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瑞教育─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品质
科学教育——中国蒙台梭瑞教育研究课题一等奖 任诗章
中国乃五千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文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文明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怎样将这根文明的接力棒交给未来世界的接班人得以继承和发扬,是历史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让人类从幼儿期开始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的教育目标之一。
健康的人格品质表现,来自于人的语言,行为规范,社会意识等多方面。蒙台梭瑞博士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将幼儿的敏感期归纳为九种,其中语言敏感期为0—6岁,秩序敏感其为2—4岁,动作敏感期为0—6,社会规范敏感期为2.5—6岁,由此看来人格品质形成期在幼儿期是最为敏感的,也是吸收心智较好的时期,怎样把握幼儿的敏感期,帮助幼儿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呢?通过蒙台梭瑞教育实践,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幼儿语言敏感期形成幼儿文明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幼儿在园活动中教师和他们一起讲故事、说儿歌、古诗等形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但如何帮助幼儿形成文明的语言呢?
首先,我们应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有人称蒙台梭瑞的教育为“不教”的教育,它是用教具和环境建构,让儿童自行发挥。在蒙台梭瑞教室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成为幼儿模仿的模式,例如:打招呼、致谢、道歉、应答等都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抢话如:当别人正在进行谈话时应礼貌的说“对不起,打扰一下”。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也应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教师应尊重幼儿将看作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积极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宽松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之间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交流,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构建文明的语言网络。有人说:“父母是孩子出生后的{dy}任老师”,也就是说幼儿除了在园模仿老师、同伴间的语言外,家长的言行在孩子的心目中也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还应积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每一个家长都做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创造者、支持者、维护者,同时也培养幼儿对文明语言的鉴别能力,使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为文明语言的执行者。
二、利用秩序、动作敏感期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
1、为幼儿提供有序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蒙台梭瑞认为如果成人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时,幼儿便会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如:幼儿在操作粉红塔、棕色梯时,在从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操作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排列、顺序的概念;在教具的摆放上,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师在引导幼儿由粉红塔、棕色梯到带插座圆柱体(四组)再到彩色圆柱体(A、B、C),幼儿通过教具逐步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每种教具、每样玩具上都贴有明显的标志,幼儿会根据图标的提示将教具,玩具放到相应的地方,避免了以往幼儿乱放玩具的现象。并将这种顺序在老师的不断提醒下转化为自律性的行为如:在喝水环节,幼儿会一个跟着一个排队等着,在游戏时,遇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别人正在玩时,他们会在一旁耐心的等待,有时也会通过商量或交换的办法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争抢玩具现象少了,因此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是形成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基础。
2、利用幼儿动作敏感期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
蒙台梭瑞认为0─6岁是幼儿动作敏感期,是幼儿最活泼好动的时期,应让幼儿充分运动,使其肢体动作准确、协调,促进幼儿左、右脑均衡开发。让幼儿进行大肌肉训练如:我们在户外体育游戏时让幼儿进行走、跑、跳、平衡等各项基本动作的练习,发展幼儿四肢的灵活、协调性。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瑞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练习,它不仅能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的发展。如:走线、抓、捏、串、敲等日常生活练习,幼儿通过各种练习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动作,如通过走线运动它能让幼儿身体平衡,肢体协调,学到优雅的走路姿势;又如练习搬椅子,孩子们两手搬椅子,轻拿轻放,再也没有拖着椅子走的现象了;连开关门也知道动作准确,轻轻的关门了等等,这不正是我们所说的社交礼仪吗?因此利用幼儿动作敏感期加强幼儿基本动作练习,动作的发展是行为的具体表现,蒙台梭瑞日常生活练习既能帮助幼儿四肢、手眼协调发展,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又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礼仪。
三、社会意识是语言、行为的方向。
蒙台梭瑞认为社会规范敏感期为2.5─6岁,这个时期的幼儿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交接朋友,群体活动的社会生活,我们应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完善自我意识是幼儿实现社会意识的{dy}步。由于我国目前独生子女现状,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依赖性较强,但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强,因此我们要开展各种活动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自我服务意识,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等,在活动中学会共享,不独占,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弱点,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树立自信心等性格特征,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意识是人对社会情感、态度、语言行为的一种综合表现。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也是幼儿社会意识的重要表现。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为幼儿所创设的是“温馨、和谐、美观”一个以幼儿为中心的像“家”一样的环境,幼儿在这里欣赏音乐,随着乐曲欢快的舞蹈,尽情表现热爱生活的情感。孩子们在这里和同伴一起分享食品、玩具,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别人,学习会尊重别人,如:绕过地毯走,不打扰影响别人的工作,在这里感受到团结友爱的快乐,在老师的关心、爱护下他们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爱周围人,热爱社会,并将这种情感态度延伸到社会活动中,带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他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从中获得对社会感性的经验,从而为幼儿将来遵守社会规则,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只需一周的时间,而想改掉一个坏的习惯,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看来塑造成幼儿健康的人格品质,应适时的把握幼儿的敏感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行为,秩序及社会意识,塑造幼儿健康人格品质,让我们为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公民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