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丹心
桑榆晚情
——记张村办关工委主任贾显廷
□方
国
原侯马市张村办事处人大主任贾显廷同志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1995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壮心不已,全力以赴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几年来,在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老贾同志带领张村办事处关工委一班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个中心,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张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张村办事处关工委获得市关工委授予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老贾本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勇挑关工委重担
1995年,市委正式宣布贾显廷同志从张村办事处人大主任岗位上退休。刚退下来时,由于身体的原因,没有参加任何社会活动。2005年初,市关工委主任孙先虎、副主任周振民亲自到他家里做动员工作,希望他能够把办事处关工委的工作抓起来。随后,办事处党委负责人也多次动员,让他担任办事处关工委主任。面对各级组织的重托,家里人开始都不同意,他自己也很犹豫:一是他年过70,身体状况不好;二是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家里人希望他能够安享晚年;三是能不能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是,在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充分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关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他的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当他联想到近几年办事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够,经常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时,一名老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别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挑起办事处关工委主任的重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要干就干出名堂
老贾这个人有股倔脾气,干起工作来不要命。他常说:“不干就别干,要干就得干出名堂。”办事处关工委成立之初,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人财物不到位、工作队伍不配套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老贾同志争取办事处党委、政府的同意和支持,把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当做{dy}要务。
组织机构建设是关工委开展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先决条件。首先,他把办事处有工作经验和有能力的老同志及应该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相关部门列出来,随后亲自深入到各村、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严寒,他都坚持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跑来跑去。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贾显廷同志积极向市关工委和办事处党政领导汇报。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办事处2005年8月份调整充实了办关工委领导班子。调整后的新班子由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党委副书记担任名誉主任,老贾担任主任,并聘请蒋忠仁等民营企业家担任顾问,老干部任副主任;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担任名誉主任,一名老干部担任主任,各村小学校长担任副主任的关工委班。现在,全办1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校合一的关工委组织,并且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和必要的办公设施,形成了在职干部与退休干部、年轻人与老同志、社会与学校相结合,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充满活力的关心下一代组织网络和工作格局。
“五老”队伍建设是关工委全面开展工作的核心力量和重要保证。要想搞好办事处关工委工作,就必须组织动员广大“五老”出山,各施其德,各展其才。老贾同志不怕跑腿,不怕磨嘴,充分利用自己人缘好、威望高、善交际的优势,主动上门与离退休老同志促膝谈心,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他深入分析老同志做好此项工作的“五大优势”鼓励并动员“五老”按照“就近就地、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当好家长学校教员、法制教育宣传员、农业科技传授员等“xx员”。对部分思想上有顾虑的老同志,老贾“三顾茅庐”,反复做思想动员工作,最终使他们加入了关工委组织,壮大了工作队伍。离休干部杨清泉原是张村人,多年来致力于推崇赏识教育,特聘请他为张村中心校的关工委主任,兼张村中学法制学校校长。市民盟离休干部王信等人组成科技支农服务队,市妇联家庭教育中心的郭彩燕老师、市司法局的付崇吉等都为张村办关工委工作出了力,帮了忙。
创办好教育基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立活动基地,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老贾和办关工委员一班人认为,要创办教育活动基地,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提高教育水平,达到良好效果。为此,他们以活动为载体,以树立典型为突破口,以“一村一重点”、“一校一特色”为切入点,在全办范围内营造“家家都有下一代,人人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使关工委工作切实为经济发展和村风文明服务。
2006年,办事处关工委将青少年普法教育列入农村和谐稳定专项工作中。在张村中学,开设法制教育课、心理健康课,教育学生正确区分同学友情与江湖义气,远离xx和不正当游戏,拒绝与社会不良闲散人员交往,深入开展了“百名学生”签名活动,举办了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他们还利用家长学校详细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使家长明白如何教育子女知法守法。他们邀请市司法局、教育局、妇联、办事处在张村小学联合成立了“侯马市赏识教育实验学校”。该学校自开课以来,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张村小学小考成绩名列全办{dy},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
在观庄,他们聘请办武装部长为顾问,成立了观庄村国防教育领导组,制定活动方案,制作了宣传版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6年3月25日,举办了{dy}次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战术动作演练。6月1日,召开了武装部、村委班子、学校师生庆“六一”联谊会。9月16日,为纪念全国国防日,观庄小学学生表演了列队训练,国防辅导员讲解了国防教育,充实了师生国防知识。
在大南庄,通过开设生活课来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文明礼貌与安全意识。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践,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图书室,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农村教育水平上。大南庄关工委借助本村民营企业发展优势,动员企业家捐资助教。2006年扩充图书室、阅览室并全面开放。该图书室面积达70平方米,图书8000余册,分为科普、农业知识、文学、少儿读物、书报杂志等五大类。大南庄学生人均30余册,村民人均2册。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创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他们充分挖掘本地革命烈士马小宝的英雄事迹,重新整修了马小宝烈士墓地。清明节开展扫墓活动,在大李学校建立马小宝事迹展览室。成立了由张村办党委书记李安善担任组长的青少年传统教育领导组,并通过走访马小宝烈士的亲属及邻居,对英雄事迹进行收集整理,以版面形式展览,使2000余名青少年受到教育。
贾显廷同志带领张村办关工委在短短几年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当上级领导表扬他时,他连连摆手摇头说:“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还应该向兄弟单位学习,争取把我办关工委工作搞得更好!”
为了脚下这片热土
——记侯马市新田乡郭村关工委主任宁保珍
□方
国
侯马市郭村原党支部书记宁保珍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他常讲: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不好,一切工作都白搭。多年来,他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办了许多实事。
滋润幼苗成栋梁
宁保珍是1976年担任郭村党支部书记的。三十年来,始终把发展农村教育做为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任务来抓。他坚信,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占领农村阵地的决定因素。为此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率先加大教育投资,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2002年,投资42万元,装修校舍,美化、硬化校园环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郭村堡小学首批达到临汾市“四化学校”标准。2003年,村“两委”又拿出40万元,为学校增设了电脑室、电子备课室、语言室、多谋体教室,班班配有“四机一幕”,率先达到临汾市现化化示范校标准。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教学条件的改善,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各显其能的空间,教育教学质量随之提升。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安心工作,敬业奉献,办全市{yl}的学校,宁保珍策划、制定了奖励措施。规定:凡在小考中,考取前五名的,依次奖励任课教师500-1000元。同时,还规定凡每年考上的博士生,每人奖励5000元,硕士生每人奖励2000元,大学本科生每人奖励1000元,专科生每人奖励800元。目前,郭村有博士生4人,硕士生4人,大学本科生39人,大学专科生41人,中专生104人。对未能升入高中的孩子,他积极联系侯马职业中专,送孩子们去就读。截止目前,职业中学共为郭村堡培训裁剪专业人才100人,家电维修专业人才16人,电子信息初级人才32人。这些孩子全都获得了职业认证,并已就业。
为了强化郭村师资力量,宁老和村委一班人到处招纳优秀教师。听说十几里外凤城村的乔秀芳老师教学有方,于是他多次到村里去做工作。有一次,在去乔秀芳老师家回来的路上,因为刚下过雨,天黑路滑,连人带车摔到路边的水渠沟里,他强忍着疼痛,推着自行车,一步一瘸地回到家里,老伴见他浑身是泥,又生气又心痛地说:“都快六十的人了,你以为你是小伙子?要是有个好歹,你叫我咋办?”宁老看看一身的泥巴,开玩笑地说:“我这个泥菩萨,福大命大,不会有事的。再说我这个泥菩萨也没有白当,总算是给咱村请回来一个好老师。”每年9月份开学初,侯马六中的中考表彰大会他都要如期参加,并为学校捐款2000元。
1997年,村民高言贵的女儿高文兰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同师范学院录取。但因家境贫寒,生活拮据,一家人而愁眉紧锁,一筹莫展。宁老得知后,立即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他激动地说:“高文兰同学金榜题名,是咱全村人的光荣。可是,老高供三个孩子上学,眼下实在拿不出钱供女儿上大学,咱们能看着孩子错过上大学的机会吗?”说完,他首先掏出200元交给村会计。在他的带动下,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慷慨解囊,不到两三天时间就筹资4320元。当宁老把捐款递给高言贵时,老高激动地热泪盈眶,连连说:“谢谢!谢谢!谢谢乡亲们,这下俺闺女可有指望了!”高文兰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更加发愤学习,她不负众望,现已获取博士学位。
倾心帮教结硕果
改革开放以来,郭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宁保珍等“两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到2006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48元,成为临汾市名副其实的“经济百强村”。但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转型,一些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相对薄弱,使得村里一些年轻人不思进取,游手好闲,有的青年染上了不良习气,惹事生非,干些越规甚至违法的事情。有的亲兄弟因赡养老人发生纠纷而反目成仇,导致老人生活痛苦。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郭村声誉和社会和谐。对此,宁保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制止这种歪风邪气,挽救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在忙碌的村务工作之余,他亲自上门去做他们的工作。村里有个青年少时娇生惯养,父母从来不过问他的思想品行。成年后又染上了偷盗的恶习,成为村里典型的“三进宫”。第三次刑满释放后,由于生活还是没有着落,他思想沉闷,情绪低落。就在他心灰意冷时,宁老及时出现在他的身边。连续几夜同他促膝谈心,进行教育,激发他重新做人的勇气。同时,又给他找了一份治理郭村周边环境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青年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年补助5000元的差事,并且干得尽职尽责。现在,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还有个青年,由于与其兄在赡养老人一事上产生分歧,导致兄弟反目成仇。后来,他哥由于患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也就无瑕顾及老人了。这一年,又轮到父母到他哥家住了,可迟迟不见他哥家里人来接。于是他赌气把父母亲的铺盖搬到了他哥的门前,并让老人在门口等着。为此,村里派出民事调解员去做工作,协商不成,宁老就亲自出面,他先到老二媳妇娘家做工作,回来后又亲自做老二媳妇的工作。苦口婆心的劝说,循循善诱的教导,入情入理的分析,最终做通了老二媳妇的工作。老二一家子随后专门为老人建起了新房子,里面彩暖空调一应俱全,让宁老高兴地一见就竖大拇指。
xx青年奔小康
由于年龄关系,宁老从党支部书记一职退下来后,仍然时刻关心着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关心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常常想:社会的进步,乡村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取决于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于是,在他的倡议下,现任党支部书记马刚全捐款10000元,宁老捐款6000元,其他党员、干部、村民纷纷响应,共捐资8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融文化、科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
青少年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共藏书20000余册,涉及教育、农业、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中心定期聘请有关专家讲授教育学和心理学、思想道德课,法制学校邀请新田乡派出所给青少年讲解法律法规,科技学校购置了大量的农业科技方面的光盘,给青少年成才提供了信息,打造了靠科技致富的平台。总之,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着村里的年轻人。茶余饭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活动中心,学知识,学文化,陶冶情操,寻找致富门路。宁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广开财路,多种经营。青年马萌学了烹饪技术后想开个餐馆,可苦于缺少资金,宁老得知后主动找上门,掏出2000元塞到小马手里,说:“这点钱你先拿着,不够我再帮你借。”在宁老的关心支持下小马的餐馆终于办起来了。他逢人便说:“要不是老书记帮咱,说不定咱还在xx堆里泡着哩。”几年来,在宁老的关心支持下,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走上了致富路。孔祥生养鸡800多只,年利润5万多元;马兴华养猪场存栏140多头,陈胜利养优质种羊200多只……
2006年,宁老被临汾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xx个人”荣誉称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农村基层干部退下来的宁保珍同志,为了脚下这片热土,正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工作中。他以一个老党员的赤诚,在新田大地上播洒着爱心,播种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