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钢原创】中国成为铁矿石谈判死亡的“凶手”?_e钢牛魔王_新浪博客

(E钢网评论员:何永旺)

吵吧,闹吧,折腾吧。力拓的“间谍门”,宝钢的“卖国门”,从铁矿石谈判诞生之日起注定了他就是一个永远体现喧嚣与争议的话题。

好了,那么现在有好消息了。近日必和必拓表示,该公司近一半客户已开始采纳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定价体系。这提供了迄今最强有力的信号,表明为设定铁矿石年度价格的旧机制正在失去意义。

也就是说,已经在世界钢铁行业影响了40多年的铁矿石谈判可能正在退出历史舞台。让一切都喧嚣都宁静下来吧,因为所有的喧嚣应该说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理由。

消息发布之际,巴西淡水河谷(Vale of Brazil)、力拓(Rio Tinto)和必和必拓正与亚洲钢厂就新的年度合同价格展开谈判。与此同时,在中国强劲需求的推动下,铁矿石现货价格强势上涨。

必和必拓在发布截止去年12月的6个月生产报告时表示,该公司从澳大利亚发货的铁矿石中,通过“短期参考定价”售出的部分达到创纪录的46%,其余部分按照年度合同价格出售。

相比之下,必和必拓去年7月表示,通过较短期定价——综合了季度谈判、现货市场和指数定价——售出的铁矿石占发货量的三分之一。

巴西淡水河谷和力拓生产的大部分铁矿石目前仍按年度定价出售,但力拓也在提高现货销量。

也就是说与现货价挂钩的铁矿石定价系统正显示其大势所趋的局面。

传统的铁矿石定价规则是一家矿商与一家主要钢铁制造商达成的{dy}个价格总是会作为基准,在那一年里为业内同行所遵循。但自2007年以来,传统的“基准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矿石长协价日渐承受来自矿商和用钢企业双重压力。

而这其中,中国又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恐怕中国钢企误打误撞成为了铁矿石谈判死亡的“直接凶手”。

众位看官不要着急,且听笔者细细道来。铁矿石谈判这个运行了40多年的机制,原本已经有了隐患,但是在全球经济一片繁荣的时候还不明显。但是很不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恰逢中国钢铁行业在世界钢铁市场日渐崛起。经济地位的提升与话语权的确实,让中国钢企迫切希望能够更多参与定价权的正在制定进程,而不再是跟在安塞乐米塔尔,日韩钢企后面敲敲边鼓,当当炮灰。

毕竟当炮灰是要死人的,关键的时候炮灰那就是要舍弃的,所以日本总会在谈判关键时刻把中国丢下,而2008年之前的中国几乎是毫无办法。

可是金融危机来了,在全球经济一片惨淡的情况下,中国由于特殊的经济地理以及政治因素综合影响下,经济形势相对较好。于是乎,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国钢企似乎瞬间摆脱了以前软弱的立场,虽然从谈判技巧等各个方面都表现的非常业余,但是最少进行了一项事情,那就是坚持。

我们都知道哦,2009年铁矿石谈判最终的结果是无疾而终。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其中中国代表的坚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这其中可能与中钢协以及国内钢企的工作效率有关。

客观地说,2009年铁矿石谈判最终也没有一个真正能被全球接受的价格。这是以前的铁矿石谈判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个事实实际上可能已经成为铁矿石谈判走向历史的一个导火索。

三大巨头与其{zd0}客户中国去年就2009-10年度基准价格展开的谈判最终破裂,矿商拒绝在与日本钢铁制造商商定的额度上,给与中国更大的铁矿石价格折让。

既然达不成一个大多数都能接受的价格(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日渐扩大),那么这个价格体系的存在肯定是一个问题了。

而种种现象表示,三大巨头也已经早早为铁矿石谈判体系的消亡做准备。必和必拓最近一年左右招揽了许多新的中国客户,向它们收取与现货市场挂钩的价格。至于淡水河谷和力拓与中国扑朔迷离的关系恐怕也是防患未然的手段。

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是不经意间扮演了“凶手”这个角色。笔者从没怀疑过中国钢企的发展,但是笔者认为中国钢企乃至中钢协真没具备主动策划和发动彻底改变铁矿石价格体系的高瞻远瞩能力。

最多也就是一个导火索作用罢了。

 

 

更多钢铁行业热点分析详见E钢网,请点击:

郑重声明:资讯 【【E钢原创】中国成为铁矿石谈判死亡的“凶手”?_e钢牛魔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