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行万里路”_泥絮阁管淑珍_新浪博客

                                     在家门口“行万里路”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人活着难免是要读几本书的,但是,若想读万卷书,对于我这样视野狭窄的庸常之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而行万里路相对于我这样囊中羞涩的人来说就更难了。

    于是只好在家门中转悠。

    最近散步换了地方,有时去北运河边,走过去,走过来,只走一趟,就回家。在河边转悠,总怕人家说,一个女的,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别是欠了巨债或得了绝症吧,怎么那么想不开呢。好在河边清静,没有三两个人,就是有树有云有冰层。

    有时也想,这大年底下的在家里干点什么多好,没事跑河边来转悠,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呀。

然而,我还是拧不过自己的心,一不留神,脚步就顺到河边,总是得在这里一个人静静地走一走,静静地想一想,才妥帖。

    有时候是想想家事。

    周日,我儿子给我父亲洗了澡,我的儿子,算不上是个才子,却是个孝子,父亲脑中风之后主要由我母亲照料,然而洗澡时我母亲若扶不稳容易有危险,于是,我儿子就担负了许多照料我父亲的工作。“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圣人的经典之语,用在我儿子身上比用在我身上更贴切。

    家里的事总有点为难的地方,然而,全家都平安,就是天赐之福,其它为难的事,或许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再说直不直的也由不得人,只能由天。

    时常想起我奶奶。不必想什么特感动人的事,就是想奶奶的那片棉花地,奶奶在世的时候,常常在棉花地里工作,闲时坐在土炕上,一包新棉花,一包新枣,包包缝得很仔细,然后就将缝好的小包寄给散居各地的儿孙,寄给这个,寄给那个,都想遍了,想一会,落一会泪,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爷爷穿着旧皮袄,农忙时手不停闲地干活儿,农闲时坐在炕边静静地读书。耕读之事,长宜子孙。

   爷爷去世之后奶奶得了一场重病,到天津来住院xx,出院后就跟我们住在一起。奶奶跟院中的刘奶奶是要好的老姐妹,两位小脚老太太都有点耳背,说话时不见得都挨着,但听起来却那么和谐,就像在黄昏雨后倚在贵妃榻上听大鼓时调那么舒心。两位老太太聊天时都不怎么絮叨那些让她们吃过一些苦头的事,诸如战争中的逃难,三年自然灾害的挨饿,xx中动乱,她们都不怎么爱聊,她们只是常在一起说戏。两位老太太都喜欢看有“小媳妇”的戏,对着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这个说戏里演的是杨六郎招亲,那个就反驳,说戏里演的是劈山救母,聊得那个热闹就别提了,其实,说不定戏里演的却是刘金定。这都是说不准的事,不过,这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和谐,那份松快,那份着迷。

    后来,奶奶一定要天津回老家,奶奶的理由是,一个老妈妈子,不利索,麻烦人,其实不是这样,奶奶的小脚总是洗洗缠缠,发总是梳得光遛遛的,十分干净,十分安静,十分勤快,从来没有任何人嫌奶奶麻烦。再后来,奶奶说出了回老家的理由,她老人家离不开那片棉花地呀,奶奶惦记着地里的棉花和屋后的枣树以及院里的鸡鸭。我不能想象,奶奶这样得过大病的小脚老太太为什么必须要求自己到棉花地里去工作。现在想想,老人们的生活踏实、平静,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参照老人们的生活,稍微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当下哪种生活方式是要不得的。

   在河边走来走去,会想想工作的事,写作的事,养老保险和房屋公积金的事,想一会烦心事,痛心事,听一会音乐,自己给自己宽心丸吃。有时,找到一点写作的线索,就赶紧跑回家去打字,这也算是有点收获吧?

无论怎样,每天总是得上河边来转悠一下才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在家门口“行万里路”_泥絮阁管淑珍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