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_王家老生_新浪博客

 

可能是到了年底,母亲又在叹惜了,如果她的手没得关节炎就一定为我做上一双鞋。我只好安慰她说,现在还有谁穿布鞋呢,几十块钱买双鞋又漂亮又暖和。她说,它们哪有布鞋穿着舒服啊。我故意说,买的鞋穿着也舒服。母亲便笑了摇了摇头,好像在说这怎么可能。

以前过年,家中的每个人都会有一双新布鞋,这好像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虽然做鞋不是什么大工程,但也得早早准备。做衣服裁下的边角布头得收起来,旧衣服也不能扔了选质地还算好的地方撕下来留着,它们是有名字的叫“衬”。等“衬”积攒得有一定数量了,便用锅调一大脸盆米面浆糊,在一块比较光滑的门板上,将一块块碎布头一张张一层层地粘上去。然后拿到在太阳下晒,等它晒硬了晒干了,便小心地揭下来。这平平整整的一大块叫做“袼褙”。敲一敲还会发出脆脆的响声,这就叫糊“袼褙”。

那时农村每家每年都是要糊“袼褙”的,因为家家都要做好多双鞋。如果哪家女人不做鞋,那一定会被其他女人讥讽的,说她是个懒婆娘,一双鞋都不愿意做。哪个女人会受得了人家这样骂她?

做鞋之前,母亲都会把家里人的脚拿在手里看看,然后再按脚的大小选取合适的“鞋样子”。所谓的“鞋样子”就是用纸剪的鞋的平面图,有“鞋帮子”和“鞋底子”两部分。首先把“袼褙”平放在桌面上铺好,然后把“鞋样子”放到“袼褙”上抹平,用线缝上几大针。这样“鞋样子”就固定在“袼褙”上了,再用剪刀沿着“鞋样子”的边沿剪下。新鞋就是按着剪下的“袼褙”的大小式样做成的。

“鞋帮子”内面要包一层细软的新棉布,外面一般是黑灯草绒面料,用针密密地均匀地缝结实了,然后再用白洋布滚个边。这就是正式的“鞋帮子”了。

“鞋底子”上要一层一层地铺上布,要抹平摸服贴了,鞋底子一般有一公分左右厚,{zh1}一层是一整块漂亮的新白布。然后用针线沿着“袼褙”的边缘缝上一圈,再用剪刀沿着“袼褙”剪下来,剪刀要快,手要巧,只有这样一剪子剪下来的鞋底子才漂亮。鞋底虽然穿在脚下看不见,但却{jd1}是个细活,既要针脚好看,又要缝得结实。鞋底子纳得好看,是女人们把它当成自己手巧的重要表现。鞋底子是一只只地纳,纳好了并不是马上就绱上的,所以女人们难免就会互相拿着看看,这当中有暗自较劲的意思,都希望自己纳得比别人好。但鞋不是花瓶,结实才是它最基本的品质。所以纳鞋底的线可就讲究了。一般用麻线,是一种朱麻,质地比较细。麻线是用手在大腿上搓成了的,细细的,十分柔韧结实。如果是陪嫁的婚鞋,那就要用白钱,这是要买的,比较贵,因为它比一般的缝衣服的线要结实柔韧,当然纳在鞋底上也漂亮。由于鞋底子比较厚,所以麻线还得用黄腊打一下,然后穿上大号钱,还要戴上顶顶子顶针鼻子,才能顺利地穿过去。一针一针地,一往一复地,很有节奏感。针脚可不是随便乱纳的,虽然是单色线,但还是可以纳出很多花样的,有朴素的席花,有整齐的白果,还有碎梅花……,这就要看纳鞋底人的心灵手巧了。

鞋底子纳好了,在它内面还要贴一层薄薄的棉花,再用一块新布盖上,用线缝好。然后就可以绱鞋了,把鞋帮子和鞋底子绱到一块。有两种绱法,一种是明绱,就是针脚可以看得见。还有一种是反绱,针脚在鞋里面,我一直到现在都不明白那是怎么绱上的,鞋口只有那么大,鞋底子是怎么翻出来的?
 
    穿布鞋舒服我是晓得的,但有什么办法呢?母亲已经好多年做不了鞋了,隔壁邻家的嫂子婶婶们就是有会做的,但她们自己都不做鞋穿了,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呢。

看样子,想穿布鞋只有到鞋店去买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布鞋_王家老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