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建:“汉王帝国”xxx- IT人

2009年出版界冲出了一匹“黑马”——汉王科技,它一路飙驰而来。2010年年初,它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受邀赶赴美国拉斯韦加斯参加国际{dj1}的电子消费展(CES)。现在,它斥4000余万元巨资砸下的央视广告正在《新闻联播》后播出。有些人对它赞誉有加,有些人却也充满质疑。

作为一手营造“汉王帝国”的创始人刘迎建,自然成为业界眼中的焦点人物。刘迎建似乎和8总是很有缘,1968年入伍,1978年考上大学,1988年因为科研在中科院获得院长奖学金,1998年成立汉王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在与“神七”一块升空后,汉王电纸书正式在市场上推出。刘迎建仿佛每十年,就会遇到一次人生的转折提升。

“不务正业”的梦想

几乎在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出现。“我年轻时候也有过梦想和抱负,甚至想拿诺贝尔奖。由于历史原因学业中断,他的诺贝尔的梦想破灭了。”刘迎建的{dy}个梦就这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离去。

1968年,已经入伍的刘迎建在总参谋部当了一名通信兵,几年后,上大学却成为他的第二个梦想,他买来初中、高中教材没日没夜地开始了自习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多数人对他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一些人给他扣上了“不务正业”、“有野心”的帽子。不过,上大学的梦想成为他前进的支点,伴随他熬过了这段尴尬时期。1978年已经25岁的他赶上了高考年龄限制的末班车,走进了培养军事通信技术与指挥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的{zg}学府。

也许人的成长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xx无意间被分配作为通信兵和密码打交道;大学时,学习的方向是汉字编码输入。这些为他日后从事手写识别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是现实却又是那么残酷,“当时许多人都在研究手写识别的可能,它的门槛看起来不高,不过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从大三开始,一直到毕业,我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刘迎建说道。

毕业后,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一心希望能从事研究手写识别方向的刘迎建还是不能如愿。他被分配到总参通讯部{dy}总站,担任助理工程师,同他感兴趣的研究无关。“我是连队一个助理工程师,自己独立做技术开发的机会非常渺茫,我没有分配到任何项目。”回忆起曾经,刘迎建感慨。

痴心的创业梦想

但是只要怀揣梦想,又怎么能阻挡追求梦想的心。刘迎建在业余时间自己做起了研究。两年,七个项目,《手键信号分析系统》、《报务模拟训练系统》不但获了奖还立了功,并为他今后从事一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迎建给总参通讯部科技处打报告,希望从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装置”研究,这开始了他科研的正式起步,xx给予的2万元经费和两台计算机是他最初的研究家当。由于涉及巨大的数据计算,xx甚至抽调了一个排的战士帮助他进行汉字写法收集、分类以及识别率测试。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从硬件研发开始,手写板、笔迹识别软件等配套构想一个个变为现实。“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在线装置”在1986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套系统不仅以每套2600元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也让刘迎建成为了中科院破格录取的在职博士研究生。

从1988年到1992年,刘迎建并没有止步于现有成绩。而是在技术上再接再厉,先后提出了笔段排序法、解决了笔顺不限识别问题、“笔段-笔划-字根-整字”4层模型,提出语义句法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数字驱动与概念驱动相结合的识别理论及识别系统,先后获得中科院首届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在“863全国汉字识别、语音识别评测会”更是获得了三个{dy}名。

伴随着1993年中科院“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号召,刘迎建组建了北京中自汉王科技公司。回忆创业的艰辛,刘迎建扶了扶眼镜,好像在遮掩什么。“我们当初获得了一家台湾公司15万美元的大单,要求在短时间内开发一套手写识别系统。为了赶时间,我爱人挺个大肚子和我一起搞开发。33岁的高龄孕妇,很危险。”为了防止电脑辐射,刘迎建找来一个铜盘,让爱人扣在肚子上上班。项目结束之后孩子就出生了,因此小孩的小名就叫“铜铜”。在这位老兵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艰辛,看到了他的执着,但从他眼镜背后的那双红润的眼睛里,更能体会到他这一路走来“心酸的浪漫”。

对于初创企业,都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渐渐地,公司业务由技术授权开始向PDA业务发展。由于PDA键盘偏小,输入成为瓶径,手写输入很快就成为主流配置,“连笔王”、“行草王”等概念的炒作甚至成为PDA更新换代的砝码。一时间,商务通、快易通、名人、联想、好易通等主流PDA都采用了汉王的技术。甚至有一家企业希望买断PDA手写识别技术,另一家企业则希望同汉王合作开发PDA,而刘迎建这次断然拒绝了。因为他坚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强。不幸的是,不久之后汉王就遇到了劲敌。摩托罗拉旗下莱克斯开发的“慧笔”进军中国市场,铺天盖地的广告、相当的技术水平、强势的品牌和成熟的销售体系,已经开始动摇汉王在市场上的地位。刘迎建说:“当时有‘窒息’的感觉,摩托罗拉推出了‘慧笔’,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大手笔。最终,我们和摩托罗拉打了3年仗之后,也亏了3年,最终摩托罗拉决定不做这个产品,这下倒让我们省事了。”

这次竞争推动了汉王渠道的建设,汉王逐渐在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这次竞争也促进手写市场的成熟。1997年汉王电脑笔销售量为2万套,但是1998年就增加到5万多套。同时也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专业化对科技公司的重要性,“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他们做的东西很宽泛,而我们只专注手写识别这个领域,技术上就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1998年刘迎建终于圆了他多年来的梦,成立了汉王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30多亩的厂区,使汉王成为世界上{dy}大手写板生产厂家。该基地的门牌后来被改为汉王路1号。

做世界{dy}的梦想

2009年,汉王爆炸式地为电纸书铺天盖地宣传,据说在河南一个小县城火车站里的卫生间也能见到电纸书的广告。一年里广告费花了1亿元,2010年预算更是达到了1.5亿元。外人看来,这貌似一场豪赌,对于刘迎建来说,却是又一次为了梦想的远行。

“任何产业的颠覆式创新,凭借的都是到达某个临界点的加速度,即刚性消费被xx的势能,区别于传统意义上产业速度。”刘迎建坚信,数码相机取代传统胶片相机的一幕,将在十年内的电纸书市场重演。200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总产值达750亿元,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将保持124%的平均增长率。“大的领域造就大的产业,电子书市场实在太大了。”刘迎建说自己愿意是中国{dy}个吃螃蟹的人,现在蛋糕越做越大,他敢于以亿万元为电纸书造势,敢于从事这一领域,正是他看到了电纸书的发展潜力,并敢于坚守这份梦想。

就在很多人对他质疑的时候,汉王作为中国的科技企业赶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参展。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周期的xx重磅展会,今年的CES现场透露出的任何新迹象都比往年更受外界xx。CES对电子书作为少数逆势上扬的新兴产业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主办方特意辟出ebookdigital展区板块。在汉王展区陈放着涵盖WiFi、手写等多种功能、有着完善产品系列的电子书。虽然面对国外电子阅读器巨头亚马逊Kindle、索尼Reader的压力,但汉王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存在——2009年汉王以50万台销售量,坐拥中国本土电子阅读市场95%的市场份额。

 


验证  
郑重声明:资讯 【刘迎建:“汉王帝国”xxx- IT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