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知不:一本无人问津的书- 中国档案学研究- 落拓寒儒- 和讯博客
档知不:一本无人问津的书 [转贴 2010-01-27 07:32:16]   

文章来源:

一本无人问津的书

2009年的七八月份,偶然在省档案馆资料库中,浏览到一本《美国档案机密》,就顺便借过来。翻翻此书,好像无人借过或看过。躺在资料架上,可能有些年头了。这本书,谈的是美国档案的机密,作为档案人,不看有点可惜了。无论从档案职业的角度,还是从猎奇的角度,看看是没有坏处的。我相信“开卷有益”这句话。
该书是群众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3月第1版。印数1万册(数量不大)。该书作者尼林,是法国及其他国家数家报纸的记者,他16岁时在比利时一家杂志社工作,曾采访过墨索里尼。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战地记者,他跑遍了二次大战的整个战场,曾两次被盖世太保逮捕入狱。
《美国档案机密》是作者在美国许多档案馆中,对被列为“机密”而从未经过整理的一百多万份档案材料进行研究的结果。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大量引用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法国抵抗运动领导人戴高乐等人的来往信件,各国政府间的照会、换文,秘密会谈记录,驻外使馆向国内的报告,以及私人日记和谍报材料。这些非比寻常的材料大多是首次披露,是真正的{dy}手材料,我想这也是该书的看点之一吧。
看过此书,收获有三:
一、        在不经意间学到有关飞机失事黑匣子的知识
以前在新闻报道中,飞机失事后要寻找黑匣子,黑匣子记录了飞机失事过程的材料。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黑匣子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并不十分了解,尽管我多次坐过飞机(因在西藏工作,进藏出藏都坐飞机)。看过此书后,知道了黑匣子是装置在民航客机尾部的记录器,用以记录飞机在飞行中的各种信息和参数,以便万一飞机失事后,可以找回黑匣子,分析研究失事原因。
一般民航客机上装有两种记录器:话音记录器和飞行参数记录器。话音记录器由控制、拾音盒和记录盒两部分组成。控制、拾音盒装在驾驶舱内,可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以及与外界通讯的信息全部收到变成电的信号送给记录盒,由记录盒处理后,录在磁带上。从起飞到着陆循序反复进行记录,不要的自动抹去再录新的,始终保留{zh1}30分钟的信息。飞行参数记录器由控制引进盒和记录盒组成,可25小时自动记录二百多个数据,对每个数据4秒钟记录1次。控制引进盒装在驾驶舱内,每次飞行前引进本次飞行的航空公司、日期、航班号、起飞舱重、正副驾驶代号等数据,在飞行中还自动引进飞机高度、速度、飞机姿态、位置、各台发动机参数、航向及通讯系统状况等数据,经处理后送入记录盒,录在磁带上。
两种记录盒均用防摔防烧的特殊金属制成的。飞行参数记录盒外面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泡在海水里电池就按通电流,信标器便可发出超声波信号,信号作用半径1.6公里,持续时间达30天。
黑匣子外表并非黑色,为便于在飞机残骸中寻找起见,外壳一般均涂有鲜艳的橙色。
二、学到了避开障碍猎取有用材料的方法
作者说,他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障碍。首先在于是否可能对那些往往难以理解的文件加以评论。其次在于今天披露这些文件仍然存在着种种限制。一切可能使某个友好国家的政府感到不快的材料,一切关于个人的材料,一切可能危及的安全的材料,都禁止查阅,即使对专业历史学家也不例外。如美国国务院和其他专门机构都避免公开与其今昔政策相抵触的材料,避免公开可能损害其对外关系的材料,特别是还在销毁可能以某种方式使自己出丑的材料。我以为,这种做法,至今在各国恐怕都继续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至高无上。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作者是如何时避开这些障碍,即不违反美国法律,又达到他的利用目的呢?因为这些不易公开的文件写好后,已有无数复本。如果说一份复本在某个卷宗中仍然作为密件保存,那么也很可能在政府的另一个机构里,由于归档出错、心不在焉、满不在乎或粗心大意,却保存着另一份复本,可以让人随着翻阅(我以为,这种情况,至今仍然存在着)。作者说,这几十万份材料,并没有经过行政当局分类检查,这种杂乱无章的状况导致了层出不穷的泄密和失密事件。这样,作者就很幸运地亲手把美国驻巴黎大使馆送回的几百个材料箱的封条撕掉,寻找对他有用的材料。这些箱子被扔在国务院的一个犄角旮旯里,30年一直无人过问。作者说,若是有人在之前加以审查的话,那么本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就会xx为世人所知了。当他后来重返华盛顿核阅某些文件时,规章制度突然变得比较严格起来。例如,再也不能当场拍摄文件。其中有一份文件会使德国某一领导人大受牵连,但自他上次看过之后,都从文件夹里神秘地消失了。作者说,对这类文件进行篡改是不可思议的,实际上也是办不到的。接着,他作了技术层面的分析:这一点,作者可以保证,因为他自己检查了一些文件,也请人检查过,为的是核实信纸的出厂的时间和墨水的种类。机器打上的标志是无法改变的,再说一份文件有那么多的复件,又怎能加以修改、更换或者销毁呢。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有权力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形象高大起来,往往在档案材料上做文章,把对自己不利的、有损光辉形象的材料进行删除或改写,这也恐怕是某些领导人、社会名流写的回忆录出现好多驴头不对马嘴的事情。其实,他忘了,你改了本机关、本部门的档案材料,可能改不了流传到其他机关、其他部门一模一样的材料,这也是与事实有出入,引起读者争议的原因之一吧。
三、欣赏了那些掌握世界命运的人处理国际事务时不文明的一面
作者说,那些掌握世界命运的人,他们不分昼夜地致力于处理国家大事,往往认为自己负有非比寻常的使命,其中某些人狂妄自大,起码为自己拥有权力而自命不凡,为自己一贯正确而洋洋自得。在研究这些档案时,他们却以截然不同形象出现在作者的眼前,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变得平庸无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时常颇为惊讶地从官方记录中发现,他们对人对事的谈论幼稚而肤浅,同街头咖啡馆里的闲谈相差无几。
现举出一例,以飧读者。如记录{dy}次德黑兰会议。在一次吃饭时上了大量的伏特加酒和鱼子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举杯:“为我们在胜利时要{zx0}杀掉的五万名德国军官之死干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脸变得像一架被人扔在雪地上的牡丹那样通红。“他**!他**!我决不为此干杯!”他叫喊起来。“这将损害英国xx的名声,太可耻、太残忍!我们的后代将向我们脸上吐唾沫,将在我们头上撒尿!”作者引用的不是经过大大润色的正式记录,而是用笔记本的几页纸记下来,并用铅笔加了旁注的记录。丘吉尔已在挪动椅子,好像马上就要站起来,准备离开餐厅。英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都呆若木鸡。斯大林却在暗笑。这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zh0}是开一个大玩笑。他一面向丘吉尔xx势,让他平静下来,一面说:“为了使我的好同志丘吉尔高兴高兴,我提一个妥协方案。我们不为{zx0}被杀死的五万德国人干杯,只为{zx0}被处决的四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干杯!”丘吉尔一听就像一头长期遭到驯兽者过分折磨的野兽一样跳了起来。他xx了酒杯,不同任何人打招呼就拂袖而去。看来,他已经是怒不可遏了。像这样的描写,书中还有多处。
我在过去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看过不少省直某些机关的厅党组会议记录、厅办公会议记录和厅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记录。从字迹上看,这些会议记录好像是会后整理的。有的记录字迹相当工整,如中小学生的作业;有的记录,字迹有功夫,如同硬笔书法作品。虽然清晰好看,但已不是原汗原味的记录了。从记录上看不出当时会议上的气氛,是热烈还是沉闷。领导同志们的发言,都是四平八稳,看不出有关争吵的记载,没有不同的声音,更多的是一致同意、一致通过。经过这样的加工润色,会议记录已失去生动活泼的色彩。我想这也是我们整理出的会议记录内容没有看点没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吧。
郑重声明:资讯 【档知不:一本无人问津的书- 中国档案学研究- 落拓寒儒-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