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政府、协会、企业和媒体的共同参与下,由《农资导报》举办的缓控释肥料发展与推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管、产、学、研、推”的代表一致认为,资源、能源、环境、粮食安全已经把行业推到调整结构的浪尖,缓控释肥作为化肥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标准制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是中国化肥行业“十字路口”的新起点。
为什么要发展?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10年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新任务给化肥产业发展指明了重点。中国化肥产业如何在“十一五”的十字路口向“十二五”迈进?是否有一种载体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科学施肥容纳其中?缓控释肥作为发展晚、起步快的产业被提上政府、专家、企业、协会的案头。
根据专家预测,如果按照中国60年的化肥消费模式,2030年化肥消费量将超过6800万吨。这种增长是否可以改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强表示,按照目前生产水平,显然我们能够实现,但如果生产6800万吨化肥,国家需要增加投资约1500亿元,每年多耗费外汇15亿美元,农民购买化肥需增加1000亿元开支,社会、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新平表示,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每年每公顷耕地要投入670公斤氮养分中,仅有311公斤被作物吸收,其余均以氨挥发、反硝化、淋洗的形式损失在环境中。另外,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2005年农村外出劳动力总数为1.08亿,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50%年龄在40岁以上,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剩余比例仅为10.7%。陈新平教授笑着说:“现在很难在农村找到三个壮劳力去给玉米追肥了,因为这样太不经济了,农业想要的是简易的施肥方法,必须省工省时。”资源、能源、环境、城镇化把中国化肥调整推向了历史舞台,缓控释肥在这种背景下进入化肥行业发展蓝图。
发展得怎么样?
自1948年美国的K.G.C1art等人合成了世界上{dy}个缓释脲醛肥料后,缓控释肥的研发经历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据赵秉强研究员介绍,中国缓控释肥发展经历了探索起步、探索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dy}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是缓控释肥探索起步阶段,主要开展的工作是探索研究和开发长效碳铵等缓释肥产品。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是缓控释肥探索发展阶段,缓控释肥开始出现小规模产业化,主要包括郑州大学研制的包裹型缓释肥料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研制的热塑性树脂包衣缓释肥料等。第三阶段为2000年以后,是缓控释肥快速发展阶段,树脂包衣、硫包衣、脲醛类、生化抑制剂稳定性肥料等陆续研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
到目前为止,全球估计包膜缓控释肥料消费180万吨,中国占到1/3,产量60万吨。2009年,中国大约生产60万吨,其中生化抑制剂10万吨,占17%;脲醛类10万吨,占17%;包裹肥料5万吨,占8%;树脂包衣5万吨,占8%;硫包衣30万吨,占50%。
应用效果如何?
肥料作为粮食的“粮食”,只有施用到土壤中转化为粮食,才能起到增产增收、富国强民的作用。施用缓控释肥是否实现了增产、增效?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表示,缓控释肥与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现代农业息息相关,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国内农业发展趋势,这体现在“两增、两节、两减”三个方面。两增,即增产、增收。使用缓控释肥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zg}达到40%。农民通过使用缓控释肥,每亩增收100~200元不等。两节,即节肥、节能。缓控释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其生产和使用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两减,即减少环境污染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劳动强度。
据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宏坤介绍,等价情况下投入肥料量减少20%,减少追肥,使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减少,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既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又改善了作物品质。住商肥料副总经理李晖深有体会地说:“20万吨的脲甲醛肥料较之同等肥效的普通,每年节约煤炭 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假设全面推广脲甲醛复合肥,根据每年消耗的氮肥量,每年将节约煤炭3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
存在哪些缺陷?
虽然缓控释肥在中国发展多年,但仍旧面临着很多问题。胡树文教授认为,中国缓控释肥存在生产成本高、工艺相对落后不能连续化生产、有机溶剂污染、包膜材料难以降解、学科合作研究不够紧密等缺点。“我在美国工作很多年,为什么一些先进的缓控释肥生产技术无法引入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封锁,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的缓控释肥生产工艺需要农业科学、机械制造、高分子科学、环境科学等多方面人才的大规模参与,这是我们今后需要加强的。”他告诉记者。
陈新平教授在吉林玉米缓控释肥应用效果试验中发现,缓控释肥虽然能够满足作物生长曲线,但如果不与其他养分进行合理的配比,施肥效果与普通化肥相当,有的甚至后期脱肥造成减产。因此他强调,发展缓控释肥必须与农业科学使用相结合,尤其要在主要作物粮食产区进行试验研究,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的使用量与使用方法及与其他化学肥料的复混比例等问题,以避免粮食作物的后期脱肥情况。
缓控释肥的新起点
缓控释肥如何在中国科学发展,如何为中国粮食增产作贡献?夏敬源表示,全国上下都在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这里的重要一点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已被纳入农业发展议事日程,再加上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开篇之年,各个行业都在部署“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对缓控释肥行业都是机会。缓控释肥在实现作物营养平衡性、化肥利用高效性、化肥施用科学性方面具有载体作用,是测土配方施肥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
面对如此好的形势和机遇,来自氮肥、协会的领导以及相关企业代表阐述了自己对发展缓控释肥的想法。对此,夏敬源主任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也许会想,缓控释肥行业是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还是站在了新的起点。我想,我们既站在了十字路口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这取决于我们这个行业如何运筹帷幄,把这件利国利民利企的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