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摊贩到大老板_闫会才的书房_百度空间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任金华

  1977 年出生于安徽蒙城农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李少亚,在人生地不熟的潍坊经过十几年的打拼,逐渐从一名卖水果的“小摊贩”成长为拥有8家公司、 上千名员工的“大老板”。其中,由他创办的中动传媒公司,开业不到半年,就与美国好莱坞一家公司签下5000万美元的动漫产品外包合同。

  一名自身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年轻人,却在创意为先的xx文化产业领域纵横驰骋。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李少亚是怎么做到的?不妨让我们追寻着他的成长足迹,去探求一下他的成功秘诀。

  “逃难”潍坊

  李少亚的父亲是个生意人,而且做得还不错。“但在1993年,我父亲让人骗了,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业一下子化为乌有。”李少亚说,当时,他还有个叔叔在潍坊,并介绍这边的情况不错,于是,一家人就迁到了这里。

  “那情景,其实就是逃难。我至今都忘不了,当我们家在潍坊租下一套简陋的住房之后,剩下的已不到600块钱。”为了生存,李少亚和他的父亲在靠近潍坊长途汽车站的一条马路边摆了个水果摊。

  “这是个小本生意,但我跟你说,我还真是赚钱了。干了一年多,差不多有5万吧。现在,这个数不算什么,但那个时候,却是个大数目。”李少亚总结他的赚钱秘诀,就是四个字:吃苦、诚信。

  他说:“一条街上卖水果的很多,几乎每天我都是{dy}个来、{zh1}一个走。再一个,我从不给人短斤缺两,附近的人都愿意到我这里来。我的生意自然就比别人做得好。”

  打工之路

  水果摊的生意红红火火,李家的日子也日渐宽裕。但就在这时,李少亚作出一个决定:他要去打工,不想再摆摊了。

  为什么?李少亚的父亲有些不理解。

  “我并不是怕吃苦,只是觉得,就这样摆个摊子,日子可能会过得也不错,但难有出头之日,到老了不过还是一个小摊贩。因为要弥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绝不是摆摊可以实现的。”李少亚的想法,得到了他父亲的赞同。

  “我去给人打工,目的并不xx是想挣更多的钱,主要是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花钱又是怎么挣钱的。尽管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确定将来会做什么,但心底里已有一个打算:假如我有50万、500万,我怎么把这钱花出去,同时又挣回来更多?这个能力,我没有,那我就要去学。”李少亚说,抱着这样的想法,1995年春节刚过,他找到一家小家电公司做起了销售。

  接下来的6年,李少亚先后到过7家公司,除小家电外,还有生产或者经营服装、玩具、工艺品、家具的。“在每一家公司,我的业绩都是前三位,因为我卖水果的时候就体会出来了,不管干什么,都得能吃苦、讲诚信。”他说,“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那就不停地去试,如果在每个行业我都站住脚了,自然也就充实了自己,不断积累起一些经验。”

  出师不利

  通过打工,在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和资金之后,李少亚终于决定要自己做老板了。2001年,他出资十几万开了一间网吧。

  但事情并没有他想像得那么顺利。网吧开了两年,一直是惨淡经营。

  问题出在哪里?苦思冥想之后,李少亚找到了原因:一味跟着别人的后边走,挣钱的机会必然就会少了。

  恰巧这个时候,他有个朋友,原来也是开网吧的,但后来转行做起了网站建设,一下子“发”了。“据我了解,他改行的时候,投入的资金跟我差不多。做了两年,他赚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听他说,他买了 20亩地建了个风筝厂。”李少亚说。

  投资差不多,结果却相差这么大。李少亚从中瞅出了点门道。

  风生水起

  “也巧,虽然我不懂这个,但我弟弟是干这个的。 那时,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月薪已有5000元。于是,我就跟弟弟说,你辞职,去找家网络公司打工吧,看看人家是怎么运作的,如果可以,我们也搞个这样的公司。”李少亚说,“弟弟很听我的,就去了。虽然弟弟去的时候,工资只有 600元,但我们很快把别人怎么做的,都摸清楚了。”2003年10月,李少亚把弟弟叫了回来,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网络公司。开业不到10天,他们就挣了一万多元。

  没成想,合作伙伴看到生意这么好,产生了另起炉灶的想法。李少亚一看,就撤了出来,独自注册了一家公司,这就是潍坊中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有了原来成功的经验,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很快就在潍坊市场站住了脚。 随即,李少亚又把眼光盯向了外地,相继在济宁、菏泽、泰安分别注册成立了网络公司。

  而在网络公司搞得红红火火之后,李少亚又紧跟发展潮流,相继组建了软件开发公司、节能设备公司、广告公司和文化传媒公司。

  “我所选择的这些行业,前景都非常好。”李少亚自豪地说,“比如,我成立文化传媒公司,制作动漫产品,现在看,也许我们短时间内还难以打出自己的品牌,只能代人加工,但中国有人才优势和成本优势,迟早会赶上来。我认为,未来 30年内,中国动漫产业都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且,在这个行业,中国现在还没有龙头,这也就给了我们做大做强的机会。”

  李少亚透露,现在除了承接好莱坞一家公司5000万美元的外包项目外,他们还与日本、韩国、西班牙的多家公司进行接触。“我的目的,是先通过外包打造自己的技术团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推出自己的品牌。”他说,他已为中动传媒制定出一个 20年的发展规划。

  用人不疑

  李少亚的管理办法,自有一套。8家公司,全部由他出资,但没有一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他。

  他说:“我深知自身的能力。所以,要把公司做好,就得请能人。请到能人,就要给予充分信任,把所有权力都给人家。”

  李少亚说,他的这些公司,都由职业经理人打理。从人员招聘到干部任命,甚至是财务支出,都是各个公司的老总们说了算。

  “我只提目标,至于怎么做,那是各个公司老总的事,最终只要你的结果跟我的目标吻合就行。你达到了这一点,我就给你奖励。”李少亚说,他的奖励有两种,一是让管理层持有一定股份,让他们感觉公司就是自己的;二是奖励他们高级轿车。

  现在,李少亚下边的老总们已经有人坐上了宝马。年初,李少亚又订下了 20辆车,其中最贵的是140多万的奔驰。春节前,这些车都将作为奖品发下去。有意思的是,李少亚现在坐的却只是一辆价值20来万的轿车。

  “我现在{zd0}的财富,不是我本人有多少钱,而是公司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团队。打个比方说,明年我在现在这个行业做不下去了,再去做别的,这个团队的大部分人还会跟着我。”李少亚自信地表示。

  在管理方面,李少亚还有一个原则,绝不任人唯亲。“这是我打工多年受益{zd0}的一点。我看到很多公司,就是因为在这方面没有做好而最终垮掉了。”他说。

  还在李少亚的事业小有成就之时,他的很多亲戚好友就表示要跟着他干。对此,李少亚并没有拒绝,但定下一条规矩:来可以,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和我的关系;如果有{yt}你做不下去了,也不要来找我。

  李少亚说:“现在我的公司里,就有好几个姑姨家的弟弟、妹妹,他们和其他普通员工一样,没有享受任何特权,甚至没有几个人清楚他们和我的关系。而且我还可以告诉你,现在8家公司的所有管理岗位,都没有我的亲戚朋友。”

  创业寄语

  李少亚已经是一名成功人士,但他依然显得非常谦和。有人说,如果你在街头上遇到他,你可能想不到他是一个大老板,只认为他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

  这就是李少亚的朴实本色。

  “我能走到今天,无论跟谁合作,虽然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有一点我敢说,不会有人挑出我在道德方面的不足。”李少亚说,他在人生地不熟的潍坊,能够闯出一片天地,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与其一直坚持本分做人、诚信做事的原则密不可分。

  李少亚创业成功的另外一个体会是:凡事不能眼高手低,必须吃得了苦,先学好技能,为创业积累足够的能力。而在积累创业能力的同时,又可以积累起步资金。

  “只有具备了一定能力,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才可以把握住。其实,现在可以赚钱的行业很多很多,但有人看到了,把握住了;有人就看不到,不知道做什么好。这就是差别。当然,机会的把握也有个时机问题,看准了,就要大胆出击。”李少亚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比他的条件好得多,外部的环境也好过以往,他现在做到的,其他人一样也可以做到。



郑重声明:资讯 【从小摊贩到大老板_闫会才的书房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