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年故居亟待保护_听雨楼主_新浪博客

       4月初,阳光明媚,桃花正在盛开,记者来到了丹徒区辛丰镇西石村。西石村现在恐怕已少为人知了,然而在民国以前,它是个远近闻名的大村,近代xx文人陈庆年故居即位于此。

  陈庆年是近代的一位xx学者,“冠民国儒林之军”,与梁启超齐名。幼时曾居于西石村,那时的西石村名叫西石城。其后他随父迁往镇江城,青年时期因避战乱又曾返回西石村居住。陈庆年一生遍游四海,广交朋友,著述丰厚,他的著作很多都与西石村有关,他的《西石城风俗志》等著作对历史上镇江农村的民风民俗作了详尽的阐述,成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西石村是一座以清代建筑为主的建筑群,其中又以陈氏宗祠为主。陈氏宗祠共有5座祠堂,据陈庆年的族侄陈精坤介绍,陈氏宗祠以燕贻堂为总祠,下面又分4座分祠,分别为东分祠礼耕堂,西分祠舜年堂,中分祠怀仁堂,北分祠怀德堂,分布在西石村周围。另外村中还有分布一些颇具特色的清代建筑。陈庆年在《宗祠》一文中记载,其“宗祠首建于1697年,咸丰年间被土匪毁坏后复修,此后便永传不朽”。据陈庆年著作显示,西石城村自南宋以来,即有200余户、800余人口。

  然而,桃花虽盛,斯人已逝,如今的陈庆年故居满目疮痍,断垣残壁,破砖碎瓦,荒草萋萋,藤蔓绕梁,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陈氏宗祠燕贻堂建筑设施现成为一家电机厂的厂房。建筑设施大多损毁,目前仅剩几间房屋框架,但从这片占地约千余平方米的遗迹中仍能感觉出它当时的“气质”和繁荣。陈精坤介绍,燕贻堂的建筑风格可称为“一品草堂”,他小的时候这些建筑都还完好,他们经常在这里玩,那时燕贻堂的门槛有他的腰高,过去时都要大人抱。每年的清明、春节等节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尤以大年初一最为隆重热闹,家族里的人称之为“拜谱”。每年大年三十,所有的族人都要把家里{zh0}吃的食品,用礼盒盛装拎在手里,有的用茶盘捧着,午夜零时左右,就候在燕贻堂门口,按辈分老幼站着等候礼仪的开始。仪式有严格的规矩,如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损公损人利己者不得入内,作奸犯科者不得入内,品行不端者不得入内,家庭、邻居不和者不得入内……然后,长辈在先,晚辈在后(不论年纪大小),按序进入宗祠内,把祭品恭敬地放在宗谱的供台上,点燃香烛,一律按顺序逐个面对陈氏宗谱行大礼,三叩首。礼毕燃放爆竹,祝贺新年伊始,然后互慰过去一年的辛苦,互祝新的一年好运气。陈庆年曾说:“拜谱如拜根,树无根则枯萎,人忘祖,不成人;祖训人在家要孝父母,在国要当忠臣,家谱是陈氏人之魂矣!”现在,在西石村的陈氏后人手里,还保存着完好的陈氏族谱,名叫《陈氏家乘》,共24册,就是当年陈庆年在燕贻堂主持续修的,是一份中国民族姓氏文化的重要史料。

  如今的燕贻堂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遗迹上那斑驳破碎的方砖、那茕茕孑立的门基石马透着历史的无奈。其他4座分祠东分祠礼耕堂、中分祠怀仁堂和西分祠舜年堂近十余年来相继倒塌,如今连废墟也难见到。仅存的北分祠怀德堂还能看到祠堂概貌,但也已倒塌,脸盆粗的木料支离着,在春日的阳光下颓败。据介绍,在宗祠的后面还曾有一座御碑亭,御碑亭内有一块清代皇帝的碑刻,但此亭毁于xx,碑石曾被人们放在池塘里当作洗菜石台,现已不知下落。所幸的是,占地近千平方的二层木楼陈庆年故居目前虽然也已濒危,但主要结构保存尚算完好,在一楼偏房,还住着一位老人,为陈庆年旧居为伴。

  4月10日,记者走访了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彭卫城告诉记者,西石村的建筑群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遗憾和可惜的。西石村的建筑为清代建筑群,很有保护价值,尤其是陈庆年用法律手段将台湾从日本“夺”回,归属中国,对他的旧居的保护更有意义。据传,王文治的旧居也在西石村,他们正在搜集资料和证据。另外村里的一幢保存基本完好的清代建筑,是地道的镇江风格“大口天”建筑,很有气势,如今在镇江已很少见。因此,对陈庆年故居建筑群很有必要作抢救性保护。文管会将尽快通过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先对建筑群进行“控制”,其后将搜集资料,对旧居主人的身份作进一步确认,对保存完好的建筑进行维修保护。(2006年4月17日 镇江日报 陶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陈庆年故居亟待保护_听雨楼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