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007年的6年中,本人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年均增长近50%。2008年开始出现大幅下滑,汽车出口形势严峻。2009年,尤其是从下半年开始,出口形势出现好转迹象,但仍处于低谷。因此,如何转变本人国汽车出口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将成为实现汽车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编辑日前专访了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

  • 中央三年完成农地所有权确权颁证
  • 上证所加速筹备国际板 跨境ETF等
  • 地方经济年报三万亿俱乐部增势强
  • 富士康员工猝死悬赏50万征集线索
  • 反赌组办公地曝光 据称南勇在内
  • 本人国或规定食用猫肉狗肉拘留15天

  如何看待出口下降

  张骥指出,实现汽车出口的持续增长,外因固然重要,内因更为关键。本人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非常大的需求,比较优势明显,这也推动了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实现连续多年的高增长。       

  2009年1—11月,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共195.0亿美元,下降30.5%;其中整车出口32.6万辆,下降48.1%,金额45.7亿美元,下降45.6%;汽车零部件出口146.7亿美元,下降23.4%。

  张骥分析认为,出口下降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的影响。从外因方面来看,首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汽车市场需求大幅萎缩。预计2009年全年世界汽车市场降幅将达10%;同时,企业融资遭受严重打击,信贷业务难以开展,减少了大量的消费需求。二是出口基数偏高。2008年1—11月,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280.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28.2%,这在客观上扩大了今年的降幅。三是受汇率波动影响,本人国汽车的价格优势渐渐失去。四是各国相继出台政策限制汽车进口,俄罗斯提高进口15%—30%的关税,阿根廷、委内瑞拉对进口轮胎和整车分别采取进口许可证制度。

  内因方面,张骥特别强调指出,金融危机是造成汽车产品出口下滑的外因,但本人国汽车企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是主要因素,外因通过内因放大了冲击力。近年来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高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和隐患。概括而言,当前本人国汽车产品的出口是一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首先,出口主体过多过杂。2008年的302亿美元出口额中,206亿是零部件,由19521家企业贡献,企业数量比2001年增长372.1%,平均每家企业出口额仅105万美元,出口金额过亿元的企业仅有15家。第二,市场过度分散与集中同时并存。本人国302亿美元的汽车产品共出口到21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对每个市场仅出口约1.4亿美元,另一方面,前10位市场就占了出口总额的53%,前20位市场占到69%,其他190位市场仅贡献了30%的出口额。第三,企业缺乏明确的出口战略规划。大部分企业仍简单地把有订单等同于有市场,缺乏对特定市场的产品匹配和适应性改进。第四,出口产品同质化严重。现在,大部分企业出口主要靠价格手段进行竞争,盈利水平较低,使研发、售后、品牌建设被削弱甚至牺牲,无法跟上出口速度。第五,自主创新能力缺失。近几年来,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0.6%左右,无法形成较强的开发能力,缺乏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

  张骥指出,出口方式粗放,国内竞争国际化,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内部等诸多深层次问题表明,本人国汽车出口的基础并不牢靠。这些问题是出口发展初期阶段的特点,可谓不可避免,还会持续,但必须逐步得到改变,重塑出口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中外汽车产业结构性互补的格局没有改变;本人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本人国汽车产业整体实力上升的趋势没有改变。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动力和比较优势仍然存在。汽车产品是本人国比较优势极为明显、长期自主出口增长潜力{zd0}的商品。汽车产品出口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拉动国内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扩大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不仅是必要的,并且是可行的。

  汽车出口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当前形势下,汽车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本人们需要重塑出口发展的基础,提高出口增长效益和质量,推动本人国成为汽车产品出口大国,继而成为出口强国。

  本人国汽车出口规模小,占国际出口市场份额低,表明了本人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从出口规模来看,汽车产品是世界货物贸易中{dy}大类商品,占比达10%,贸易空间大,需求层次多;而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总量比重不到2%,占国内汽车销售收入不到6%,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4%,这既是差距,也是机遇,表明汽车将是本人国出口中最有前途的产品。

  张骥认为,现在,本人国汽车整车出口市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从2009年前11个月的数据看,亚洲占39.7%(主要为东盟和西亚地区),非洲占31.5%,拉美占12.4%,东欧地区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市场占大约4%,还有少量出口到欧盟、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出口的产品以中低端轿车、客车和载货车为主,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则以发达国家为主。前5大市场的出口额占到了全部出口的50.8%。出口产品以轮胎、轮毂、电子线束、转向节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它们主要面向发达国家的售后市场等低端市场为主,OEM配套比例尚不足30%。

  张骥指出,现在的这种出口结构,无论是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还是贸易方式的结构,是符合现阶段的发展特征的。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起步较晚,但是通过对细分市场的开拓,出口低端但不低质,且具有良好xxx,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速增长,为本人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应当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形势下,汽车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连续多年的出口高增长表明,本人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有非常大的需求,比较优势明显,但出口方式粗放,尚未与国际知名整车企业形成正面竞争,相当程度上是国内竞争的国际化,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内部,暴露出诸多深层次问题,本人国汽车出口的基础并不牢固。如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主要靠价格打拼,不重视质量、售前售后服务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品牌缺乏以及诚信不足等;企业对出口市场缺乏战略规划,有订单就当成有市场,有的将市场当成试验场,短期行为严重。要实现汽车出口的持续增长,必须逐步改变这种粗放的出口方式,重新塑造出口的基础,推动出口企业从车间型、工厂型向营销型企业转变。”张骥表示,在粗放式的出口经营环境下,有的企业出口量很小,不用在售后服务和研发上做太多投入,产品的价格就很便宜;而好企业因为有研发投入和后续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和品牌培育,成本就会上升。于是,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出现小企业难做大,大企业难做强的现象。由于总体品牌认知度不高,只要有产品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本人国汽车工业和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因此,在2006年底的时候,商务部就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办法,成效显著。现在本人国汽车出口的经营主体已由原来的1400余家减少到700余家,汽车出口单价大幅增长,企业效益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