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里的师生情——记媒体与设计学院尹亨建教授[图]
 

  鲜红的邮戳,雪白的信封,冬季的阳光为桌上铺开的近20封信件渲染了一层温暖的光泽。收件人一栏中,各异的字体书写着同一个名字––尹亨建,他便是xx在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执教的韩国教授,而这些信件便是他的学生寄来的期末“礼物”。

  从2004年在学术会议上“结缘”上海交大,到如今挈妇将雏融入上海这个新家,这位曾在日本求学11年的韩国人再次告别家乡釜山,踏上了另一段旅程。

  面对同样是黑发黑瞳的中国学生,尹亨建老师感到亲切而又陌生;同样的,对于交大学生,这位韩国教授让他们充满了未知的期待。“在众多课程中,人机工程一门因为您的任教而充满新奇与趣味。”一位同学在信中用隽永的笔迹这样写道。如今,一个学期荏苒而去。课堂上下、师生之间的点滴回忆在信件的字里行间悄然流露,为上海略显寒冷的冬季带来一份难得的温情。

  “我是上完课后精神百倍的体质”

  “对于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来说,要重新学习汉语拼音这种中国小学生的基本技能,没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是{jd1}不能做到的。”学生谢志聪在给尹亨建老师的来信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敬佩之情。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语言与文化对于尹亨建老师的执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在韩国做课上演讲时,课后常常有同学对我说:‘老师您讲的真好!’”回忆起在韩国延世大学执教的经历,曾多次荣获学校“优秀教授”奖的尹亨建老师面露欣慰的笑容。然而由于语言表达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课堂上,他只能将“许多细节暂时留在心里。”

  语言上的障碍并不能阻碍尹亨建老师对于教学的热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我爱他们也尊重他们。”尽管对于尹亨建老师来说,许多学生的名字发音难念,但在上课前他都尽力将每个学生的姓名背下来。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往往不仅包含着他精心备课,也囊括他逐字逐句的“幕后用功”。“我是上完课后精神百倍的体质”,尹亨建笑谈“虽然上完课我会感到有些疲惫,但是精神上非常幸福,学生们集中的神情和笑容让我精神百倍。”

  摩挲着一页页信纸,尹亨建老师逐行逐句,认真阅读着同学们的信件,并不时用铅笔轻轻勾画,写上韩文批注和汉语拼音。“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尹亨建老师笑着说,眉眼间学者的谦逊与儒雅流露无遗。

  这个课堂没有讲台

  “走南闯北,不贪安逸。”一位学生用这八个字描述尹亨建老师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周游世界并相继在东亚三国生活的尹亨建老师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我希望能教给我的学生怎样做现代企业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尹亨建老师言语坚定。“国际化的社会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在备课时,他常常自问。通过介绍自己与国际企业合作的设计案例,尹亨建老师希望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最真实的、{zx1}鲜的设计作品。

  工业设计的视觉艺术并不因语言的束缚而失去魅力,更不受国界的限制而难以理解。“多文化的交流令人眼界大开”成为许多同学的不约而同的感慨。“给我启发{zd0}的是您邀请一位来自丰田公司的日本朋友。”学生朱乔林在信中回忆起那次令自己获益匪浅的讲座。“他的演讲解答了许多一直盘绕在我脑海中的疑问。”

  “随着设计产业的变化,设计知识也在每天更新。”深谙其理的尹亨建明白“有{yt}我的知识也会跟不上社会企业的要求。”所以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人。”尹亨建老师表示。在下课前,他总会将下一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并希望他们能够准备演讲。彼时教授独领风骚的讲台成为了学生们展示的舞台,而尹亨建老师自己则往往融入学生中间,坐在学生身边,用一样的眼高注视屏幕,边听边做笔记。

  尹亨建老师以身作则,通过与同学们xxx的接触,让同学们明白学生要为自己的听课行为负责。“自己当老师,学生也会负责任,并且开始自己学习,自己研究。”尹亨建老师解释说,“当然我会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对于他们的知识进行内容补充。”

  课堂上的演讲和presentation令每个同学印象深刻。“我们学会如何认真聆听他人,评价他人,并从中使自己进步。”王竹灵在信中这样写道。除此之外,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思维方法也使尹亨建的课堂与众不同。“这些方法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朱乔林兴奋地说。

  读手中小书也读生活这本大书

  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学生怎样才是真正的“三好设计师”是尹亨建老师一直以来的心愿和信念。“好的设计师需要好的精神,需要善于观察和记录。”上过尹亨建老师课程的同学都对他那只不离左右的三星数码相机印象深刻。对于尹亨建老师来说,随身携带照相机已经是20年来不曾更改的习惯。“也许这个相机只有2000多元,但是它带给我的价值却是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都不能衡量的”。相机不仅记录下了尹亨建老师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家人朋友的笑脸,更记录下生活中设计的细节,记录下时代发展的变化,给他的设计、研究和教学都带来裨益。

  “我想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懂得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滴,应该观察身边每个瞬间。不仅设计师要这样,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更应该这样。”信中谢志聪这样描述尹亨建老师给自己的印象。这位“懂得生活”的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更告诉学生:“在学校要思考,回去在家里也要思考”,在生活的大课堂里终身学习。

  良师也是益友。每位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印有尹亨建老师自画像的精致名片,尹亨建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并与他以朋友之礼进行礼貌交换。而在课程结束之时,他则邀请自己的学生们到韩国饭店共进晚餐,一起做游戏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做一名老师时,尹亨建老师爽朗大笑起来。“成为大学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他边说边用右手比划自己稚嫩时的样子。“如果还有……”他一时语噎,然后掏出笔在便签纸上写下“别的人生”四个工整的汉字,“我可能会选择从事别的职业吧!但对于现在,能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是难以替代的荣幸。”

[作者]:媒体与设计学院学生办 闫艺铭
[摄影]:
[供稿单位]:0
                                               
郑重声明:资讯 【信封里的师生情——记媒体与设计学院尹亨建教授[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