的结构调整,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⒊“产学研用”共赢战略   “生物粉体工程”的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是薄弱环节,必须在学科交叉、技术融合、跨行业互渗、跨领域贯通的基础上,构建“经科教医联动、政产学研结合”的工程开发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平台——“生物粉体工程技术中心”,xx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之间的难题,突破产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共性、关键技术,才能使“生物粉体工程”产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地发展,为用户(各种各类“生物粉体”的生产企业和原料供应单位)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⒋ 立足江苏(常州)、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集成我省我市优势的科教资源、人才资源(特别是种子人才)和制造业资源,向“大农业体系”优势资源地区、县域和小城镇,提供综合配套的、具有“低碳经济”特点的各类“生物粉体”生产线,创立优势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大健康体系”的“生物粉体”产品,形成优势经济,为回馈“大农业体系”和国民健康服务。

具有国际性、民族性、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打破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成熟的“生物粉体工程”装备、设备和生产线,以及“生物粉体”产品,特别是创新中药和药食同源食品和保健品同样可以为世界人民服务。

⒌ 信息化带动产业化

⑴ 增强民族自信心,创造自主知识产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生物粉体工程”产业是全新的具有前沿性、交叉性、民族性的高新科技领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无法引进,又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但只要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组织有力、应对措施得当,整合优势资源,在综合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是xx可以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和产业能力,获得又好又快地发展。

⑵ 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已制作出ppt科普宣传演示文稿。

⑶ 形成涉及“生物粉体”的“大农业体系”、“大健康体系”以及农业、工业、商业和“生物粉体工程”产业系统的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

⒍ 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

⒎ 建设“生物粉体工程”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装备制造业   研发与产业化接轨才能完成创新全过程。在技术创新平台有效实践的的基础上,以“智”招商引资,争取海内外华人(因涉及“创新中药”)或风险投资。

“生物粉体工程”装备制造业应该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和工程开发(工程放大、流程优化、应用开发)能力,具备从“小试—中试—生产性试验(中试放大验证)—产业化(技术标准化)”的创新实践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能够进行总体设计、提供系统服务、承担光机电仪一体化生产线总承包(交钥匙、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工程的企业。形成创新产业链和经济增长极,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平台和“两头大、中间小”哑铃式的企业是当前国内最为短缺的。

⒏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民族的伟大事业。“生物粉体工程”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胆略、魄力、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要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性束缚和机制性障碍,整合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荜路蓝缕地开拓,心智勤勉地创造。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应用,特别是创新中药,要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如常州有孟河医派等)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根据“生物粉体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和“生物粉体”供应水平逐步扩大试点区域和应用范围。

2010-1

相关链接:

⒈ 软课题研究报告:

⑶ 创新崛起的机遇—常州发展生物粉体工程的优势

⑷ 生物粉体工程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⑸ 特种复合包装 —“生物粉体”的有效载体

⑹ 中药创新之路 —“生物粉体工程”在创新中药中的应用(讨论稿)

⑺ “中药饮片微粉”的民间解读

⑼ 连国计、系民生的“生物粉体”——对一则报道的解读及对“生物粉体工程”的诠释

⒀ “生物粉体工程”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2. 新兴的“生物粉体工程”(PPT演示文稿)

3. 抓住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访科技部部长万钢[N].科技日报2009-11-27(1)

4. 保罗.皮尔泽.财富第五波[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4

5. 楊朝晖.我国将规划大中药产业发展战略[N]. 科技日报,2009-11-12(1)

6. 蔡光先主编.中药粉体工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附件1  作者简介

姜锡朋   上海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原常州市委委员、戚机厂支社原主委。长期在铁道装备制造系统—唐山机车车辆厂和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从事热加工系统技术改造和设备创新工作。在唐山工作期间,主持厂校(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原创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奖状号:0010979)。主持和参与的技改工程和创新设备24项。撰写论文60余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国内相关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最早介入我国“粉体技术”领域,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有关科技人员业余合作,在“工业粉体”的超音速气流粉碎、流化给料、振动输送和红外干燥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超细粉体技术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进入21世纪以来,从事热管节能技术科普/科教专利用具样品的试制工作,同时又全身心地、联合相关方面,和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合作,在“生物粉体”技术领域进行了许多“软课题”研究和开创性的工作,撰写成多篇论文,受到九三学社中央、韩主席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好评,积极推动形成了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创新的技术和工程领域—“生物粉体技术”和“生物粉体工程”。并参与清华大学《中药及保健品连续式超细粉碎分级技术》科研项目,个人获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共同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现任江苏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常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2007年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粉体技术分会和中国粉体工业协会(筹)召开年会,为表彰国内早期介入粉体技术领域,“感谢姜锡朋先生在生物粉体制备技术领域研究开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zy1}贡献,特赠予:粉体技术特别纪念”奖牌。

姜  涛   上海市人,高级工程师  曾在地方国企从事动力机械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工作。国企破产失业后奋发图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进行节能减排、热管技术和专利技术的开发,进行具有创新思维的生物粉体技术和中药现代剂型的“软课题”研究工作,共同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2006年在浙江清华长三角发展研究院长兴粉体及新材料工程中心任职,同时在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承担科研、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等工作。

附件2

郑重声明:资讯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粉体工程” - zpk1938 - zpk1938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