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涉色圈的朋友理智玩机的文章——N大恶俗业余摄影
 “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其实这个标题有点不准确;因为,这里总结的“N大”里,有些指标还真是那些专业的、靠摄影吃饭的人们需要非常认真地xx的。但作为和我一样的把摄影纯粹当玩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每每端起相机就自我感觉成了摄影专业人士的那种状态,真的已经臭大街了;而这种臭大街的状态里,往往都离不开这“N大”。因此,特作一罗列的同时,给安上这么一个名称。(注: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排名不分先后)

一大俗:背景虚化不知道啥时候开始,人们评价
的时候会说“焦外虚化漂亮”了;很多人于是一定要买一颗能够“虚化背景”的大光圈镜头,好让镜头里的美女从背景里凸现出来、而背景恨不得都是有颜色的雾。——你让美女直接站在一块毛玻璃跟前拍,不好么?现在的论坛里,放眼望去尽是那种一个清晰的大脑袋或者半身、背景则飘飘乎乎影影憧憧的美女照;为了得到浅景深而长焦200mm嫌短、光圈2.8嫌小,恨不得鼻尖清楚了鼻孔都得糊掉似的。相反,前景背景都清晰、同时让肖像人物与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画面的片子却少而又少;“糖水片”凝聚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我当然不反对必要的背景虚化。但如果只是做到背景虚化了、肖像凸现了就满足得不行,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拍出一张背景虚化的肖像,对于随便一台单反配合一个大光圈或者长焦镜头来说都实在是太容易做到的事儿了;拿着这种片子跟小卡片机出来的比去、然后就特别、进而非常欣赏自己的“摄影水准”,只能说真是对摄影这事儿没啥追求。想起许多网站组织的各种模特外拍活动。无论去的什么环境、当时什么光线、周围什么布置,一概不论,拍起片来都只管把周围一切都虚了去、反正只是要“凸现”那张漂亮的脸蛋或者那截妖娆的身材。何苦来呢;倒不如有些活动组织者的做法,一切都在某酒店里开个房就搞定,还一会儿乡村一会儿酒吧一会儿798 的来回折腾干吗。

二大俗:锐“锐!红圈镜头真锐!我的片儿怎么就那么肉?”——听着耳熟吧?有多少人买回来一个镜头之后做的{dy}件事儿就是对着随便一个什么地方摁上几张然后倒到
上把照片放到100%仔细盯着每一个象素看它是不是够“锐”?然后又有多少人把别人用另一个镜头拍出来的片子拿来、同样是在屏幕上放到100%大小然后两者作比较?得说,镜头当然有锐度指标,锐度当然有差别。当然谁都希望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嗷嗷锐嗷嗷清晰。可是,咱们不妨想象一下,那些摄影史上的传世之作假如锐度都下降了20%,是不是就不值一提了?你拍出来的照片若是锐度猛涨了一倍,so what?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大家伙儿都那么乐于当一个“职业器材裁判”了?我们买了器材,不是准备去摄影的么?

三大俗:全幅呜嚷呜嚷的声音在说着,“全幅是硬道理”,“非全幅只是过渡产品”、“全幅才是真正的未来”。这都不用我怎么证明了,不管蜂鸟无忌这种“专业”网站、还是新浪搜狐这些“业余”网站都这么说。可事实是什么样呢?1,现在非全幅D
R的销量、保有量都已经远远比全幅的要多得多,并且现在仍然是每售出一台全幅相机、同时就售出N十台非全幅相机的形势;2,绝大多数摄影入门者的{dy}台单反都会选择非全幅,未来非全幅将必然占据{jd1}多数的拥有用户;3,各厂家(以、佳能为首)都在致力于研发专门应用于非全幅相机的镜头并且逐年都有专用镜头上市;……就上面这几条原因,咱们用脚趾头想想:凭什么说非全幅“只是过渡产品”?——相反,我倒是觉得,那些焦段只在全幅上合用的反而可能成为过渡产品,除非它只专为全幅设计、并且已经设定了不高的销量期望值。好。那么咱们再琢磨琢磨:咱们为什么要全幅?1,焦段更合适?不必了,已经有的镜头都已经差不多能涵盖;即使有的不那么如意,各厂家现在也都正拼命赶工给非全幅开发设计呢,那将是他们赚钱的未来。2,画质更好?拉倒吧。您还停留在“拍照片的最主要目的是在电脑屏幕上放到100%大看着仍然清晰xx” 的“境界”里?您还没想明白你为什么要拍照?更何况画质这东西怎么讨论呢,假设5DII>50D>450D的公式成立,请问 (5DII-50D)÷50D×100%=?(50D-450D)÷450D×100%=?3,“出片”需求?……不是我怎么矫情哦,至少我个人认为,在无忌和蜂鸟里泡着的网友们、真正有“作品”被用于期刊杂志报纸海报宣传单页等等有印刷需求的“一对多”用途的,恐怕不到1%。更何况,多少300D都出过足以印跨版的漂亮照片;何况,最近一张 拍摄的“飞机坠落河面”被登上了全世界报纸的头版?……不就是在网上发一个“边长不得超过1000象素/文件不得大于200K”么,用得着的是什么“片”?

四大俗:机身、镜头,金属感(塑料感)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事儿了。一个多月之前我刚刚出掉了两位数的机器、换成了一台三位数的机器(我是佳能用户),出掉了金属镜桶的变焦镜头、换成了全塑料的18-55
;并且认真声明这决不是因为本人经济能力遭遇困难(事实上很新的东西当二手卖很赔的)或者对摄影的爱好激情下降。原因很简单,在画质xx够我用的基础上,我需要轻巧。当然我做得有点过分。甚至,我把最初买的那个庞大的“专业”的摄影包从此闲置,买回来一个怎么看都不象“摄影包”的小挎包。为什么会觉得金属机身就好、塑料机身就是“玩具”乃至“拖鞋”?相机是用来砸钉子、敲核桃,还是用来打坏蛋?或者就是随时准备着要把相机从二楼扔下去再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咱们总是那么容易有那种“传统”观念,不是沉甸甸的东西就不觉得“料足”、“货真价实”,越重就代表越好哦?当然话还得说回来。金属的确经事儿,比如摔打、比如热胀冷缩系数、比如防电磁辐射、比如耐久。但我们买的是相机,不是榔头。即使三位数的机器、乃至卡片机(家用DC),只要不摔不打,也都没听说过因为使用塑料外壳而导致照片质量下降(事实上三位数的“入门”单反在关键部位零部件也同样是金属材料)。现在的工程塑料已经足够好。同志们,金属机身当然是成本更高的、手感更沉的、用着更经事儿的(塑料机身小心点儿用可以使30年,金属机身小心点儿用可以使200年,呵呵)。但是,本着够用的出发点、更本着摄影是为了拍照片的目的,追求器材的“金属感”实在是意义不大的。两位数的机器比三位数的机器强的地方,我认为就属这“金属机身”来得没啥意义。当然,追求“金属机身”的后果就是行囊的沉重。本人反正是体力有限得很,呵呵。

五大俗:专业一个大家都常说的“专业”字,到了摄影器材这块地儿,能活活累死人。这里不再讨论数据了,所有物理指标网上到处都有、结论也到处都有;这里只说心理过程。——先是品牌之争。佳能当然专业啊;CMOS有自己的设计研发能力,有更大的卡口,有DigicN的处理器,有
技术,一项超声波马达驱动镜头的专利曾经搞得天下没对手,有一堆红圈镜头,……你看体育比赛周围那一堆白炮,……尼康当然专业啊;总是有焦段“甚合吾意”的平民价格良好素质的镜头,图像就是比佳能更锐、JPG就可以直接出片,现在高O的水平已经超过佳能了,全幅也岗岗的了,……你看摄影记者们都挎着尼康,……Olympus 老牌劲旅,Pantax多年积淀;Sony有蔡司撑腰;Panasonic电子领军……更不用说还有莱卡、蔡司……然后就是型号之争。从“专业人士都用全幅”开始,到“专业人士只用定焦”,乃至“专业人士用的是大画幅”……从一开始挂上单反被公园里的大妈大爷说了一句“瞧人家的专业相机”就心里美滋滋,到必须由其他摄友们也认同自己的设备很“专业”才稍感,越花越多的银子换回来越来越“xx”的满足感;设备的一项重大作用就在于,它挂在我的胸前,能够被别人看见、认出来,并因此对我很景仰;——累不累,辛苦不辛苦啊?每个人都有一种“品牌荣誉感”,那就是:我用的东西或者我推荐的方案,一定比我没选择的别的那些来得更好更专业。这话的画外音其实是:我的选择一定是明智的;如果你的选择跟我不一样,那么你就不如我明智;不管你说多少理由,反正我最英明,哪怕我一时间可能说不过你,哼。同时,自己如此英明地选择了这种设备,显然也证明了我的水平很高很专业,要不要我指教你一下让你一生受用无穷啊?是这样吗?恐怕还不止。我何止最英明啊,更关键的是,我最有专业“品味”。品味,明白么;——你用尼康?不就是图那照片那傻锐傻锐的劲儿?我用佳能,专业的东西才最能表现细节,懂没?——你用佳能啊?佳能拍出来那片儿都灰了巴鸡的,哪象我这尼康出来的片儿那才叫做色彩!这样哦?不,还不止!我何止最有品味啊,我还最——我才是“成功人士”(有“品味”的人不会说“我最有钱”,呵呵),所以才有资格享受这份“专业”,乃至就这些“专业”我还不那么看得上眼。你背一乐富图?咱这国家地理的,用着也没觉得好;你那40D吧?我就这5DII,先凑合使着呗;你17-85吧?我24-70,感觉还是一般般哦……咳,日本机器我一般不用,相机还是德国的稍微更专业点儿吧……唉。从来不曾听说过农民们因为用不同铁匠打的锄头而分派别的,却有摄影爱好者们结结实实地分成了C家、 N家……大阵营,并且互相较劲不亦乐乎。咱们怎么就那么着急要证明“我就比你更……”呢?咱们要搞得那么“专业”了来干什么呢?——器材的事儿暂写到这儿吧,想起来会继续。接着写两个关于拍摄的事儿。

 

六大俗:向着风尘气“性感”年轻的女孩子谁都希望能有漂亮的照片留下来作纪念;扛着相机的摄影师们谁都希望有多多机会给漂亮年轻的女孩子拍照片。和谐啊,两边都很开心,不是么。记得当初刚xxxx亮女孩专门找到我让给拍照片的时候,我是非常乐意并且非常得意的;这种情形下还真是“创作热情”导致拍摄的效率仿佛都高起来了:真颇能产出一些自己看着蛮得意的照片的样子。时代进步得飞快。现在,“性感”这个词儿已经成了中学生的口头禅了;而找个摄影师给自己拍 “性感”的照片,也已经是家常便饭。摄影师、尤其是男性摄影师,自然乐得把美女模特往“性感”的方向去引;而每每在杂志上网站上看着各式各样花样翻新的 “性感”造型,也成功地让颇有一部分女孩子深深觉得“性感”是要让人知道的、一定要“性感”一回。这些都没错。都挺好。都不俗。——可是,为什么大家都朝着“风尘气息”去性感了?看过了太多太多的年轻女孩子拍的各种“个人写真”或曰“艺术照片”,里边或多或少都会有、甚至大部分都会是,那种乍一看就跟某西方发达国家的某红灯高挂的场所的招贴广告一样的照片——衣服必然穿得很少、脂粉必然抹得很多,臀必然努力翘、腰必然使劲拧,玉手必然抚身体、眼神必然勾镜头,……领子必然是低的、裙子必然是短的,更有衬衣还得解开大半截乃至裤衩还得往下再褪褪。而画面中的摆设则要么沙发要么地毯要么浴缸乃至索性床头。这就 “性感”了么?真的是,性感=Ready to bed?当然还是有“清纯”的肖像。可是也多是那种“扮”出来的清纯,无论从化妆还是从装束或者是后期都尽力去把照片做到粉嘟嘟白嫩嫩的。怎么就那么少见那些端庄的、从容的、认真的、严肃的、淳朴的、清新的、温馨的、善良的、古朴的、稳重的……呢?——为什么就不能把镜头对面的那个女孩子拍成她自己?—— 为什么就不能在镜头对着自己的时候,还做自己?为什么就要学着什么角色的样子去扮个什么?为什么就偏偏要学着去扮出那种风尘气?本色,真的就没有办法美么?

七大俗:美女模特拍摄活动跟前面的“五大俗”颇有点关系。现在各种各样的摄影活动越来越火爆了,绝大多数都是有人请了美女模特然后组织大家去“外拍”(找个有点风景的地方)或者“内拍”(找个影棚或者酒店开个房间)。不信,大家点开蜂鸟论坛的“活动区”,一看就知。而产出的“作品”,则几乎清一色是模特摆出各种“专业”的“风情万种”的Pose,和众多摄影爱好者们一起,努力营造着一种风尘气息的“性感”。这个话题,我把前几天就是在蜂鸟的活动区版里给一位摄友的回帖内容贴在这里。这是一位ID叫做“斯诺克”的摄友,他的帖子叫做《我对活动区的一点建议:不要只拍模特》,内容如下:“不可否认,人像摄影很吸引人,但作为一个摄影门户网站的活动区,也应该多组织一些其他类型的摄影,比如风光,这次京城大雪,京郊好多地方都很值得拍摄,很多时候一个人懒不爱去,要是有人能组织一下,那该多好,大家说呢?”我给出的回复内容如下:“不好!!!我为什么要参加外拍活动(还得交钱呢)?1,为了拍出好照片?No。人多了,拍出好照片的机会反而少。相比你独立行动来说,你的空间肯定更受限制。2,为了有更多交流机会?No。要交流啥?如果交流的是摄影作品,论坛、网络多发达了啊。别的交流还真很少有这么贵的。3,为了搭伴玩儿?No。大家多半互相不认识,谁就那么肯定能玩到一起去。4,为了有拍摄题材?嗯,有点靠谱了。拍着拍着就发现没啥好拍的,但不拍又对不起手里一堆家什;有人制造了一个题材出来,好歹是个拍摄动机。但,只是有点靠谱,还基本上不靠谱:什么题材才能大家都感兴趣呢?5,为了可以拍美女?Oh Yeh!对啦。这才是皆大欢喜的“题材”呀。就算是老婆或者女朋友再漂亮,时间长了也审美疲劳呢。何况隔三差五就可以换一个款式的对象、个个都专业级地风情万种婀娜多姿,多美呀。老婆有意见?咱可是搞艺术;而且,稍带着连“出片”“交流”好象都包进来了。爽啊。6,为了可以拍很“那个”的美女……啊,不能再多说了。反正价钱肯定就更贵啦。以上是从“活动参加者”的角度作的一个简单分析。由此可见,眼下这种性质的外拍活动必然还将以美女摆Pose大家拍糖水为主流、并前途一片光明。其他外拍活动?恐怕很难达到这效果;一帮子志同道合的摄影者有志于某个创作性话题而共同参与的活动除外。”——个人觉得,斯诺克兄的确道出了很多摄友的心声;但是做“美女经纪”容易,几个电话、租个场地就搞定;做真正的活动组织、尤其是牵涉到多人异地则辛苦得多;更重要的理由是前者可以不用营业执照、多认识点儿人就可以跑单帮挣钱,后者则近乎是旅游公司的买卖、挣钱比较麻烦;再有就是前者算是“资源经济”,毕竟不是谁都能手里握着一堆美女模特的,而后者无论什么景点也好话题也好,你自己想去还不开个车就去了,凭什么要求人家交钱呢?
郑重声明:资讯 【让初涉色圈的朋友理智玩机的文章——N大恶俗业余摄影】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