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西安交大听课心得之一:多质需求定律_真实世界经济学_新浪博客

用经济学解释日常现象,关键是指出不同情况下,收入或者成本的变化,从而引起人们选择行为的变化。需求定律便是这种工具之一。需求定律内容是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如何理解这个工具,做到解释日常现象能得心应手,是本帖子的主题。

 

要深入理解需求定律,把握需求量是个关键。对需求量的把握,重点之一是把需求量细分成单质与多质两种,这是笔者听了张五常西安交大上课录音后的体会。希望xx张五常理论的人,批评讨论。此帖子我会根据大家讨论作多次修订。

 

在开始主题前,先谈谈经济学中度量的问题。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变化是个度量问题,价格变化就是度量大小的变化。所有度量都是主观的,重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等,都是人为对具体客观事物的评介、定名与排列。经济学中,像价格、用值、效用、收入、成本、利润等等,这些具体的度量方式也全是主观的定名与排列。

 

为了便于观察,张五常以用值(use value)代替效用。效用是指满足,满足本身无法观察,用值指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原则上是可以观察到的。比如,你买块糖,糖能带给你甜的用值,你买一只手机,手机能带给你通讯的用值,你取老婆,老婆能带给做家务、生小孩、聊天、性等等用值。

 

用值的大小可以用替代的东西来体现,比如,你买一件衣服,其用值可以通过买衣服付的钱,即衣服的价格来体现,边际上,二者相等,因为用值大于价格,你会再买,用值小于价格,你不会买或者少买。女孩子要知道爱情的用值,可以从你男友为你付出来体现,我读大学时,浙大有位男生,追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只要不放假,他天天坐公交车来,用尽各种方法,看一眼女孩,见她安好,也不说话,便回去了,他坚持了四年,我们听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无不动容,我们班女孩说,要是那人追我,我一定嫁给他。

 

我们只需指出用值大小的变化,就可以推测与解释具体的行为了。由于边际上用值与价格相等,我们可以用用值或者价格变化,来说明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变化,一般化来说,需求定律中的价格就是代价或者成本(一般化的需求定律及其应用,下回分解)。

 

好了,下面进入多维度(多质)需求定律的主题。需求量是指有购买能力的主观需要量。你想买台电脑,你首先得有钱,钱不够,你虽然有买的想法,但也只能想想而已,你无法买到电脑。有了钱,又想买,才能最终买到电脑。

 

买一台电脑,这里的需求量是指一台,但是,仅仅一台仍无法完整说明电脑的全部用值,同样一台电脑,处理器、显示器、内存、硬盘等具体的功能不同,电脑的用值是不同的,同样一台电脑,带不带音响,送不送软件,送不送电脑桌子,用值同样是不同的,张五常为了说明一件商品不同用值,把需求量细分成了有质的需求量与无质的需求量,前者是指有用值的需求量,后者是指无用值的需求量。

现实中,只有一种用值的物品,叫单质物品,相应的需求为单质需求。比如黄金白银,同样纯度的黄金白银,一两是一两,五两是五两,五两比一两多,要你选择,你选择五两,说明五两比一两用值高,重量能代表黄金白银所有的用值。

 

又比如,同样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你买100股或者1万股,这个股份的多少,能代表你拥有此公司的所有用值了,比如你在股东大会xx的分量,你每年能收到的红利与股息,股票涨跌你能获取的差价或者要承担的亏损等等都可以通过股份数量的大小来体现。

 

现实中,像黄金白银、公司股票这类单质的物品是不多的,像电脑这类多种质量、多种属性、多种品质的物品却很普遍。一个多质的物品,我们只有说明多种品质,才能区分多种用值与总的用值,才能解释相关现象。传统中,经济学没有细分单质物品与多质物品,相应的,也没有把需求量细分成单质需求量与多质需求量,许多现象与事件,不能用需求定律解释或者说用需求定律解释说服力不够。

 

我们来看张五常运用需求定律的经验之谈,关键之一是对需求量的细分。

 

需求定律,就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变化是事实,可以观察到,需求量是主观的意图,不能直接观察到。其他因素不能全部不变,因为全部不变,价格也不会变。其他因素也不能全变,要是全变,需求定律可能会遇到反例,比如,下雨时,雨伞价格不变或者少量上升,雨伞需求量仍上升。

 

处理其他因素的关键是在需求定律不被xx的前提下,其他因素能变的越多,能解释的现象越多,需求定律解释能力越强。张五常据此给出了他的标准,其他因素中直接影响价格的,都可以变,直接影响需求量的,都不能变。

 

我们要运用需求定律来解释现象,关键是指出具体因素的变化,通过逻辑推理,在具体因素变化引起价格变化情况下,把需求量与现实中的成交量或者具体行为变化联系起来,这个因素可以是多质物品用值不同引起的价格变化。下面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大学教授购买复印纸。假定教授购买复印纸的钱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学校给一笔10万元的研究金,这笔研究资金用途是固定的,只能用于研究,不能请人吃饭,不能用来找女朋友。另一种是学校给他加薪10万元,可以用于研究,能请人吃饭,也能用来找女朋友。虽然同为10万元钱,由于用途多少不同,实际的购买能力不同。加薪的10万,由于用途多,因此用值高,我们可以假设研究的用值为1,吃饭用值为2,找女朋友用值为3,总用值为6,研究金的10万,用值为1。

 

同样买一张复印纸,如果研究金的价格为1,则加薪的价格是6,于是研究金相对于加薪价格下降,研究金购买复印纸的需求量上升。我们可以从现实中两种资金购买复印纸的多少,来检验需求定律是否成立。如果现实中研究金相比加薪会买更多的复印纸,那么说明需求定律有效,我们解释了不同情况下购买复印纸多少的现象,如果现实中研究金相比加薪买的复印纸更少,需求定律就被xx了。

 

这个例子中,我们如果不把10万元钱从用途多少进行细分,我们不能明确两种来源的10万钱用值的大小,不能确定两种来源资金复印价格的相对大小,从而难以用需求定律解释,哪种来源的钱会买更多的复印纸。

现实中,同样金额的商场或者超市的购物卷,相比金钱而言,你会选择先用购物卷买东西,有的东西,用金钱你不会买,用购物卷可能会买;现实中,我有一张图书卡,金额500元,只能用来买书的,好几本书,以前没有图书卡,我没有买,有了这张图书卡,我便买了。道理与研究金与加薪复印的先后与多少一样。

 

再来说苹果的例子。据观察,美国的好苹果,比如红苹果(Red Delicious)的品质{zshy},相对于一般的苹果,红苹果运往外地的多,留在本地的少,一般的苹果,留在本地的多,运往外地的少。我们可以到所在地的超市去观察,摆放在本地超市里的,品质较高的外地水果,比较多,品质一般的外地水果,摆放在本地超市里的,则很少。

 

怎么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好苹果与坏苹果,标准之一是好苹果糖份多,这种多出来的糖,有用值,比如是8,而没有糖份的苹果,用值较低,比如是2,好苹果用值是坏苹果用值加上多出来的糖之用值,共为10,好苹果与坏苹果二者在产地的用值相比是10:2=5,如果从产地运到本地的运费为2,则加上运费后,二者的用值之比为12:4=3,加了运费以后,好苹果与坏苹果的用值比值下降,也就是相对价格下降,于是好苹果的需求量上升。

 

现实中,能观察到的好苹果、坏苹果的运输量,与需求定律推测出来的主观需求量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需求定律推测出来的好苹果需求量会上升,现实中好苹果的运输量会增加。

 

当然,好苹果的多质不限于糖份多,但只要能具体指出多质中的具体品质,指出具体品质的用值,指出加上运费后用值的变化,即多质与单质苹果相对价格相比较,就能推断出需求量的变化,这个主观的需求量,可以用现实中的运输量来验证,二者在数量上的变化方向相同。这个例子中,如果不细分单质与多质物品,不细分单质与多质需求量,就很难解释为何运往异地的高品质水果比品质低的水果来得多。

 

现实中,像运动员出国到更专业、更高水平的体育市场搞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可以赚更多的钱。这些到外国更高水平体育市场的运动员,全是优秀的出去,差的,只能留在国内玩玩啦。比如姚明到美国打篮球,孙继海到英国踢足球,老瓦来我国打乒乓球等等。美国的篮球、英国的足球、我国的乒乓球皆是世界上相应运动水平最顶见的,你想到高水平的体育市场,赚取更多的钱,你必须是 “好苹果”也,你能提供多质的运动技能,你能向当地观众表现你的专业水准,提供较高的体育用值,你才能出去,否则,你无法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

 

现实中,一块位置好,人气高的地,不会用来建造简陋之房;上海的车牌贵,于是上海的高质量的车子较多等等现象,皆“运费”与“好苹果”“坏苹果”同类现象也。

 

再来说我们BBS上的例子(指人大经济论坛真实世界经济学版面)。超市排长队时,你的时间成本增加,假定这个时间成本是1,在排队情况下,你买东西用值肯定高于1,用值大于1的体现,便是多买些东西。这个排队的成本,与苹果例子中,运费的作用一样,在排队情况下,你仍买东西的,说明买东西这件事,对你用值比效高,用值高,当然是通过多买东西来体现的,你只买一条口香糖,你的用值,一般来说,不会太高的。

 

在看清明上河图的例子中,道理也相同,排队时间就是运费,而“好苹果”较高的用值是通过多看会儿画来体现的。

 

我们同车不同价的例子中,也一样的。我们从杭州到安徽是车子坐满人才出发的,一路上,没有再上客人,也没再拉货;安徽到杭州途中,有多次中途上人或者拉货的现象。多次上客或者拉货,时间上而言,同样的距离,从安徽到杭州的时间就长了。这就相当于从杭州到安徽,我们坐的是快车,中间不停车接客接人,而从安徽到杭州,我们坐的是慢车,中间接了客也接了货。快车与慢车的车票价格,当然是前者贵,后者便宜了。这个例子中,杭州到安徽的距离是个品质,能不能中途上客与接货决定车子在两地途中的时间,途中时间也是个品质,我们享受汽车的服务,距离与途中时间均是有质的量。


 

郑重声明:资讯 【张五常西安交大听课心得之一:多质需求定律_真实世界经济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