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八千麻袋”事件_靖一民_新浪博客

       闲话“八千麻袋”事件
                          文化散文]
                               文/靖一民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国家。据《史记》记载,秦朝末年,刘邦率大军攻占了秦国的都城咸阳后,他既不忙着抢劫美女,也不急于霸占国库,而是命部将萧何尽{zd0}努力收缴秦国的计籍(即档案材料)。毫无疑问,这些计籍的大量占有,为日后巩固汉朝的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一个如此重视档案管理的国度,到了20世纪初叶,却发生了让人咋舌的“八千麻袋”事件。
    清朝灭亡以后,安放明清档案资料的内阁大库移交给民国政府管理。但由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资金短缺,造成内阁大库年久失修,许多档案都暴露在外面,任凭日晒雨淋,很快便生了霉斑。1921年,负责管理这批档案资料的官儿们为解决经费困难,竟然将藏贮在端门门洞内的8000麻袋(计7.5万公斤)档案资料悄悄运出故宫,当作废纸卖给了北京同懋增纸店,得银4000元。
    第二年春天,客居天津的清朝遗老、xx学者罗振玉因事来北京时,偶然得知了8000麻袋明清档案被当作废纸变卖的事,他万分震惊,当即寻踪觅迹,找到了同懋增纸店,希望能全部赎回。可惜,当时同懋增纸店已经把档案资料当作废纸卖出了约l000麻袋(约1万公斤、数10万件),剩下的70O0麻袋档案资料被分别运到了定义和唐山两地的造纸厂,正准备化成纸浆,制造“还魂钱”。罗振玉得知这批档案资料的下落后,心急如焚,立即与纸店的老板交涉。经过讨价还价,{zh1}以13万元的高价全部收购到手。特别让人钦佩的是,罗振玉并没有这么多钱,但他深知这批档案资料的历史价值,所以不惜倾家荡产、四处借债,终于将7000麻袋档案资料购买了下来,然后分藏在北京与天津两地,组织人力进行整理,并汇编成史料丛刊。
    几年后,罗振玉再无力支撑档案的整理工作了,他只好将贮藏在北京的3万公斤档案资料低价转让给了前清驻日公使李盛铎。1929年8月,李盛铎又将这部分档案资料卖给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而存在天津的数万斤档案资料,后来被罗振玉运到了旅顺,归属伪满洲国所有,于1936年移交给了奉天图书馆。至此,这批珍贵的明清档案资料始得归公。
    这件事,就是档案史上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当时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把这八千麻袋的清宫档案和安阳殷墟甲骨文、西域木简、敦煌汉唐写经一起,并称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四大发现”,可见这批档案资料是何等珍贵。而正因为其十分珍贵,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想保存好这批档案资料变得格外困难。抗战前夕,为使祖国的文化遗产不落入敌手,从l933年开始,这些档案资料随北京故宫的其它文物一起南迁上海。1935年,又从上海运往南京朝天宫新建库房。两年后,“七七”事变爆发,日军逐渐逼近南京,这些档案资料又不得不与其它文物一同分批西迁,{zh1}藏匿于四川巴县、乐山、峨嵋三县的多处庙宇祠堂内。抗战胜利后,几经周折,才于1947年运回南京,再次存入朝天宫库房。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时,带走了清代档案资料204箱(约40万件),造成了清代档案被人为的分割两地。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称“故宫博物院历史档案馆”(即现在的中国{dy}历史档案馆),直接归属国家档案局管理。档案馆成立之后,分别于1950年、l953年、1958年和1962年分四批,将存在南京的明清档案全部接收回北京。如今,在中国{dy}历史档案馆简朴的大楼内,收藏着清代档案达l000余万件,假如一个人每件档案看一分钟,每天连续不断的看8小时,全部看完这些档案也需要60年的时间。
     那么,这些档案资料有什么用呢?笔者试举三例:曾有学者认为,清政府是用高压手段统治汉人的。自从清宫档案披露后,人们才发现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相差甚远。实际上,在清太宗时代,皇帝即将满、蒙、汉三族视为一体,有了多民族国家的观念,康熙皇帝更是决策废长城,将国家的观念扩大到长城之外,推进到塞外游牧地区,并对西藏与台湾刻意安抚,为国家大一统开创了新局面。第二个事例大家都熟知,民间曾广泛传说,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害死的,但从留存下来的宫中医方资料看,足可证实光绪确系因病而亡。还有,我们一直认为《清史稿》是比较可信的历史资料,可1978年台湾组织专家学者,利用现存的清代档案资料对《清史稿》进行重新校订,结果发现该书中竟有4万多处错误。从这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档案资料既能真实地反映历史,也能直接服务于社会。而历尽风雨保存下来的这批清代档案资料,不仅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确认国土边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是编史修志的重要资料依据。据不xx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依据清代档案资料编辑出版的各种图书就达数百种,近3亿字。可见,这些清代档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历史档案,自公元前2000多年前殷商时代以来,从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简书缣帛直到纸墨文书,其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价值之珍贵,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能够流传至今的档案资料,除了清代档案较丰富外,其他朝代的档案都相对较少。而清代档案的丰富,自然要感谢罗振玉曾经的贡献,如果没有他当年举债从商家手里买回那7000麻袋清代档案,恐怕清代档案亦会像其它朝代一样,把无数历史之谜留给我们,让我们的史学家们争来论去,却永远也查找不到历史档案资料来佐证其观点的正确性。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题为《谈所谓“大内档案”》的文章,他指出:“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的确,中国历史档案资料之所以十分匮乏(除清代档案外),就是因为历史上像秦始皇那样毁坏档案的执政者太多,而如罗振玉这样不惜一切保护档案的人又太少。因此,笔者才在此喋喋不休的重提“八千麻袋”事件,希望能以此提醒大家对于历史档案的重视,绝不能允许任何人再毁坏珍贵的档案。或许有人会说我是多此一举,现代社会谁还不知道珍惜历史档案呢?我想,也不尽然。在{swql}的“xx”中,我国外交部就发生了一桩奇事----档案大转移。那时,“造反派”们以“档案也可以支持革命”为由,违反保密规定,私自摘抄外交部的档案材料,然后以大字报的形式扩散到社会上,给党和国家造成了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xxx总理要求外交部务必采取措施,确保外交档案的安全。万般无奈,外交部只好调集数百辆特种xx卡车,将全部档案转移到川西北藏匿……由此可以看出,毁坏档案的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先人留下的历史档案,因为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
                                                       2010年1月19日于临沂

                                      [原载《临沂日报》2010年1月22日A7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闲话“八千麻袋”事件_靖一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