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拉斯病毒_下山兰批发_百度空间
  
          病毒定义:

        一种危害兰花的病毒病,英文名为V I R U S ,音译为“拜拉斯”。兰叶出现长条形斑纹,似中药杜仲折断后用力拉长的丝状体,故而俗称拉丝病。该病至今仍属无法根治的病害,因而被称为兰花的“艾滋病”和“癌症”。病毒病不仅至今无法根治,而且会遗传和传染。拜拉斯病毒病,与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的调节不当,有一定的关系。

病毒分析:

       拜拉斯,是一种过滤性的隐性病原体。被侵染的植株,多不在当代出现病毒病,而是要等到下一代或后代的新株中才显现病毒病征。有的长期不显现症状,但病毒照样在寄主株体内增殖扩散。由于它不是即时显现病征,属于潜伏侵染,这就给发觉它带来了困难。只有在实验室里摄取株体组织切片,放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准确判定。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心启、古占和两先生编写的《中国兰科植物分类与栽培全书》记载,目前已知侵袭兰花的病毒有2 0 余种。其中最常侵袭中国兰花的病原,是国兰花叶病毒、国兰环斑病毒和兰花小斑病毒等。拜拉斯病毒病,与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的调节不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据报道,它的发生与兰株长期在玻璃温室里莳养有关。有人认为,兰株缺乏某种元素,或某种元素过多,会导致此种病态的产生。据说兰株一离开玻璃温室,即大量显现病毒病征。

          诊断方法:

      把兰株担至视平线上,对着亮光进行xx,如在叶片上,发现有不规则的纵向线段样条形斑,斑界不整齐,有轻度扩散状,斑色浅黄或乳白而透叶背,但是拜拉斯病毒。它在初现病毒症时,病毒斑附近的部分,常有轻度脱水样的褶皱,并伴有褶皱部分之叶缘后卷。褶皱和卷缘很显眼的,其病斑有轻度凹陷,斑纹没有光泽;如斑纹色为赤褐色的,便是晚期病毒症。对于病毒潜伏侵染,尚未显现病毒症的,肉眼无法识别,要借助电子显微镜力能发现。

         病毒预防:

       1.由于病毒对多为“系统性侵染”,即被病毒侵染后,叶片并不即时出现病症,(有时要隔一二代后显现病症,称为“潜伏侵染”),要在其新芽展叶时或新芽伸长期,征状才显露于新叶上。这就给识别病毒兰带来难以解决的困难。在没有进行组织切片、电子显微镜检视的情况下,{zh0}要巧妙地了解兰苗是否来自病毒流行区。也要查阅一下,即使是地道的健康苗或下山线艺苗,有否与病毒苗混装,或该苗主有否并卖病毒苗,以防有潜伏病毒存在的可能。  
 
         2.在夏秋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持兰室通风良好,免因气温高、又因降温需要而增加湿度所造成的高湿引起原先潜伏的病毒发作。
  
         3.换盆时,应先洗净兰株,尔后再分株。分株后,需晒干或晾干创口后再种植。植后,待盆土干了再浇水,不管是有土培育还是无土培育,其基质应使用于一些的为宜,隔三天后再浇水。
  
         4.剪刀、刀片等工具,使用的前后(每株兰施术前后)均应以酒精火焰或打火机火焰xx。
  
         5.用过的兰盆、碎砖块、空心陶粒等培兰基质,均应水洗净后,反复暴晒,能用火烧的则用火烧后,方可再使用。   

         6.不要用浸盆法给水肥,以免相互传染。兰盆{zh0}有托盘,以防渗出的水肥污染兰场,托盘水及时清理xx。
   
           7.及时清理兰场环境卫生,消xx虫害,特别是蚊、蝇、蟑螂、老鼠等卫生害虫的传播。
  
           8.选用“病毒A”800倍液和“人用板蓝根注射液”100倍液每月喷浇二三次,傍晚进行为宜。 兰花炭疽病
         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兰花叶片,也可侵染果实。受害叶片初期出现黄褐色略下陷的小点,逐渐扩大为暗褐色圆形或半圆形斑点;若病菌从叶缘侵入,病斑多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若从叶尖发病,病斑向下伸延形成叶尖枯干,枯死部分可达叶片1/5~3/5;若从叶基为害,病叶迅速干枯,严重的整株死亡。后期病斑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边缘有一黑褐色带,有时呈轮纹状,上生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的大小、形状因兰花品种而异,在建兰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叶尖,较大、长条形;在寒兰和百岁兰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直径20毫米以上;在环球荷丁、迎春蝶的品种上,病斑散生、小点状,直径1毫米左右。果实上的病斑不规则形或长条形,黑褐色。  

       病原

  兰花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的兰炭疽菌侵染引起的。分生孢子盘垫状;刚毛色深有数个隔膜,大小50~100×3~5微米;分生孢子梗短小,不分枝;分生孢子圆筒形,大小12~20×4.5~5.9微米。病菌最适发育温度为22~26℃,低于15℃或高于38℃则停止生长。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或植株病叶上越冬。翌年春末形成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在幼嫩叶片也可直接侵入。潜育期14~20天。此病在每年3~11月均可发生,以4~6月为高峰期,夏秋酷热,病害消退。高湿闷热,天气忽晴忽雨,通风不良,花盆积水,株丛过密,摩擦损伤,蚧虫严重等因素均会加重病情的发生蔓延。几乎所有兰花品种都不同程度遭受兰炭疽菌为害。但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墨兰、建兰中的“铁梗素”、“蒲兰”等比较抗病;春兰、寒兰、蕙兰、风寒兰、建兰中的“大头素”易感病,而春兰中的“大富贵”、“十月”严重感病。  
      
         防治方法
    
         1. xx感病叶片,剪去轻病叶的病斑。兰室要通风透光,落地盆栽要有阴棚防止急风暴雨,放置不宜过密。
     2. 从盆边浇水或滴灌,控制叶面湿度,避免当头淋水以防止水滴飞溅传播孢子为害。
     3. 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或27%高脂膜乳剂100~200倍液保护。发病期间可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20%三环唑800倍液,50%炭疽福美6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多次。xx剂应轮换使用,效果更好。
兰花黑斑病

          兰花黑斑病又称圆斑病,福建、云南、江苏、上海、南京和广东均有发生。1983年广州兰花黑斑病大流行,一些苗圃发病率高达92.8%,死亡率26.8%,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症   状

           病菌主要侵染兰花叶片,病叶首先出现褐色小点,迅速扩展为圆形、半圆形的黑褐色斑,周围常具水渍状浅黄色晕圈,直径1~17毫米。后期病部中央逐渐褪色,成为中间浅褐边缘黑褐色的病斑。感病部位正反两面均生有淡褐色至灰白色疱状小突起,在潮湿环境下,涌现出蜜黄色颗粒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斑易发生于植株中下部位的叶片,病斑之间的叶组织失绿变黄,多个病斑可连结成大斑块,容易引起病斑块以上叶段干枯甚至全叶死亡(图1)。

          病   原

         兰花黑斑病(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柱孢霉属的薯蓣柱孢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主要生于叶片正面,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而外露,直径129~257微米。分生孢子梗无色、短小,仅基部分枝,具0~2个分隔,圆柱形,内壁芽殖产孢。分生孢子无色、薄壁、线形,直或稍弯,大小20.4~45×1.4~2.4微米(图2)。病菌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25℃,但在10℃左右孢子萌发率还可达到50%。

        发病规律

  
        兰花黑斑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在广州每年12月中旬开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入传播,翌年的2~3月是病害的流行期,若遇上连续阴雨、多雾、日照少时发病最重,5月份以后当气温上升至30℃时,病害消退并停止扩散蔓延。病菌可侵染多种兰科植物如墨兰、春兰、建兰、蕙兰、虾脊兰、蝴蝶兰和纯色万带兰等。还可为害朱顶兰、吊兰和吉祥草。

         防治方法


       1. 加强检疫,尤其注意产地检疫,选取无病苗,控制病害传播。
         2. xx病叶和落叶,及时剪去叶片上中部的病斑,集中烧毁。
         3.在12月上旬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2次,每隔10~15天1次。发病期可选用40%灭病威600~700倍液,或45%施保克1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叶片正背两面都要均匀喷洒。7~10天1次,连续多次,xx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郑重声明:资讯 【拜拉斯病毒_下山兰批发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