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尔•潘顿[Verner Panton1926一一1998],丹麦人,后定居于瑞士巴塞尔。1947-1951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曾在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的事务所工作过,后定居瑞士巴塞尔。他打破北欧传统工艺的束缚,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崭新的素材,开发出充满想象力的家俱和灯饰。从50年代末起,他就开始了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材料的试验研究。60年代,他与美国米勒公司合作进行整体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的研制工作,于1968年定型。这种椅可一次模压成型,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也十分艳丽,至今仍享有盛誉,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收藏同时,他还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发展的所谓平行色彩理论,为他创造性地利用新材料中丰富的色彩打下了基础。
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他丰富和与众不同的想像力. 潘顿椅外观时尚大方,有种流畅大气的曲线美,其舒适典雅,符合人体的身材,潘顿椅色彩也十分艳丽,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至今享有盛誉,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收藏。潘顿椅的成功成为现代家具史上革命性的突破。从20世纪50年代起, 潘顿开始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材料进行研究. 并于1959-1960年间, 研制出了xx的潘顿椅, 这是世界上{dy}把一次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椅.
70年代革命性设计的怀旧之风兴起。以Verner Panton的”Sitting Stairs”为设计模板的桌面雕塑”Lighting Stairs”粉墨登场。 “Lighting Stairs ——阶梯烛台”——对于充满xx色彩的丹麦籍建筑大师和设计师Verner Panton那充满革命性的艺术设计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恰当名字。这款全新的烛台以Verner Panton于1973年设计的xx的”Sitting Stairs”为榜样。”Sitting Stairs”有着清晰的几何形状和清晰的色彩;凭借着它,Verner Panton离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抛弃将空间分为地板、墙面和天花板的传统三分法——这曾是他的愿望。 Marianne Panton是这位于1998年逝世的伟大设计师的遗孀,如今她放开了”Sitting Stairs”的设计使用权。现在,丹麦籍的居住氛围和照明专家Herstal把将桌面雕塑和烛台合二为一的作品重新推向市场,作为这款设计的授权迷你版。色彩鲜明,几何形状xx统一,并且可以自由摆动的,像彩虹一样的”Lighting Stairs”是一件空间艺术品。它是对70年代的回顾,也是对当时常常让人产生幻觉的设计风格的一种怀念。 关于Verner Panton其人: Verner Panton(1926年2月13日出生于加姆托夫特,1998年9月5日辞世于哥本哈根)1974年至1951年就读于奥登斯技术学院和哥本哈根丹麦皇家艺术学院。1955年他开办了自己的设计室。他为托奈特(Thonet)公司设计了”自由摇摆 S椅”。1959/60年以Panton名字命名的”Panton椅”问世,这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椅子之一。 Panton的内部空间设计理念充满了革命性。他喜欢用色彩和材料作试验。 Panton曾经赢得过无数设计奖项,其中包括国际设计大奖、罗森泰设计精品奖、以及德国xx”优良设计”奖。
潘顿椅
人类史上首件一体成形的塑料家具“潘顿椅”,早在1959年就已设计完稿,但为了克服悬臂设计的支撑性,一直停留在构思阶段,直到1968年,设计师潘顿找到了强化聚酯这个材质,才得以量产。
这个线条优美的椅子,证明了聚合材料的能耐,它能创造各式各样流线型、且具未来性的作品。潘顿椅在发明后,历经几次改良,1990年Vitra采用新研发的聚酯材质,加强表面抗刮损能力,1999年改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重新生产,不怕日晒龟裂,且可回收再利用。
100年前,发明塑料的比利时化学家贝克兰(LeoBakeland)在他的日志写道:“我相信这个东西,会是个重大发明!”当时的他恐怕没想到这个发明,竟然彻底改变了人类百年来的生活。
当时贝克兰是以甲醛和酚类的反应副产品,再经“电木炉”加热后,产生硬且轻巧的物质,这就是“塑料”,也被称为“电木”。1952年,德国化学家齐格勒(KarlZiegler)和意大利化学家纳塔(GiulioNatta)发明了聚丙烯,并在196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这个诺贝尔化学奖,让工艺设计师得以用聚丙烯制成各种物件,1968年,人类{dy}张一体成形、以强化聚酯制成的塑料椅问世,这张人类史上最知名的椅子──潘顿椅(PantonChair),开启了塑料家具的历史。
面对潘顿的独白-于国华
设计大师维诺·潘顿回顾展{dy}天,我在傍晚时分离开位于台中市的“台湾建筑设计艺术中心”展场,脑中仍然充满那些绚丽的颜色、惊世骇俗的曲线。读到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刘舜仁在文章中引述潘顿的一段话:“一个不太成功的实验比一个美丽却陈腐的设计更令人喜爱。”竟感动莫名。
潘顿1926年生于丹麦,1963年定居瑞士巴塞尔直到去世。他是位不寻常的建筑师,真正让他扬名的不是建筑,而是他设计的家具,特别是他在1960年xx全球{dy}把以单一材质、一体成形的塑料“潘顿椅”。他活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作品如今看来依旧前卫。
潘顿回顾展的策展人瑞梅尔说,潘顿的创作力,来自让生活更轻松有趣的动机。潘顿曾说:“我无法忍受进入一个客厅,里头摆着沙发、咖啡桌和两张扶手椅,然后我整晚就要困在这地方。”他致力于各种实验,为空间创造意想不到的家具、装潢,甚至布料。
不肯屈就的感官是创意的源头,而开放的感官则是品位的起点。对日常生活缺乏幻想,不会诞生改变生活的便利创意或趣味设计;对城市没有冒险的期待,不会有建筑师创造别具风格的环境。品位让人不满足于庸俗,但品位绝不等于奢华,反而缺乏品位认知、让生命虚耗在平庸里,才是对时间分配的过度奢华。
桌上摆着朋友李俊明的新书《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设计上》,这书名,何等精准动人!他笔下描绘的瑞士,不以小国寡民为卑,用尽心思营造最独特的环境空间和生活器物。是这样的环境滋养了潘顿,如今潘顿也成为瑞士巴塞尔的资产。
在瑞士这样的国度,即使毫无目标地闲晃,感官依旧丰富愉悦。很难想在台湾的都市里闲逛{yt},除了吸饱污烟瘴气,能有多少愉悦经验。台湾人对环境丑陋的视而不见、对生活细节的毫不在乎,让生命失去原本应有的重量。
习惯生活在代工基地的台湾人,普遍以勤俭打拼为美、逸乐闲散为耻,但这种追求效率的生活态度,并不能转化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本钱。在生活考究的地区,品位不必刻意强求,生活中处处是享受;而在台湾,品位却成为表彰身分地位的xx品。
生活的品味能力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不理解品味生活的重要,就不会考究日常生活的细节;对环境恶质的继续容忍,只会让政府更惰于建设高水平的城市。如果台湾继续不在乎品位,{zh1}是台湾再也不可能有品位。
没有品位的环境,永远不会诞生潘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对生命是一种浪费,但我们竟毫不自觉。
沃纳·潘顿与“新有机设计”风格
内容摘要:潘顿是丹麦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大师之一。他多才多艺,在建筑、家具、室内环境、展示、灯具及纺织品设计等领域都有着{zy1}的成就。西方的设计史家把潘顿的设计风格称为"新有机设计",以区别于丹麦传统的"有机设计",这实际上指出了丹麦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新动向。本文重点讨论潘顿的设计特色,并试图通过潘顿探讨"新有机设计"的风格问题。
关键词:潘顿有机设计新有机设计波普风格
二战结束后,现代设计的发展纷繁复杂。尽管发达国家设计的国民性格仍然十分明显——德国设计的理性、法国设计的浪漫、英国设计的保守、意大利设计的奔放——但是,随着国际设计交流的日趋频繁,每个国家都出现了一些与本国设计传统不相协调的“异数”。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整个6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反文化”(Anti-Culture)和“反设计”(Anti-design)浪潮的盛行,年轻的设计师不甘于因循保守的设计套路,纷纷在设计中彰显强烈的个性。在这些被视为“叛逆”的设计师中,丹麦设计师沃纳·潘顿(Verner Panton,1926—1998)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一些西方的设计史家把潘顿的设计风格称为“新有机设计”(Neo-organic design),以区别于丹麦传统的“有机设计”(Organic design),这实际上指出了丹麦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新动向。
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来说,潘顿最为杰出的贡献就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叠椅”(stacking chair)。潘顿花了五年的心血设计“叠椅”,这是人类设计制造的{dy}张全塑料一次模压成型的椅子,也是最早的一批塑料家具。早在哥本哈根的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的时候,潘顿就开始了对无后腿座椅的构思。1955年,他造出一把呈S造型的木复合椅,而后来又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塑料材料,于是他再次来审视他的这个“椅子”的主题,重新回到S造型的构思上,并对它进行了修改。这个构思{zj1}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无后腿构思”:椅子下部弯曲,构成了S型的底座,并由此营造出作者所期望的腿部空间。这把椅子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它不仅改造了椅子千百年来形成的功能性结构,也在材料工艺和形式感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这一设计的创举是潘顿通过对塑料性能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实验所取得的。事实上从50年xx始,潘顿就开始了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材料的试验研究。60年代,他与美国米勒公司合作进行整体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的研制工作,“叠椅”的构思也最终于1968年定型并被投入批量生产。由于这一款椅子功能合理、线条柔美、色彩艳丽、姿态优雅,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又是一次模压成型,因此它在被设计出来之后不久便风靡全世界,被许多博物馆所收藏,直到今日还时常见诸时尚杂志,享有盛誉,其作为设计流行经典的力量可见一斑。
尽管潘顿在丹麦的事业渐渐开始发展起来,他的创造性成就也给丹麦战后的设计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然而他却越来越想离开家乡,到外面去闯荡。潘顿认为,当时的丹麦设计界过于保守,无法为他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于是,他于1962年离开丹麦,先在巴黎短暂停留,随后又来到瑞士的巴塞尔市,最终他选择在这个瑞士的名城建立他的个人设计事务所。巴塞尔有国际xx的家具制造商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xx的“维特拉家具博物馆”所在地。在巴塞尔,潘顿先后为欧美许多xx公司设计家具、灯具和其它产品,其中包括米勒公司、诺尔公司(Knoll)、托奈特公司(Thonet)、维特拉公司(Vitra)和意大利的巴亚尔公司(Bayer)。特别是他为巴亚尔公司设计的具有未来主义梦幻空间效果的“太空景观”系统室内装置,曾与意大利设计师科伦博(Joe Colombo)的“微型整体空间”共同参加了科隆国际家具博览会。这组令人惊异的波浪起伏的座椅和躺椅构成的雕塑家具装置由红、玫瑰、蓝、紫等单纯强烈的色彩结合而成,已经超出了一般家具的设计概念,显现了潘顿非凡的创造想象力。该产品成为1971年科隆博览会上{zd0}的亮点。70年代之后,潘顿也屡有惊人之举,但是他事业上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纵观潘顿的设计生涯,可以发现,尽管潘顿是一个丹麦人,但他却打破了丹麦“有机设计”的传统。丹麦的“有机设计”以德国的理性主义为特点,将现代主义设计和丹麦本土注重手工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所谓“有机”(organic)有两层基本的含义:1. 朴实的、简单的、健康的和接近自然的设计;2. 组成设计整体的各个部分像有机物一样相互联系。这些含义在丹麦的设计中都体现得十分明显。丹麦的设计师在设计中注重使用木材、玻璃等xx材料,喜欢采用曲线、波浪线、水滴形等柔和的线条赋予设计形体特征。通过材料的选择,丹麦设计也就具有了朴素、自然的色泽和纹理特征。“有机设计”的传统是以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1898—1976)为代表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设计文化共有的特色。而潘顿的设计尽管没有刻板的形体,也利用了有机的形态,但却不愿意在设计中采用xx的材料。潘顿钟情于探索包括塑料在内的人工合成材料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尤其喜欢使用强烈的色彩刺激人的感官。因而,从设计语言上讲,潘顿的设计更像是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 英国设计史家莱斯利·杰克逊(Lesley Jackson)把潘顿的设计风格称作“新有机设计”,被归为同类的还有法国设计师皮耶尔·普林(Pieere Paulin)和奥里夫·莫古(Olivier Mourgue)等人的设计。“新有机设计”反对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但也不是“有机设计”传统的简单复兴。它在设计理念以及对技术和材料的要求上都和传统的有机设计截然不同。以前的家具设计都要求符合人体坐、立、行、走的规范,而60年代的新观念则要求重新考虑这些行为规范。比如传统的椅子是用来“坐”的,新的设计观念则要求椅子{zh0}可以用来“躺”;传统的床和沙发要求高于地面,由木质的床脚和沙发腿接触地面,60年代的观念则要求这些家具的设计贴近地面,越矮越好,越舒服越好。要想实现这些想法,传统的自然材料显得比较笨重、不易实现,而化纤、海绵、泡沫塑料、树脂等一系列新材料却使得新设计观念成为现实。传统的“有机设计”也不考虑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它只是不想丢掉手工艺的精致和淳朴,试图通过将手工艺设计和现代设计结合,让人类继续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而“新有机设计” 则充满着乐观主义,它无时无刻不为人类的未来生活勾画美好的前景,毫不在乎自然材料的优点和命运。“新有机设计”的形体尽管可以称作“有机形”,但这种“有机形”已经没有自然有机形体那种柔和的形式感了,更多的是一种人工有机形态或几何形态。由于人工合成材料的使用,“新有机设计”也xx失去了自然的色泽。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可以说“新有机设计”xx是潘顿等设计师对60年代科技文明和消费社会的乐观主义情绪的表达。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有机设计”也可以说是“波普设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今天,设计对于塑料等新材料的盲目崇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已经日趋退隐。但是,潘顿的“新有机设计”因其在设计观念上的大胆探索和对人类前途所抱有的乐观态度仍然在设计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潘顿多产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革命的、创造的态度,创作了许多具有反叛精神的、富有情趣的设计,这些设计同时又是xx的划时代的生活用品。通过它们,潘顿营造出了一个充满乐观精神的未来生活空间。潘顿打破传统的勇气和成功的设计经验也值得当代中国设计师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①Lesley Jackson, The Sixties: Decade of Design Revolution,London: Phaidon Press, 1999. /②Penny Sparke, A Century of Design: Design Pioneers of The 20th Century, London: Mitchell Beazley, 1998. /③(英)彼得·多默:《1945年以来的设计》,梁梅译,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④(美)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20世纪风格与设计》,罗筠筠译,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2000。/⑤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3。
展覽日期:2006年11月18日~2007年01月14日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威察設計博物館 Vitra Design Museum
展覽地點:TADA Center(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 B11國際展演館
展覽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聯絡電話:(04)2229-5848
在1940年代晚期與1950年代期間,國際設計界由北歐及美國的設計師共領風騷,主宰了當時生活風格的樣貌;出生於1926年的丹麥建設師暨設計師維諾潘頓(Verner Panton,1926-1998),也是在這段期間完成自我訓練,開始了專業的設計生涯。所提出的概念、所使用的顏色、以及開發嶄新材質,不管在昔時或是當代,都是那麼富有想像力量!
如同其他傑出丹麥設計家,潘頓也是建築背景出身,與丹麥另一設計名家韋納(Hans J. Wegner)一樣,也曾經在雅可森事務所任職,協助開發螞蟻兵團等椅具;後來他在1955年獨立創業後,風格開始轉變為大膽、炫目,不斷向當時家居設計的極限推進,不論傢俱、燈飾、織品等設計,一手做來,以鮮明風格闖出名號。
我們看著他所設計的幾款經典椅具,實在很難不隨之亢奮起來。高彩度的配色,給人視覺上的驚喜;而滿溢瘋狂奇想的造型,充滿了60年代獨有的樂觀精神。
交由Plus-Linje公司生產的「孔雀椅」(Peacock Chair,1960),光聽名字,就可以想像得到其色彩的炫麗;另外還有常常在設計旅店出現的圓錐椅(Cone Chair,1958 Plus-Linfe / 1994 Polythema);以及將艷紅「愛心」融入椅具線條的心形椅(Heart Chair,1959)。落坐其中,趣味十足。
↗ TADA Center 之維諾.潘頓(Verner Panton)作品回顧展 展場一隅廣景(click to see larger image)
而他最xx的作品,恐怕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Panton Chair。他從原始的S椅概念設計中,找到了合適的聚酯材質以及技術,製作成全球發燒的Panton Chair(1959-1960),成為{dy}把以單一材質射出成形的椅具。1990年德國傢俱大廠 Vitra 再次改進材質,增強其抗刮損能力,重新發行復刻版,讓這款可以堆疊收藏Signature Chair再度走紅。
當時丹麥境內的設計由於材質與生產方式的關係,仍以手工藝傳統為主要特色,反觀美國從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工業革命,各種新材質的開發與生產技術的突破,使美國的首席設計師們特意採用新開發的材質,並運用一貫的工業生產技術。 維諾‧潘頓在這樣的氛圍中清楚定位了自己的角色,推出首次成批生產的設計作品。他做這樣的抉擇是希望能設計出平價、優質的產品,好讓大多數的人都能負擔得起,這也是潘頓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
與其他xx丹麥設計大師所不同的是,凡納.潘頓特別敢於提出設計概念的革命,而非只在丹麥原有的工藝傳統上追求改良,他在1968年至1969年間所設計出的作品Pantower,與其說它是傢俱,還不如說更像「玩具」。他把雕塑立體觀念注入其中,將大型組變成遊戲的場所,可站、可坐、可躺、可臥、可爬……他將椅具所創造的微型環境(micro environment)拿來做實驗,大玩抽象概念。
凡納.潘頓不但很能玩傢俱設計,他所創作燈具也非常富於奇想。交由Louis Poulsen 公司生產的「月球吊燈」(Moon Pendant,1960),能夠旋轉燈具的扇葉,調整光線的明暗,就如同月亮的陰晴圓缺一般;而另一個經典作品「花盆」(Flower Pot,1969)桌-吊燈也成了經典之作;鮮亮的色彩、圓滑的造型,創造出鮮明的室內風景。
我們很難知道凡納.潘頓私底下真實的個性,但是他的作品總帶有一種遊戲、俏皮的特質;除了大量利用壓克力、聚酯等可以任意彎曲的材質之外,他的燈具造型多變,讓人大開眼界。有的時候它們像幽浮、有時又像風鈴,另外你還可以在他的設計裡,看到月亮、魔術方塊、沙漏、菇蕈、金字培、保齡球瓶,甚至奶嘴的影子在造型裡頭,成為充滿活力的幽默設計。
>>相關報導
::::
::
>>相關網站
::::
::::
::::
>>相關相片
01.TADA Center B11 國際展演館入口外觀:
02.TADA Center B11 國際展演館入口,牆上是 Verner Panton 的簡介:
↗ 入口處僅有簡陋的影印傳單提供說明
↗ 提供展品來台展出的 Vitra Design Museum 看到這種品質,肯定很難過吧!
03.Panton Chair(1959-1960),{dy}把以單一材質射出成形的椅具,1990年德國傢俱大廠 Vitra 再次改進材質,增強其抗刮損能力,重新發行復刻版:
↗ 各種色彩的 Panton Chair
↗ Panton Chair 與女性衣著、肢體的結合,性感哪!
04.系統家具,標準化的系統式家具,包括了少數幾個模組,是戰後發展的產品,它代表了平價生產,可以隨個人喜好和消費能力,提供許多不同組合:
↗ 從他1967年為 Kaufhof 公司設計的產品,可以組合整個室內地景的標準化家具系統,更清晰可證,1970年代生產的「潘頓星光」和「1-2-3」系列,也是基於一種模型產生多種便化的產品
05.家具
↗ 最左邊是 Wire Cone Chair
↗ 最右邊即是由 Plus-Linje 公司所生產的「孔雀椅」(Peacock Chair,1960),有如一隻在黑暗中綻放的孔雀
06.照明
07.行動式家具,潘頓在家具底部加上腳輪以因應讓客廳更具彈性的需求,1963年為 Storz & Palmer 設計的優雅扶手椅、凳子和躺椅可以在屋內輕鬆地移動:
↗ 為 Wega 設計的音響系統
↗ 家裡不妨擺一組 Storz & Palmer 扶手椅,躺下前打開「吧台男孩」(Bar Boy)拿出裡頭放的點心與飲料,邊吃邊喝邊聽 Wega 音響流洩而出的樂音
08.飛行椅與鏡面雕
↗ 展場內
↗ 躺在飛行椅上好像真的可以飛起來
↗ 號稱五星、六星、七星級的汽車旅館應該採買飛行椅,讓情侶在房間裡飛來飛去才對
09.「幻想地景」(Phantasy Landscape),1970年作品,「幻想地景」是潘頓為拜爾(Bayer)公司在科隆博覽會中所設計的展覽 Visiona II 的作品:
↗ 「幻想地景」(Phantasy Landscape),請脫鞋入內
↗ 「幻想地景」(Phantasy Landscape)另一側
↗ 空間色彩鮮明、狀似放大的子宮,可以讓人在其中或坐、或站、或躺、或趴、或臥、或爬,體驗一種強烈的流動性與整體感
↗ 「幻想地景」大膽地打破了傳統的建築元素與室內家具的界限
↗ 從外側可以看到「幻想地景」(Phantasy Landscape)組成的顏色
10.色彩、圖案和系統,「顏色比造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色彩顯然是潘頓最重要的設計工具,從他的織品設計最能印證此一說法:
↗ 潘頓手稿
↗ 1969年,潘頓發展一套系統式的結構化作品,構想源自於光譜中的八個顏色,五個是幾何造型的設計(圓圈、方形、線條、弧形、方塊),兩種布料(棉絨布和印花棉布)以及三種重複的尺寸
↗ 1969年潘頓所發展系統背後的概念在1970年代不斷擴展,目的是創造家用織品(家具用布料及地毯)可以混搭的多重效果,形成其織品設計的創作元素亦重現於其他創作材料上,如瓷釉及壁紙等
11.展場其他部分
↗ 潘頓手稿
↗ 反光窺視燈 壁面與天花板照明構件,1971年
Louis Poulsen, DK 丹麥路易鮑森燈飾公司
Collection Vitra Design Museum 威察設計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