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_富农金土地_百度空间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巨资和人力进行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配套机具的研究和应用,加以解决传统耕作技术对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大幅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90年代初开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研究,是以抗旱增产增收为目标,到90年代后期,由于粮食生产形势好转,而环境恶化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因此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环境保护功能、可持续发展功能才进一步被引起高度重视。

    我省农业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其特点:(1)亚热带季风气候突出。(2)水资源缺乏。(3)机械化依赖性强。近年来,我省在土壤耕作方面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国内其它省份,河南、河北已大量推广免耕播种技术和深松技术,就深松耕法而言,虽然是我省经验,但近年来机械深松面积在逐年下降,耕作粗放,不标准,犁底层上移,农民种地标准降低,生产成本上升,粮食产量徘徊不前,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增收减缓,土壤板结和荒硬瘦现象严重,土壤流失加剧,致使干旱现象连年发生并逐年加重,干旱已经成为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靠灌溉来解决这一问题,条件还不成熟,只有依靠机械化耕作的工程措施,通过建立土壤水库,科学地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关系,形成科学的土壤轮作轮耕制度,才能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立科学的土壤保护性耕作制势在必行。推广机械化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在于:保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机械化土壤保护性耕作是指:以机械作业为载体,以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为条件,划区轮耕;以形成良好耕层构造、建立土壤水库和提高地力为核心;以深松为主体,少耕为原则,免耕为方向;松、翻、耙、旋、碎相结合的轮耕体系。简要的提法是:建立以深松为主体的,松、翻、旋(耙)、起(压)、碎、免相结合的轮作轮耕制度。

    一、主要技术措施

    1、深松整地技术。在伏秋两季用深松(超深松)机对土壤进行耕作,做到不翻转土层,保持原有土壤层次,局布的松动耕层土壤和耕层下面土壤。深松深度打破犁底层即25-30cm;超深松深度一般为35-50cm;在苗期用间隔深松机进行垄沟深松,深度为25cm。

    2、深翻耕作技术。翻地分为用铧式犁平翻和三角犁铧或齿翼犁铧垄翻两种。在秋季采用平翻平作耕法或平翻垄作耕法,耕翻土壤深度达到20-25cm。在黑土层薄的地区采用浅翻深松犁,耕翻深度15-25cm,深松30-40cm。

    3、旋耕耙茬技术。用大型旋耕机或重型耙进行的耙地作业。有深松基础的地块,特别是小麦茬,可以直接耙茬;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可以实施深翻后耙地作业。

    4、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1)秸秆还田。主要是玉米和小麦两种作物在收获的同时实施,在收获机械加装秸秆粉碎抛散器或直接用粉碎装置将秸秆切碎、抛撒地表。

    (2)残茬处理。利用根茬还田机对作物根茬进行还田粉碎的碎土平地等处理作业。

    5、起垄、镇压技术。在有深耕基础的条件下,应用大型七铧犁Ⅲ型或其它联合作业机械进行起垄同时秋施肥,并做到适时镇压,保墒提墒等。

    6、免、少耕技术。一是保留翻地环节,减少中耕作业的少耕技术。二是免去翻地环节,进行原茬直接播种和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三是用带状耕作机只对种床进行带状少耕作业,减少耕幅等。

    7、水田节水精细平整地技术。用打浆平地机进行精细平整地作业,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用水,提高整地标准。

    二、主要技术路线及配套机具

    按现行技术路线和配套机具进行作业,可完成基本耕作,其进地次数(按三年一个耕作周期)为8-10次,与传统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相比,可减少进地4-5次,降低耕作成本30%以上。

    (一)玉米产区机械耕作技术路线

    1.主攻难点:针对玉米生产环节重点解决由于干旱而实现一次抗旱播种保全苗等技术难题。

    2.轮作方式:米—米—豆

    3.土壤耕作原则:以深松为基础,少耕为原则,蓄水保墒提高地力为核心,实现一年深耕、一年原垄种、一年浅耕,同时配套实施免耕播种和碎茬等项技术相结合的“三.三”轮耕制。

    4.主要的耕法

    (1){dy}年深耕:采取以下两种工艺

    根茬粉碎还田—深松(超深松)—起垄(施肥)—镇压;

    深翻—耙捞—起垄(施肥)—镇压:

    (2)第二年原垄种:采用以下两种工艺

    根茬还田—复原垄—镇压—播种—中耕深松

    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原垄卡种)—中耕深松

    (3)第三年浅耕

    碎茬浅耕—起垄—镇压—播种—中耕深松

    破茬垄沟施肥--复原垄—镇压—播种—中耕深松(大豆茬)

    5.主要配套机具

    ①深松机②浅翻深松犁③中耕深松施肥起垄机④根茬粉碎还田机⑤悬挂四铧犁⑥组合耙⑦镇压器⑧玉米秸秆还田机

    (二)大豆产区机械耕作技术路线

    1.主攻难点:针对大豆推广的“垄三”栽培和“窄平密”种植等技术,提供耕作技术平台。

    2.轮作方式:豆—麦—薯、豆—麦—杂(经)

    3.土壤耕作原则:以深松为主体,实现一年平翻(或浅翻深松)、一年耙茬、一年深松相结合的土壤耕作。

    4.主要的耕法

    (1) {dy}年平翻:麦茬

    平翻--耙耢—起垄(或平作)—镇压—播种—中耕深松;

    超深松—耙茬—起垄(或平作)—镇压

    (2) 第二年耙茬:

    耙耢—起垄(或平作)—镇压—播种—中耕深松;

    耢茬—原垄种—中耕深松—培土

    (3)第三年深松:

    深松—耙捞—播种--镇压(平作)

    5.主要机具配套体系

    ①间隔深松机(或超深松机)②浅翻深松犁③组合耙④悬挂双向翻转犁⑤秸秆还田机(联合收)⑥中耕深松施肥起垄机

    (三)水田区机械耕作技术路线

    1.主攻难点:通过科学耕作,达到节水精细平整地的目的,促进水田条田化,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2.土壤耕作原则:以浅耕为主体,本着旱整地、水找平为原则,实现两年旋耕、一年浅翻,配套实施耙耢技术相结合的耕作体系。

    3.主要耕法:

    旋耕—泡田—打浆平地—机插秧

    平翻—泡田—打浆平地—机插秧

    4.配套机具:

    ①浅翻犁②旋耕机③激光平地机④耙浆平地机⑤水耙轮

    三、技术操作规程

    (一)深松作业

    适用于土壤全面深松、垄翻深松、起垄深松、中耕深松等土壤深松作业。

    1.耕深及一致性。中耕深松一般耕深为20-25cm。除中耕深松外,以破碎犁底层为原则,一般耕深为25-30cm;超级深松耕深≥30cm,各行深度误差为±2cm。

    2.行距一致。有垄地块按垄距要求,全面深松行距为30-50cm,行距误差±2cm。

    3.深松沟凿形铲宽为4-6cm,双翼铲宽为10cm左右。

    (二)翻地作业

    适用于小麦、亚麻茬等的伏翻地作业,玉米、水稻、高粱、股子、杂粮茶几蔬菜地秋翻及春翻作业。

    1.耕深一致性。伏、秋翻地耕深为16-22cm,春翻地耕深应>14cm。耕深一致,误差为±1.5cm。

    2.耕作直线度及耕幅一致性。耕堑直,百米直线度≤15cm;耕幅一致,实际幅宽与设计幅宽误差为±4cm。

    3.翻垡与覆盖率。立垡与回垡率<5%。残株杂草覆盖率>90%。

    4.地面平整度。垂直耕幅10m长度范围内地表平整度≤10cm。

    5.不漏耕,不重耕,重耕率≤2%,地头横耕整齐。

    6.开闭垄要求。开闭垄距离>40m,开垄宽度≤30cm,深度≤15cm。闭垄高度≤10cm。

    (三)耙茬作业

    适用于前茬为深翻或深松基础的大豆、小麦茬的土壤浅层耕作。

    1.耙深应达到14-16cm,误差为±1cm。

    2.地表平整,耙后垄沟垄台无明显差别,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3cm。

    3.不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耙量<15cm。

    (四)旋耕灭茬作业

    适用于前茬为深翻或深松基础的旱田软茬地或水田的浅层耕作。

    1.耕深。秋旋耕12-15cm,春旋耕8-10cm。

    2.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zd0}尺寸≥6cm的不得超过5个。跨两幅在4m宽地面上高低差≤4cm。

    3.根茬破碎。破碎长度应<8cm,其合格率应>80%。

    4.无漏耕,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耕量<15cm。

    (五)起垄作业

    适用于各种起垄作业及深松起垄。

    1.垄向直线度。垄形直,50cm垄长直线度误差≤5cm。

    2.垄距相等.垄体宽度按农艺要求形成标准垄形。垄距误差为±±2cm,往复结合垄距误差为±3 cm,起垄工作幅误差为±2 cm。

    3.垄体一致,深度均匀。各铧入土深度误差为±2cm;垄高一致,垄体压实后,垄高应≥16cm,各垄高度误差为±2cm。

    4.垄形整齐,不起垡块,原来深松起垄时应包严残茬和肥料。

    5.地头整齐,垄到地边,地头≤30cm。

    (六)耙地作业

    1.耙深。达到要求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重耙为14-16cm。误差为±1cm。

    2.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zd0}尺寸≥10cm的不得翅果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地面上,高低差≤3cm。

    3.不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耙量≤15cm。

    (七)镇压作业

    1.土壤紧实。镇压后10cm深的土层,土壤容重为0.9-1.1g/cm3。

    2.不漏压,不拖堆。相邻工作幅重压宽度≤30cm。

    (八)秸秆根茬还田作业

    适用于小麦、玉米、秸秆切碎还田和玉米、高粱根茬破碎还田作业。

    1.破碎长度:小麦秸秆切碎长度≤20cm,切碎合格率≥90%;玉米秸秆要求细碎,长度≤12cm,破碎合格率≥90%;玉米、高粱根茬破碎长度≤10cm,破碎合格率≥80%。

    2.破碎程度和抛洒程度:小麦秸秆抛洒宽度和割幅一致,且均匀;玉米秸秆破碎后应达到软、疏松,无圆柱段,抛洒均匀;玉米、高粱根茬xx率≥90%,碎茬均匀地混拌于土壤中,土壤覆盖率≥80%。

    3.浅耕要求:玉米、高粱根茬破碎还田时,耕深8-12cm,耕层内土壤细碎无大土块,土块{zd0}外形尺寸≤4cm。

    (九)耕整联合作业

    1.旋耕灭茬:按本标准四执行。

    2.深松:按本标准一执行。

    3.起垄:按本标准五执行。

    4.镇压:按本标准七执行。



郑重声明:资讯 【机械化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_富农金土地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