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偃松(附有评论)_北极光_新浪博客

上苍会如此偏爱?让它们独生绝寒瘠薄之地!

常执放大镜,沿欧亚大陆,北至勒拿河口,南至朝鲜北部,西至贝加尔湖,向东越海至富士山北列岛,苦觅“偃松”仙踪,又常常郁寡作罢。它们远在北纬70度31分,最近也在35度20分,以我微绵之力,如何寻找?

那是怎样的一种树呢?每每此刻,我的脑际迭映这样一种景象——风朔朔,雪萧萧,劲霪欧亚山地,令峰巅岩石尽裸不长一树。然石块缝儿间,残存一丝瘦土,偃松则俯卧其上,匍匐而生!翌年,种子于凛冷中艳艳红透,孕育丛丛孤岛般矮曲林……

谁人见过倒生之树?

何人又识得此林神韵?

去年初春,木佳君送我一盒偃松籽粉。惊讶已极。遂急问,方晓大兴安岭有其分布。于是,欣然上路,赶赴呼中。  

车向北纬51度线。  

 

呼中,伊勒呼里山北,西临内蒙古,石质中低山山地紧紧包裹,处呼玛河上游,名由此得。此行,我选在海洋气团湿润多雨的夏季,{jd1}气温不过32摄氏度。须知,那里无霜期仅85天。漫漫冬令,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气团强硬的西北风,让那块770031公顷的山地一片肃杀,仿佛一切生命都将终止。

那天,自然保护局王副局长、森林资源监督办武科长携车陪我进山。

天气晴和,碧空洗蓝。

林海苍苍。忽儿,一片针叶林,一片阔叶带,一片针阔混交,挺挺的樟子、落叶松、云杉,娉娉的白杨、香杨、山杨,婀婀的朝鲜柳,娜娜的黑桦目不暇接。容一车之行的山间沙路两旁齐展展榛灌、兴安杜鹃、绣线菊、胡枝子、蔷薇、刺玫果、悬钩子、忍冬相融杂趣。

路如剑,直达天际。

横穿自然保护区。

沟壑,丘陵,崖谷……

我寻找的偃松,杳无形迹。

匆匆看过“石林”。无奈,罢别呼中。心却久久不肯甘休。

实则,这一次与偃松交臂而过,只是眼拙,未曾识得,留下慨叹之憾……

今冬,武科长再次相邀。想到前次疏漏,决意再度前往。

偃松,松科松属。我如此沉迷,不仅在其阴性树种,耐寒抗风,随山体海拔高度上升成为覆盖建群种,对保持山地水土,防岩石裸露有良好的生态作用。更在其果粒,营养丰富,可直接食用、榨油,经深加工又可制成饮料果粉等保健性食品。

国家实施xx林保护工程,林区木材产量逐年递减,直至停止一切采伐。大政国策,大势所趋,深得人心。而林区经济也势必坚临压力。譬如,林业职工下岗人员日渐增多,寻找林区非木质性林下替代资源迫在眉睫。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乃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的首重。呼中是中国偃松主要分布区,储量尤为可观,按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的保守估计,偃松果籽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目前采集利用尚不足10%。大规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偃松资源,研制开发偃松系列绿色食品,保健、功能性食品,逐步向xx发展,无疑是一条方向。

木佳君家中养着一盆球松,常脂香四溢。针叶嫩绿,圆圆地状如诱狮球,绒绒地翻卷无数细手,甚是喜人。球松,亦属松科。木佳君独爱,虽无果粒,许是那释放的森林气息?

作为观赏树种,偃松可供盆栽,也可作庭院景色,却是鲜为人知。

偃松籽营养十分丰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E、钙、磷、铁、锌,且其大部分为亚油酸脂、亚麻酸脂等不饱和脂肪酸脂。

松籽性温,具有养阴、息风、润肺、滑肠等功效,可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xx等症。粒可直接食用,实为营养佳品。种仁含油率达59.4%。偃松顶芽还可入药xx肺病。

那是一片苦极的山地!

那是一片神奇的峰峦!

那里,无数生灵顽强繁衍生息。

偃松林,更是珍贵毛皮动物紫貂、灰鼠绝好的栖息地。偃松籽,让它们膘肥体壮,家族兴旺。

 

“4500”驶向崎岖险恶山道。

抵“石林”崖下。

跋涉及膝深雪,冬日光照,劲风吹打,雪地表面坚硬。单脚上去,雪壳碎裂,下面便是砂糖般雪粒,流入鞋口立时软化了,凉意透骨。

山间阒寂无声,只有我们足踏雪野发出呲咕呲咕深深浅浅的音响,如蹩脚的谱乐,即刻被山谷吸收殆尽。

前番来石林,不是这个景象,满眼是大铺开的绿意,脚下荆棘缠绕,行走艰难。此时目之所及,尽是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

远望峰顶突兀的巨石,褪却了周围的陪衬,显得孤傲,峥嵘,直指苍穹。呼中人说,那是飞来之石,绝非自然造化。石林!于是,众口归一。

那些巨石仿若神祗信手掷于山端的墨宝,竟拔顶而起,黑褐的岩体尽显灵动的光泽。巨石有大有小,不规则地分立。尤其中一石,底部如柱,上端尖削,横担一方扁石,状如撑起的伞或大头桦蘑。近旁,无不敛息蹑足,惟恐些许震动,抑或带起细微的风。然而,奇石历久不斜不落,岿然不动。令人叹为观止。拭手抚之,石体灰质,坚硬xx。

我向这奇石顶礼膜拜。

轻轻转至另一石背,见此石稍显方正,攀援而上。遥看远方,山嶂千叠,烟晕冥蒙,冰封河面,闪动银亮……

拨开白雪,迈向石顶。这一刻,我看到了天下最为壮观的一幕,以致浑身颤抖……

一丛丛偃松自雪下挣出,斜斜伸向冬日,针叶青碧,枝端挂满血红的果粒。

果粒球状倒立,卵圆锥形,上部圆,背部厚隆,边缘微向外反曲,种鳞宽菱斜方状,鳞盾宽三角形,种子匿于种鳞腹部,暗褐色,三角倒卵圆,微扁……

抑住心跳,静观这生命奇迹,感悟上苍惠赐这方山地的恩泽,我说不出一句话……

石林归来,时会取出那枚已风干的球果把赏。本欲移植一株带回,深恐不能成活。峻峰,奇石,仙树,根下动不得一把土!

后来,查阅资料,偃松分五种类型:一种矮曲林,两种灌丛,两种林下灌木。于我看到的应属岩高兰——偃松矮曲林。它仅分布高峰顶部,为亚高山矮曲林的地带性植被。这些高峰平坦而宽阔,地势高,风力强,土层极薄,地表覆满石块,仅石块间有少量土壤,独偃松生长,树干只能倾斜上升1.5至1.8米……

岩高兰——偃松灌丛小面积生存个别山峰,常伴生偃松矮曲林。因生境气候恶劣,土层薄为粗沙壤,乔木树种绝难生长。此种偃松结实率高,最多丛挂果130余枚,种籽粒大饱满。尤峰顶、岭背阴坡居多。木佳君送我的那盒偃松籽粉,应出于此。

望着那枚偃松果,常派生感端:城市的大街上,遍布xx松果、松籽之人。他们采取了怎样的手段获取此果,如是那种无节制地过量采集,势必造成偃松更新困难,给这一树种带来灭顶之灾;松籽成熟与立秋前后,若提前薅捋,顶芽受损,将会不育;再若砍伐或折枝取获,偃松必死于非命。比人类弱小的紫貂、灰鼠们也将无以存活。

偃松20年结球,60年结实,树龄200年仍在生果!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岁月轮回,生灵往复。尽管偃松艰难倒生,只要不死,它那果实就会生生不息地滋养这块山地的人类,以及那些人类的朋友。

让偃松在大兴安岭好好活着……

           浅谈周彬的两篇近作

                                                                                     许志琪

 

    《北极光》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周彬同志有两篇文学作品引起读者的xx。一篇是散文《寻找偃松》,约2500字;另一篇是报告文学《热血警魂》,约25000字。前者先载于《中国绿色时报》,后者首刊在《报告文学》杂志,获中国作家协会参与组织、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具体承办的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

      原地委书记在阅读这两篇作品后,曾有如下评语:

     “拜读后,感到这是一篇很好的散文,观察细腻,有知识性,很值得一读。”

     “这篇报告文学真实生动,既有引入入胜的事件脉络,又有感人至深的精彩情节,宣传了公安干警无畏的精神。”

     作品的实际情形正是这样。从对主题的选择和切入,到结构的构思安排和层次转换以及作品的文学语言,读者都可以看出作者为这一切所做出的努力,而对此,可以用“细察、深思、精写”来加以概括和描述。

     细察,是一切文学之作的源头,又是提炼主题和抒发感人之情的前提,尤其是对客观事物,细察到微观之后往往能引发更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选取观察视角、时间、距离的问题。作者在“寻找偃松”时把观察的时间定位在风劲雪裹的严冬,此时“遥看远方,山嶂千叠,烟晕溟矇,冰封河面,闪动银亮”;观察的视角由远及近,由下及上,由一侧而及四周,由静态存在的原石、艰难倒生的松躯而及四周生态环境色彩的衬托,由山顶的实物而及与之相关的资料。这种细致入微的观与察,无疑首先对作者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这篇散文后来能感染读者,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了。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廉价地使用观察到的这些资料,而是让观察所获再进入一个主观思维和提高的程序,其后,落在纸上的文字自然脱离了肤浅与苍白。

       试看《寻找偃松》开篇一段:

    上苍会如此偏爱?让它们独生绝寒瘠薄之地!

    那是怎样的一种树呢?

    风朔朔,雪萧萧,令峰巅岩石尽裸,不长一树。然石块缝儿间,残存一丝瘦土,偃松则俯卧其上,匍匐而生!翌年,种子于凛冷中艳艳红透,孕育丛丛孤岛般矮曲林......

      作者在“寻找偃松”中深思的结果,更突出地体现在主题提炼上。在对此树种的环境、风采、生命周期等充分叙述铺排的基础上,作者笔下的思想火花终于现出燃点:

    城市的大街上,遍布xx松果、松籽者。人们采取了怎样的手段获取此果?如是那种无节制地过量采集,势必造成偃松更新困难,给这一树种带来灭顶之灾......

    这种经过深思后的语言表达,使读者进一步领悟到作者在偃松后面隐忍着的真正要寻找的东西。

    在这两篇作品里,“精写”之处随处可见。散文难写,它的每一个句子都应是艺术的,每一个段落都应是语言珍珠的组合群体。显然,作者深谙此理:“容一车之行的山间沙路两旁是齐展展的榛灌......路如剑,直达天际”、“前番来此,不是这样景色,满眼是大铺开的绿意。脚下荆棘缠绕,行走艰难。此时目之所及,尽是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让人深深感受到文学语言的魅力。

    在《热血警魂》中,“精写”则是以另外的方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篇以弘扬正义精神为主题的报告文学,在事件情节上并不大加渲染,而走紧凑、精炼和细节适度再现一路。在关键之处,重笔描写公安干警的机智神威,描写指挥员的当机立断和洞察力,针对读者的心理逻辑,使作品既富有悬念,又张弛适度。这一点,对于写小说打底的周彬来说,当然不是难事。

    能否写出叫得响的文学精品,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作者驾驭题材和体裁的能力,观察、思考与表现正是其中要素,三者密不可分,关系值得颖悟。至于“写什么”,却xx是作者的主体选择,它凭的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物的深度认知。

    感谢周彬同志以实作在这两个方面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郑重声明:资讯 【寻找偃松(附有评论)_北极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