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引起的。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超过一定的量时,尿酸就会在体内血流较慢或血管弯曲大的部位发生沉淀,比如关节、皮下、肾脏管壁等,沉淀发生在关节部位就会引发痛风性关节炎,沉淀发生在肾脏就会引发痛风性肾病。
患者尿酸过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嗜好食用含高嘌呤类的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啤酒等等),或跟患者体内的“尿酸合成抑制酶”活性减弱有关。
痛风一般间歇性发作,发病时以拇趾关节、踝关节、及指关节等部位的xx热痛为主要症状,发作起来痛如针刺、刀割,往往步履艰难、连日高烧不退。一般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会出现痛风结石,痛风结石可导致关节严重变形,使患者无法正常行走,甚至无法握取笔、书、筷子等日常物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痛风患者往往会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病程超过十年以上的痛风性肾病患者,很容易引发肾绞痛、血尿肾直至引发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最终,有的患者不得不依靠换肾来维持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4的痛风病人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有60—70%的患者会因此而死亡,而且痛风患者的寿命普遍比正常人减少10—20年。
年轻人也会患痛风吗?
以往认为,痛风是中老年的病,但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虽然痛风多数发病在40岁以上,年龄{zd0}的可超过70岁,但不等于说40岁以下不发病。例如先天性痛风在儿童时期即可发病,另外一种情况是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发病有日益年轻化的倾向。前者是与先天性参与嘌呤代谢的酶缺乏有关,后者的原因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目前青壮年发生痛风已不足为奇,而不象以前那样只要见于中老年。
痛风的分类
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类。原发性痛风除少数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某些酶缺陷外,大都病因未明,并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痛风是继发于白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病I型等。某些xx 如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区林、对氨基水杨酸)及烟酸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痛。此外,酗酒、铅中毒、铍中毒及乳酸中毒等也可并发继发性痛风。临床诊疗工作中习惯把"原发性"省略,我们通常所说的"痛风"一般都指原发性痛风而方。
另据,痛风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具有家族性,属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多发生于男性。女性较少见,仅在绝经期后偶有发生。男女之比约为20:1。多因患者体内参与嘌呤代谢的部分酶的活性异常,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减低,焦磷酸、磷酸核糖合成酶异常等,使体内嘌呤过量生成,从而产生过多尿酸。继发性痛风可因肾功能减退,如各种肾脏疾病,尿酸排泄减少,使血中尿酸含量升高;也可因体内细胞中大量核酸分解,生成大量尿酸而致,如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瘤、骨髓增生,以及恶性肿瘤化疗、放疗之后,大量细胞坏死等。某些xx如氨苯喋啶等xx剂、小量阿司匹林、维生素B12、磺胺类xx、肝浸膏等也可以引起血尿酸升高。血尿酸增高不一定都发生痛风,只有尿酸以钠盐结晶形式沉积于关节、软骨、软组织等处,引起局部炎症时才发生典型痛风症状。
以往痛风病多见于上层社会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故又称之为 “帝王病”、“王侯将相病”、“富贵病”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病已经成为常见病,但误诊误治的现象时有发生,普及痛风知识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