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仿制历史(三)_稻谷香_新浪博客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发展臻于极盛。这三朝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作为国家{zg}统治者的皇帝本人都非常喜好瓷器。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乾隆两位皇帝还历次亲自诏令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仿造历代名瓷。因而这一时期的仿造水平很高,所仿宋代五大名窑以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等朝瓷器,在釉色、胎质、造型、纹饰方面多已达到理想境界



 

(参看:清雍正仿官釉桃式洗、

 



青灰仿汝釉贯耳四方尊、

仿钧“新紫”釉匜式尊、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耳扁瓶)。

 

当时以“郎窑”、“唐窑”制品最为逼真。郎窑是指康熙时由郎廷极兼任陶务官时的景德镇官窑。清人刘廷玑著《在园杂志》称赞“近複郎窑为贵,紫桓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黝水颜色,橘皮综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唐窑一般指乾隆时的景德镇窑,实则贯穿雍正、乾隆两朝。当时的督陶官唐英博才多艺,并能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经过刻苦钻研,居然成为“深谙土脉、火性、诸料”的制瓷专家。在他直接管理和指导下,景德镇窑成就惊人。仅雍正后期,短短几年间,便烧造出仿古品种四十余种,另有创新品种十几种。乾隆时又有更多的品种问世。这一时期的仿古瓷技术上精益求精,但并无牟利目的。特别是官窑的产品,烧出来是为皇宫御用的当然更不敢真的用来鱼目混珠。所以许多仿品并不仿写前朝年款,而是直书本朝年号。清乾隆时并有“大清乾隆仿古”专款

 

 

参看:清乾隆粉彩鸡缸杯底款、




仿朱漆釉菊瓣盘)。

 

这样的仿作只能称作“仿品”而非赝品,其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清末明初,中外人士搜求历代古瓷者渐多,古董行生意兴隆,因而仿古和xx能手亦相继涌现。上自原始社会彩陶、黑陶,下至唐三彩、五代越窑与宋代各大名窑,乃至明代德化白瓷、山西法华以及明清各朝各代各类品种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几乎无不仿作。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烧造时的用意即在于拿来冒充真品,所以就不但要求“神似”,也极力追求每一点细节的“形似”,诚可谓处心积虑。加之当时去古未远,匠师们的经验、技艺、工具、环境、修养以至心境都与古人接近,因此,仅就烧造瓷器中的赝品——假古董而言,这一时期的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总的看来,古今制造仿古瓷的目的无非出于两个,一是发思古怀旧之心,保持传统品种;二是以假乱真,牟获商业利益。前者对瓷器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清康、雍、乾三朝,既是嗜古、仿古之风极盛的时期,也是大量新品种涌现的时期,可见在瓷器发展中,仿古不但不妨碍创新,而且能够促进创新。然而另一方面,从文物收藏和鉴定的角度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仿制品,就会给我们今天的鉴别造成困难。特别是古代那些技艺精湛的仿品,即便制作者当初的用心xx纯正,也不能排除后利用其仿作来假冒真品,牟取暴利。

 

(全文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瓷器仿制历史(三)_稻谷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