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警觉意识- falanpan - falanpan - 和讯博客
从小培养孩子的警觉意识 [转贴 2010-01-26 16:00:31]   
从小培养孩子的警觉意识一般孩子都没有准确判别潜在危险的能力,因此一方面父母要做好安全措拖,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灌输危机意识。父母可以用提问及讨论的形式引导孩子,“为什么不可攀爬窗子?”、“乱吃东西会使肚子痛,你会乱吃东西吗?”、“拿东西时不够高,该怎么办呢?”从小加强孩子分辨正确与否的能力,使孩子对“这样做便会引起哪些后果”有警觉的意识,孩子渐渐便能学会保护自己,父母也可放心了。常见的家居安全隐患父母看待事物时若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便难以觉察出一些潜在危险,家长有时候不妨像孩子一样左碰碰、右碰碰,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以孩子的体型、心思、喜好等来思考,看看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了解在家中是否可能让孩子发生下面的意外伤害:△火源、炉灶、烤箱、锅、热食、沸水、蒸汽、热油、煤油灯、熨斗和家用电器导致的xx。△碎玻璃、刀具、剪刀或硬物导致的划伤。△从儿童床、窗台、桌子和楼梯上跌落。△细小物体(如硬币、纽扣或螺钉)导致的呼吸道堵塞。△煤油、杀虫剂、漂白剂和清洁剂导致的中毒。△摸到漏电的家用电器设备和电线,或将棍棒和小刀插入电源插座所导致的触电。让孩子远离家居危险孩子对危险的识别能力是有限的。作为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安全无忧地成长,就要从他身边的点滴细节入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1.应让孩子远离火源、厨灶、电灯、火柴和家用电器xx和xx是孩子常见的严重的意外伤害。xx会导致重伤并留下{yj}伤疤及{yj}性残疾,有时还会导致死亡。大多数的xx是可以预防的,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xx:△让孩子远离火源、火柴和香烟。△将火炉放在较高的平台上,让孩子碰不到。如果使用明火煮饭,应在垒起的灶台上生火,而不要在地上生火。△煮饭时调整锅把的方向,不要让孩子碰到。△不要让孩子拿到汽油、煤油、灯具、打火机、火柴、烧烫的熨斗、电线等物体。如果孩子将手指或其他物品插进电源插座,可能导致其受到严重伤害。应将电源插座等盖住,防止孩子摸到。不让孩子摸到电线(尤其是裸线)。2.跌落是导致淤伤、骨折和严重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孩子喜爱攀爬,喜欢测试自己的生理极限。例如站在一个倾斜的椅子上伸手够书架或是梳妆台上面的东西,或是踮着脚尖把拉开的抽屉当成台阶往橱柜上面爬……想要征服所有事物的欲望极强是孩子的突出特征。因而应保证楼梯、阳台、屋顶、窗户和玩耍场所的安全,以防止孩子跌落。既要满足他的好奇心,又要保证他的安全,{zh0}的办法是您帮助他爬到想要去的地方,先满足他的好奇心,然后把他抱下来,告诉他如果没有大人保护{jd1}不能往上爬,因为这样是很危险的。然后,在楼梯、窗户和阳台上安装护栏,并确保屋内整洁并有充足的照明。3.刀具、剪刀、锋利的物体、碎玻璃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意外伤害碎玻璃可能导致严重划伤、出血和伤口感染。家长应将玻璃瓶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应保证家里和孩子玩耍场所没有玻璃渣。告诫孩子不要去碰碎玻璃,并教会年龄较大的孩子如何安全处置碎玻璃。刀具、剃须刀和剪刀应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应教会年龄较大的孩子如何安全使用这些器具。锋利的金属物品、工具和生锈的罐头盒都可能导致孩子受伤和感染。家长应确保孩子的玩耍场所没有这些物品,还应将家庭垃圾中带有的破旧瓶罐等弃置到安全的地方。家长应告诉孩子投掷石块或尖锐的物品和玩耍刀具、剪刀等都是危险的,都可能造成意外伤害。4.把细小物品放置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孩子喜欢将东西放入嘴中,容易导致窒息。家长应把细小物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孩子吞下导致窒息。△家长应确保孩子的玩耍和睡眠的场所没有细小物品,例如纽扣、弹珠、硬币、果仁等。△不要给低龄的孩子喂花生、瓶塞状果冻、硬糖块、带刺的和有核的食物。△如果孩子剧烈咳嗽、呼吸急促或不能发声就意味着异物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5.切勿将有毒物品,即漂白剂、酸剂和液体燃料(如煤油)储存在饮用水瓶中家长应将此类物品储存在贴有明显标签的容器中,并避免孩子看到或拿到。漂白剂、灭虫剂和鼠药、煤油和家用洗涤液中毒都可能导致孩子死亡或受到长期损害。即使是没有吞服,很多有毒物也有可能造成孩子死亡、脑部损失、失明或{yj}性残疾。有些有毒物品通过以下途径也可造成孩子中毒:△被孩子吸入。△沾到孩子皮肤上或进入眼睛里。△沾到孩子衣物上。切勿将有毒物品储存在饮料或啤酒瓶罐或饮水杯中,因为这样有可能造成孩子误饮。所有xx、化学品和有毒物品应用原来的容器密封保存。

郑重声明:资讯 【从小培养孩子的警觉意识- falanpan - falanpan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