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行业发展需多方努力阿里巴巴gemqhcn的博客BLO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目前国家不仅肥料行业,其他行业也都面临着总产量满足总需求后如何更加合理、更好发展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那么行业仍将面临危机洗礼的危险。因此,我们今年把各项工作都放在如何能够更好、更合理地安排指导生产。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讨论这个问题时,曾着重指出要在缓控释肥料上多做工作,按照协会的精神和工作部署专门推进这项工作。缓控释肥料的发展既存在进一步研发问题,也存在让整个生产安排更加合理的问题。但存在的{zd0}问题还是推广,涉及到大众认识和知识普及问题,也涉及到市场运作的问题。利用这个机会把大家请来,把“管、产、学、研、推”请到一起,共同研究下一步如何能更好更快推动缓控释肥料行业发展。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中国缓控释肥发展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dy},要科学规划。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实现途径:政府主导、科技主推、企业主力、农民主动。运作机制:产品专用化、技术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第二,要科学研发。要因地制宜,研发复合型、缓控释型、专用型的产品。第三,科学应用。要以大田作物为主线,以优势产区或者土壤类型为单元,要形成一个技术规范,创新推广模式。第四,科学管理。要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为产品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流程做铺垫,为推广、登记、市场监管做铺垫。第五,增强发展主动性。“管、产、学、研、推”要主动共谋发展,主动联合攻关,主动合力推进。建议成立一个缓控释肥发展战略联盟,充分研讨,争取在产业政策、管理、产品创新、技术管理、推广创新上形成共识。第六,要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运作机制,多方争取支持,着力示范和宣传引导。

 中国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针对当前中国缓控释肥发展现状,建议以下几点:{dy},要搞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体系。建议工信部和农业部等有关单位联合起来,搜集国外新型肥料发展近况,摸清情况。另外,缓控释肥和水溶性肥要结合节水农业发展。第二,建议农业部向国家申请资金,将新型肥料产品集中安排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上进行大规模试验,从中筛选定型,找xx单位做科学试验,按照作物带筛选适合农业生产的新型肥料品种。第三,在新型肥料和缓控释肥研发、设备装置、产品生产上,给予优惠政策或补贴。第四,走在前面的企业要积极与大颗粒生产企业或原料企业重组,缩短生产环节,降低成本。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缓控释肥从技术上和产品质量上是相对复杂的肥料品种,研发阶段可以百花齐放,但到推广阶段必须进行必要的规范,否则质量五花八门,对农民不利,也必然制约缓控释肥的良性发展。因此建议:{dy},要选择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既然进行工业化生产,技术必须成熟;第二,行业要组织制订标准,包括生产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产品检验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程等;第三,要明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新的肥料性能再好,农民没有掌握科学使用,照样不会有好的效果;第四重视产品成本,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家康:中国缓控释肥料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开发廉价高效缓控释氮肥或氮(南方)为主。控释肥的单位养分成本增加率应要求控制在35%以内。2.田间应用要以控释氮肥(或氮钾)与常规掺混型BB肥为主,不仅符合作物需要,还可大大降低肥料生产和使用成本。3. 开发缓控释BB肥,合理配比氮、磷、钾养分,与测土配方相结合。4.加强研究,工艺和农艺两者都要重视,同步进行。工艺上,力求做到高性能低成本,如膜材料的筛选优化、减少膜材料的用量、降低能耗,应研发多种包膜技术与工艺。农艺上,摸清和提出缓控释肥料的高效施用条件和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强:中国缓控释肥料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缓释肥料研制的主战场要以走向大田为主。2.产品进入大田的途径要合理,要针对园艺作物、大田作物选择肥料品种。3.树脂包衣肥料要重视技术再创新。4.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缓释肥料技术体系。5.要特别重视缓释肥料使用技术的研究。6.完善缓释肥料标准体系建设,为缓释肥料推广应用和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7.缓释肥料需要激励政策支持。缓释肥料是环境友好型肥料,但是因为价格高,增加农民成本,所以,{zh0}有类似于美国农业部实施的补贴政策。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新平:氮肥养分管理要充分发挥根系的潜力,提高生物有效性,实现养分供应与需求在数量上一致、时间上同步、空间上耦合,将根层土壤养分调控在既能满足作物高产需求,又不至于过量造成环境污染的范围内,协调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缓控释肥料发展要与农业高产高效项目相结合,在推进缓控释肥料工艺研究的同时,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缓控释肥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亟待加强。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呼唤环保、浪费少、高效的新型肥料,但同时我们面临着国际研发环境的挑战。首先,发达国家控释肥研究工作开展早,第二代控释肥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产品价格低、性能好、评价体系完善、连续化生产能力强、品牌种类多等。其次,跨国公司有可能采用合资、独资等方式使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化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科研机构必须加快研发速度。总之,控释肥料的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加强自身技术研究的投入,大力发展第二代控释肥料,才能在{zd0}程度上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宏坤:首先,国家尽快出台政策规范市场,使市场尽快进入秩序发展。其次,希望国家在产品出口方面能够给予降税支持。第三,由于价格高,农业购买少,政府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些国际上的做法,国家给一些补贴,直接补贴给农民,而不是补贴给研发单位或者生产企业。{zh1},虽然这个产业目前比较热,研究和生产企业比较多,但重复研究、低水平研究现象普遍,技术创新上仍需突破,跟工程化需要、跟推广需要结合的研究不多。

 北京xx新型肥料有限公司陈用付:缓控释肥作为环境友好型肥料,从它的社会效益来考虑,尤其在北京推广是很好的,但从经济效益来考虑有点不太合适。2009年,xx生产的控释尿素都是在赔本卖,成本是比较高的。国内我们跟一些复合肥厂合作生产控释肥,而土肥站现在要考虑每一个配方肥都要一肥一证,从成本到人力都需要投入,就会考虑这样的配方控释肥还划不划算。控释肥国内市场并不是很好,反而出口市场很好,但10%的关税让我们负担很重,失去了出口优势。

 住商(青岛)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晖:随着肥料行业步入低碳时代,企业技术的革新、国家政策的引导、职能部门对竞争环境的净化,缺一不可。住商肥料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一贯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也不想申请呼吁国家对这个行业有任何的补贴,只要是按照市场的规则,我相信xx的肥料肯定会深入到中国的千家万户,因为农民用后增产增收就是对我们{zd0}的鼓舞。

 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刚:中农润田生产多肽尿素的出发点是基于国家xx三农的政策,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我们国家的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因此要提高氮的利用率,提高肥效,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中农润田建议,要通过宣传和试验示范推广新型肥料,认识新型肥料。

 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嘉语:腐殖酸涂层多功能一次肥具有“控氮缓释、促磷增效、防钾淋失”的特性,粒度均匀、色彩各异,它是通过采取掺混工艺,根据测土施肥需要科学组配与作物全生育期养分需求变化相协调的缓释增效、环境友好型肥料创新产品。目前缓控释肥料存在的问题包括:1.缓控释肥强调最多的是氮肥的缓释作用,忽略了磷肥增效的作用和钾肥淋失的作用。2.中国大养分肥料消费很大,中微量元素不足,需要补充。

 天津芦阳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明: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首先是成本问题,其次是概念的意识形态问题、认识问题,第三才是xx环保问题。建议:1.不要把缓释肥料仅仅作为差异化概念,当做催进商业化运作的手段;2.缓释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必须以成本为先导,以农民增效为根本;3.呼吁政府牵头成立缓释肥料推广与应用组织。

 石家庄中嘉化肥有限公司张培生:长效缓释肥料以及缓释技术将成为我国肥料研究和生产推广的新的热点。建议:1.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把新型肥料的发展提高到社会发展的政治高度,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层面。2.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产品市场,规范技术市场。3.给予真正的缓控释肥料的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4.在缓释控释肥料的应用上,增加专门用于农民使用缓释控释肥料的专业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5.国家应该在缓释控释肥料的科学知识上加以宣传与引导。

 西安兰心有机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月平:西安兰心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腐殖酸技术攻关与腐殖酸肥料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如马铃薯有机栽培、蔬菜微量元素补充等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将腐殖酸大分子链缩短,变为可溶、利于吸收的分子,将其包裹在肥料表面,能够大大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作物对硝酸盐的吸收和累积。中国缓控释肥料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参与,要诚信、要交流,要赢得民心,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缓控释肥行业发展需多方努力阿里巴巴gemqhcn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