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才是饭
中国人向来强调五谷为养,五谷特指粮食,包括,大米,小米,高梁米,小麦,豆类,薯类等等,健康饮食的金字塔,基础就是五谷杂粮,称之为主食,如果有一顿饭没有麦香扑鼻的馒头,也没有谷香扑面的米饭,更没有金黄的小米粥,黏乎乎的玉米饼,那就算不上是一顿真正意义上的饭。
儿时,最怕吃杂粮。清汤寡肚、少盐无肉的肚皮,最渴望肉的抚慰与关照。但贫困的乡野,连白面馒头、白面烙饼都不能敞开吃,一日三餐乃至一二个月无肉油可言。好在会过日子的人们,善于巧妙整合各式杂粮,让人们的肠胃不致于因净吃玉米面而单调贫乏,像隔三差五的小米饭,像隔空改善伙食的豌豆面饼,像不时来一顿的大米粥,像每天百吃不厌的白薯等,使正在发育的儿女营养均衡,长的筋骨皮实。取翡翠般的绿豆熬上半天,凉的冰冰的,在夏日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的割麦时节,喝一口绿豆汤,{jd1}是{zj0}饮料,且半天不会感觉口渴。即能够使几乎要冒烟的喉咙迅急感到湿润,又能提神,振奋精神,多割几个麦捆子。
麦子刚刚归仓,天气便阴沉了起来。雷的轰鸣声越过树枝,下起雨来了。雨水淋湿了衣服鞋袜,人们急匆匆跑回家。既然无法下地,女人们只好变着花样,改善改善生活。或是用开水烫一脸盆的玉米面,团成圆圆的玉米面糕,甜甜的,吃的肚皮发胀;或是烙成金黄的玉米面饼子;或是取上半碗荞麦面,擀成薄薄的面饼,切的细细的,做出香喷喷、滑玉玉的饸饹面条;或是焖一顿黄米饭,炒半锅倭瓜丝,放几个菜园里自产的绿辣椒,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个个都吃的津津有味。
柔滑、随和、朴实、自然,一直住在乡间的五谷杂粮,充实着乡村生活,均衡着乡村儿女的营养结构。吃粗茶淡饭者,只要心无杂念,心态平和,照样唇齿留香,一生感到温暖与幸福。而食大鱼大肉者,整日想着功名利禄,被尘世的声色犬马所利诱,自然无法体味到生活的甘甜与美好。小村人小心翼翼而充满希望地走在他们熟悉的乡土上,五谷庄稼与各色杂粮一如他们的须发,一茬一茬生长,一茬一茬刈割,生生世世生于斯、长于斯,养育着儿女出息成人,呵护着家园葱茏繁衍。
炒面是小村孩子的方便食品。肚子饿极了,抓一把炒面,扔在嘴里,自会感到充实。炒面由多种杂粮混合而成:将麦子、玉米、高粱、黄豆、豌豆等用铁锅炒熟,放到石碾上压出来,不用萝,扫堆,拦到碾盘上,一直压到摸起来细细的、滑滑的,炒面就好了。吃时,取少半碗炒面,倒入少许水,拿筷子搅拌成糊,就可以食用。亦可以拌成团,抓在手上。要是有糖效果更佳,吃起来特香!
秋季是农家生活的黄金季节。玉米、高粱、谷子、黄豆等庄稼陆续收获。无论是新玉米粥,还是鲜小米稀饭,都散发着一种惟有新粮食才具备的特有的浓郁芳香味。蒸或煮,香飘数十米远。如果漫步在幽静的胡同里,仅凭嗅觉,就知道农家小院里的什么饭。那用手一掐就冒出白奶的鲜玉米,碧绿如翠的大毛豆,红瓤蜜甜的大西瓜,你敞开肚皮能吃个够。
土地孕育了五谷。五谷杂粮养活了乡村。如今,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又返璞归真,寻根求源,竞相吃起原先不大喜欢的杂粮来。于是,五谷杂粮又再次成为“新宠”。其实,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里就提出健康饮食的合理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人们利用豆浆机的先进功能,将黄豆、小米、黑米、花生仁与白糖掺杂在一起,会磨出香喷喷、热腾腾,营养科学,搭配均匀的各类豆浆。一些农家院几次推出的小米稀饭、玉米饼子、荞麦饸饹,竟成为招牌饭。有人甚至推陈出新,创新花样,使昔日的杂粮更能为城里人接受与喜欢。的确,粗粮与细粮合理搭配,可避免饮食调配不当造成的营养不良和由此产生的各种营养性疾病。有资料显示:玉米所含的丰富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缩短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和致癌物质对结肠的刺激,因而可减少结肠癌的发生。而据《神农本草》记载,小米有养肾气、除胃热、治消渴、利小便的疗效。夏天喝小米粥,消暑解渴的效果{jj0}。高粱米自古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高粱米制成的各式食品,均以软滑香糯的特色而备受青睐。据《本草纲目》记载,高粱米性味平微寒,具有凉血、xx之功。常喝高粱米粥,可治积食等xxxx症。美国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物,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质朴纯净的杂粮,以特有的风范,温和的质地,让昔日不成日子的日子成为日子,现在又让现代都市人感到稀奇而珍贵。五谷杂粮,是我们从出生就赖以维持生存的食物。在人的{yt}、一月、一年、甚至一生中,饮食决定了体质,体质决定了生活。五谷杂粮让乡村活得自在而充实,那些生机勃勃的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黄豆、扁豆以及豌豆,一直面容蒙尘,但心灵清洁,与情同手足的农人相濡以沫,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和所有的乡民一样,具有谦逊、朴实的本质,汗水浸泡的籽粒,让乡村的一日三餐吃的心安理得而舒坦。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