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权”研究(中)_xiaoqiao_新浪博客

【 • 原创:源石  2005-02-26 16:59 】   
  【 • 发布:小汤  2003-07-29 22:52 】  
  “垄断”通常有三种成因:
  (一)垄断是因为政府有法例或牌照的保护而成的。
  (二)垄断起于上苍赐予的天分,或特殊环境,或个人的勤修苦练。
  (三)垄断是因为有发明专利,有商业秘密,或有版权或商标专利的保障
  >>>>>>>>>>>>>>>>>>>>>>>>>>>>>>>>>>>>>>>>>>.
  还有
  企业拥有某种商品说必需的关键资源
  交款的产量范围内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
  长期的广告和品牌忠诚形成的
  基于网络业务的收益递增
  向美国西南航空那样的企业文化.......................................
  呵呵。
 
【 • 原创:600175  2006-03-17 06:27 】   
  行业壁垒细分诠注:
  
  市长定价: 电 公交 水
  
  市场定价: 车 IT 饮料(酒)
  
  界于两者之间的半市长/市场定价: 煤
  
  截止目前的一点看法
  
  
  QQ: 267031299  
 
【 • 原创:tian410759  2006-03-18 01:10 】   
  可口可乐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茅台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把品牌做成文化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
 
【 • 原创:0564  2006-06-13 23:55 】   
  关于特许经营权,也许林森池先生的“市场经济专利”用许多实际的公司做了一些实用的解释  
 
【 • 原创:sosme  2006-06-14 16:16 】   
  谢谢“0564”君介绍林森池先生及其《投资王道》  
 
【 • 原创:基技合壁  2006-06-14 17:48 】   
  是否可用“特别竞争力”来理解巴菲特“特许经营权”的中文概念?我怀疑是最初翻译之人对这概念未能xx把意思翻译过来,从而形成对这中文“特许经营权”概念理解的争议,顾名思义应是中文的特许概念,可又不是xx中文特许的本义。建议换个名词来替代它。不知该词的英文原词组是怎么样的?  
 
【 • 原创:匆匆过客  2006-06-15 17:38 】   
  特许经营权确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目前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目前所谓的特许加盟经营(比如肯德鸡)与股市分析中的特许经营权是两个xx不同的概念,为了避免混淆支持“基技合壁”的建议。

【 • 原创:airex2000  2006-06-16 08:46 】   
  个人觉得茅台和东阿阿胶和特许经营权,茅台的护城河更宽更深
 
【 • 原创:sosme  2006-06-18 01:47 】   
  林森池先生在其《投资王道》中对“市场经济专利”做了精彩的表述,其实他表达的意思与巴菲特的“特许经营权”基本是同一概念,这里贴上部分表述:
  
  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Economic Franchise)
  
  过度竞争的生意(Commodity Business)是代表一门大众化,而没有专利保障的行业,并不是指商品生意。不过这定义的起源是来自商品买卖的特性。现时世界上大部分商品的质量已经有公认的标准,生产商是根据这些国际标准来生产的,所以无论是中国或日本所生产的不锈钢,都是根据国际标准的304或316来划定质量。同一个标签产品,若厚度也相同,生产商的竞争只会局限于价钱方面,所以价格的竞争往往会将边际利润压缩。
  
  股市中只有少数公司拥有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Economic Franchise)。这些公司的边际利润(Profit Margin)较有保障,容许公司利用丰厚的溢利再扩充业务,巩固其市场地位,改善经济效益,最终得以保证溢利增长,而股价也因此节节上升。
  
  拥有品牌,并不等同拥有市场专利,例如:奔弛汽车亦面对无数xx汽车的竞争。专利是香港人所熟悉的,香港电灯、中华电力、地铁、九铁、九巴、城巴、新巴、机管局、联交所及货柜码头等都是享有法例上的专利权。但是有专利并不代表有市场,没有市场的专利亦会出现亏损。例如地铁所经营的机铁,自1998年落成以来,便是年年亏损。刚完成的西铁也因为载客量不足,短期内无法达到收支平衡。香港电灯的溢利在2003年也因为售电量没有增长而出现倒退。
  
  笔者强调的是市场给予经营者的经济专利,无需由政府明文规定。地产是香港人熟悉的投资,如果你拥有的商铺位处尖沙咀的北京道或铜锣湾时代广场的罗素街,人流及地理位置,已足以令该物业的租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无需受到竞争的威胁,故无需减租。中华煤气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专利保障,但是拥有香港燃气市场的一半占有率。这就是说明了,管道的气体输送较罐装石油气更易为用家接受,不过随着新住宅落成的减少,管道煤气的市场增长也放缓下来。德昌电机亦是另一个例子,它生产微形马达的规模,已达到很高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低廉,致使新竞争者觉得无利可图而却步。此外,并不是大公司才可以拥有市场专利。为广大市民普遍使用的WD-40(防锈润滑剂),就是由一家位于美国圣地亚哥,只有百多名员工的公司所经销的。该公司只负责把这产品推销至世界各地,而把生产外包。由于营运成本低,产品的售价便宜,那些大型化工厂认为无利可图,不屑参与竞争。因此,WD-40公司每年的增长及回报均十分可观。
  
  有专利的产品或服务仍赖市场需求,才可以保障溢利的稳定性,如果市场需求因为经济蓬勃而出现急速上升,这项专利产品或服务必定为股东带来几何级数的溢利。
  
  ----------------------------------
  但就“市场经济专利”这一概念,林森池先生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就具体运用这一概念也有难度:到底我们用那些指标或方式可以确定被分析的对象具有“市场经济专利”或“特许经营权”呢?
  看来这个模糊的“市场经济专利”或“特许经营权”概念仍然没有变得清晰。
 
【 • 原创:sosme  2006-06-18 01:51 】   
  “市场经济专利”或“特许经营权”概念仍然没有变得清晰:林森池先生在其《投资王道》对“华能国电”的“市场经济专利”分析也让人得到同样的感觉:
  
  华能国电的市场经济专利
  
  现时,发电厂(Independent Power Plant)在中国仍然享有某种专利;一方面售电价格受到政府的管制;另一方面现时电力市场还未xx开放,未来只会有秩序地逐步进行开放,使华能受到某程度的保障和优惠。华能国电的市场经济专利包括以下数项:
  
  (一)中国电力市场需求庞大;中国现时的经济增长,与香港六十年代一样,电力需求的增长比经济增长高出50%,如果国民生产总值增加9%,耗电量增幅将达到14%。长远来说,未来2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仍然会快速增长,能够把握求过于供的机遇,扩充生产电力的设施,可以保证长远的高回报;
  
  (二)华能享受的税率是17%,相比一般的企业税率33%,低出接近一半;因为华能兴建电厂的计划,都是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所以享有这个税务优惠。这就是接受政府管制,换取回来的有利条件;
  
  (三)投资新发电厂的回报仍然是相当理想,平均高达15%。以华能向母公司收购的电厂为例,EV/EBITDA的倍数大约是6倍,换言之,电厂的现金流,可在6年内抵偿收购代价,包括被收购电厂的负债。以一般电厂15-20年的寿命来计算,还本后余下的9-14年,可以说是无本生利。2003年华能股东资金回报率达到16.9%,2004年将会稍为回落。
 
【 • 原创:基技合壁  2006-06-21 16:56 】   
  用“(特别){lx1}竞争力”来理解“特许经营权”及“市场经济专利”或许是个比较好的叫法,特别或{lx1}竞争能力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讲的是什么,并且都能把上述特许经营权及市场经济专利的概念装进去。甚至不需要来一番详细解释也能从字面上了解什么叫{lx1}性竞争能力的叫法。
  特许经营权最终要表现在能够{lx1}别人的竞争力上!不是吗?  
 
【 • 原创:快乐投资  2006-06-21 17:52 】   
  能否把其理解成一种壁垒,或是资源使然,或使创造力使然.  
 
【 • 原创:锋行天下  2006-06-21 19:29 】   
  将近一年的时间证明:茅台、云南白药等确实是好股票。但愿中国也能出现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肯德基等这样的企业,投资这样的股票应该可以获得较大收益! 
 
【 • 原创:sosme  2006-07-08 02:40 】   
  市场经济专利与我们所认识的品牌专利和「特许经营权」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呢?
  公司拥有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代表这些公司的边际利润较有保障。以地产行业为例,政府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保障其专利,但如果你拥有尖沙咀北京道的业权,因其人流和地理位置,已足以令其上盖物业的租金收入稳定增长,又无需受竞争威胁。反观品牌专利,NIKE虽然拥有旗下产品的版权,但它仍然要面对来自其它无数品牌的竞争,如Adidas和SuperX等。
  
  与专利生意相对的就是过度竞争的生意,这是一门大众化及没有专利保障的行业。现时世界上大部分商品的质量都有公认的标准,例如钢铁,无论中国或美国所生产的不锈钢都是根据相同的标准来划分质量。如果质量厚薄相若,生产商只能在价格上竞争,而价格竞争通常会把边际利润压缩。
  
  在林森池眼中,香港过往具备市场专利的公司(他称之为千里马)包括汇丰、恒生、长江实业、电讯盈科、中华煤气、太古等,它们从77年到97年之间的股价增长达每年20%至30%。然而时至今日,他们部分已失去了其专利,如恒生和电盈,其余即使保留专利,但香港经济已过了起飞期,增长开始放缓,因此他们的股票再难出现如此巨大的升幅。
  
  那些30年前的千里马,已经跑得太久,跑累了,而且本地仍充满活力的大公司不多,林森池建议应该把视线转到新兴的股票市场。他特别看好中国和印度,认为两地的市场潜力有如70年代的日本,可以寻获不少千里马,重新上路。
  
  ------------------------------
  
  市场经济专利与我们所谓的品牌专利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
  那市场经济专利与「特许经营权」有区别吗?---我将其视为同一概念! 
 
【 • 原创:sosme  2006-07-08 12:21 】   
  基技合壁君:“特别或{lx1}竞争能力”=“特许经营权”及“市场经济专利”,我认为这个“特别或{lx1}竞争能力”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难以给这个概念明确的内涵。
 
【 • 原创:空军一号2006  2006-07-15 23:06 】   
  sosme兄,学习了你的帖子,个人觉得东阿阿胶具有特许经营权
  1 品牌是自古就有,价值较高
  2 具有秘方性质,同时垄断了全国大部分的驴皮市场,进入壁垒较高。
  3 具有自主定价权。
  {wy}遗憾的就是他的市场好像太小了,如能营销做好那就xx了
  请问sosme 如何看?   
 
【 • 原创:sosme  2006-07-16 03:38 】   
  空军一号2006君:
  1: 特许经营权与品牌是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概念,品牌企业并不必然导致其具有特许经营权。比如海尔也算是个大品牌了,但就其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来说,很难断定具有特许经营权;就整个海尔集团也只是微利或亏损的企业,它不具有特许经营权企业所拥有的特征;
  2:具有秘方性质――秘方性质也不是构成特许经营权的必然要素,全球每年都有大量的发明创造与适用专利(秘方性质)被埋没,很多专利或秘方是没有商业价值的,作为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效益。
  3:具有自主定价权――因为对公司不太了解不能随便评论,但如果市场容量太小对公司的发展是很大的制约。

【 • 原创:空军一号2006  2006-07-16 18:14 】   
  sosme君对海尔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上市公司的海尔既没有商标权,又没有采购权,充其量就是一个加工厂,商标权也不属于集团,他属于张瑞敏,使用他的商标都得交钱,其实海尔还是能挣不少钱,说海尔是最黑的一点没错,对不起,这个海尔把我坑苦了,这些话本不该在这个贴中说,抱歉。 
 
【 • 原创:西子湖底  2006-07-17 20:26 】   
  sosme君是我钦佩的人之一。
  我觉得,特许经营权是个模糊的概念,不需要去研究什么是特许经营权。
  我们只要知道拥有哪些现象的是或疑似有特许经营权。
  最核心的就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具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低。
  如果需求不断扩大,那么就意味着特许经营权的强度比较大。
 
【 • 原创:四段  2006-07-17 21:56 】   
  “特许经营权”巴菲特确实说得轻松,但是我们之所以模糊是因为xx符合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我猜想巴菲特说的是理想状态,并顺便吹了一下牛。其实就可口可乐而言只是有八分符合(八段);A股市场公认的茅台估计只符合七分(七段);至于所谓的地域优势的水泥企业也就两分(两段)左右。

【 • 原创:huleisu  2006-07-18 10:01 】   
  林森池先生强调的“市场经济专利”在本质上和“特许经营权”应该是一致。
 
【 • 原创:gdfs  2006-08-16 21:46 】   
  可口可乐在美国成为了一种文化,但在中国是不是文化我不知道,但在目前来说,我买可口可乐是因为其实我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我是要喝碳酸饮料的话。
  
  再如麦当劳肯德基,早十年或许是尝鲜,现在年轻一代越来越多成为一种日常消费,其餐饮文化趋向也很明显。
  
  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的话,“特许经营权”公司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1 “特许经营权”公司首先必须应该在起源地域具有超强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是在自由竞争下形成的,
  2 “特许经营权”公司经营的品种不应该是地域独有的;应该是一般消费品或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
  1 “特许经营权”公司的价值发动机是核心竞争力,油箱则是扩张空间。一旦扩张空间到达极限,成长性就终结了。
  
  2 在扩张的过程当中,核心竞争力转化为成本优势。
  可口可乐初到中国的时候价格是高的,利润率是高的,但应对的品牌也是多的。如今在中国市场上还有其他匹敌的碳酸饮料品牌么?这个时候可口可乐更多的是体现其价格竞争力(不单是终端销售价格,也体现在中间商的利润)

郑重声明:资讯 【“特许经营权”研究(中)_xiaoqiao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