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问题_samstick的空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问题也越积越多。

其中很突出的就是农村问题。北京成功举办了08年奥运会,的确很国际化了。但那些下面的农村又是什么样子呢。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以上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农村教育现状,具体到一个地区的农村教育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就以我的所见所闻来简单说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教育现状》。

  说到农村的教育现状,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学校无学生”,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在于教师、学生、学校还是家长呢?还是这些因素兼而有之呢?还是一有其他原因呢?

  先来看“学校无学生”的理解,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说,学校连一个学生也没有;另一方面是说学生日趋减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可以从教师、学校、家长、学生四个方面来说。

  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农村教师队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资源匮乏、教师层次良莠不齐、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等。

一、教师资源匮乏。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稍有资历和名声的农村教师,为了追求好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都“迁徙”到邻近县市任教,或者是“高升”,村到乡,乡到县,县到市或省。就拿我的初中母校来说,当时教我的老师现在只有两个留在原校,剩下的都“高升”到县中学或另谋职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偏远地区农村教师严重缺失。

  <二>、正式教师的脱产进修、产假、病假和事假形成的教学岗位的空档以及单位的借调、教师的拔高使用、纳新渠道不畅、内退办理滞后等等都造成教师的短缺。

  <三>、普九教育的客观需要和中小学教育的迅猛发展,需要补充大量的教师,也就是需要扩大教师队伍。

  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的严重匮乏,举一个数据来说,全国有800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师短缺可想而知。

二、教师层次良莠不齐、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

  教师短缺使农村教师队伍中一个特别群体——临时代课教师队伍更庞大起来。他们不具备xx意义上的教师身份,教育局里没有档案,甚至没有反映他们基本信息的一张表格。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做着和正式教师一样教书育人的工作。只不过他们的工作地点是随机的、任教时间是可变的、工资待遇是弹性的。可以说他们是教育替补队、学校钟点工、文化打工妹、山村孩子王。如果用带点理论色彩的语言来定义的话,临时代教就是:游离于教育体制之外的非正式教学人员,在教学{dy}线发挥着替补顶缺作用的临时教育工作者。 而这部分占很大比重的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大部分是初中、中专学历。

  当然近几年,随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步入社会迫切求职,这样农村教师中就涌入一股新生力量,他们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水平。但相对于农村教师那么庞大的队伍,而且拿合格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的话,这种文化水平相对提高的农村教师太少了,更不用和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相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比较,而且庞大的农村教师队伍中初中、中专甚至小学毕业的教师大有人在。

  此外,农村教师“半教半农” 的双重身份,他们工作日教书,休息日种地,这样他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深造学习,而且他们也没那么多资金,这也影响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的存在,农村教师就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

  其次,学校方面。

一、教学设备。

  说到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山村的学校,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破烂的景象。(幻灯片)大家会说这是特殊现象,其实不然,现在农村的教育条件是不容乐观的,就拿我们村来说,教室是危房,冬天取暖用炉子,窗户上钉着塑料布来挡风,至于电脑、语音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于村里的小孩只是一种奢望。

二、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大部分农村学校只开设文化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课表上虽安排这些课,但只是一种摆设,并没真正开设过,因为这些科目需要比较专业化教师,而且他们也没精力来开设这么多的课程。

三、复式班的存在。

  好几个年级的学生坐在一起学习,这在农村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而这两方面因素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再次,家长方面。

  对于在农村生活了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的农民来说,他们饱经了农村的贫困和苦难,也充满了对生活向往,他们更渴求自己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于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在现在又开始重新上演了,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许多父母条件不好的搬到乡里,差不多点的搬到县里,条件比较好的送孩子到别的县市。这说明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农村部重视教育”有失偏颇的,其实我觉得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不能单凭入学率和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对于山区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够,但在现在农村,这些人是少数的。

  {zh1},学生方面

  一、适龄儿童不能正常入学。

  二、农村学生受贫困的影响,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无法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在学校学习,放假回家帮忙干活。但由于他们不经常劳动,相对劳累的活使他们几天都休息不过来,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源泉少,一个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连一方面的教育都难以保证。

  四、农村学生很了解家庭的贫困,他们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有许多学生自认为考不上好学校,家庭也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于是放弃了继续升学,而选择了提前退学步入社会。

  五、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多点的、家庭条件好点的都转学到条件相对好点的学校,所以剩下的学生大部分被认为“孺子不可教”也,他们学得没兴趣,没有自信心,他们的日子就是“做{yt}和尚撞{yt}钟”,老师教的也没那份热情、积极性,这样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

鉴于农村教育的现状,敢问路在何方?

  • 全民有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全民重视教育的文化氛围。

  二、加大投入,加速形成全民办教育的环境。这种投入包括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资金的投入有助于学校设备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让他们安心培养下一代,把教育当成事业;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同时也减少农村学生辍学的比率,使他们能继续深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 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优化教师补充体制,采用外出招聘和社会招聘相结合方式。

  2、建立退出机制,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优化了教师队伍。

  3、强化社会管理体制。当前农村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在编不在岗、自雇代教现象、“人在曹营心在汉”,这是些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编不在岗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和人事上的许多麻烦。“人在曹营心在汉”,指很多老师觉得自己是正式教师,不可能被开除,于是以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为此,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只得另聘教师,这样既加重了政府负担又加重了家庭负担,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举例说明。

四、发展适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多元教育。

  实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实际和自身特点的改革新模式。

  从我省各地的实践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

  一是山区农村实行“村校结合”,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带动当地农民走科教兴农之路。如方山县圪叉咀小学,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教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把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还利用这里山多地广的特点,办起了小农场、小果园、小林场,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和推广。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经营,这所学校已有果园30亩,林场1300亩,果品年收入超万元,校办林场总经济价值在100多万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六易校址”,由一孔破烂的土窑洞变成了占地1900平方米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标准化新校舍。最近,他们又动工兴建科技楼。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一直在当地xxxx,在毕业的学生中,90人上了初中,25人上了高中,其中出了8名中专生,7名大专生,1名博士生。在学校的带动下,这个村的农民也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目前这个村有木材林5600亩,户均173亩;果园800亩,户均25亩;年人均收入达到1400元。全村6岁以上无文盲,50岁以下无科盲,多年来无xx、无违法案件,被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村”。吕梁地区在总结圪叉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于1987在柳林县前元庄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实验。

  主要做法是:(1)、实行村校结合的办学体制,村校干部交叉任职,党支部书记任村教委主任,校长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构建三教统筹的教育结构,农村学校既是普通中小学,又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教育中心;说到这点还想举一个例子:陕西米脂有关部门提出建保姆学校,大家知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的姑娘长得漂亮,所以他们打算培训专业保姆,然后劳务输出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保姆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很看好的行业。这样既有效利用了本地资源,扩大了就业范围,而且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吕梁市有许多特产,如红枣、核桃等,但我们大部分是将初级产品低价卖出去,不经过任何深加工,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我们的特色产品形成产业链深加工,那样我们就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榜上有名,脚下也有路”。(3)、建立教、科、劳兼顾的教学体制,把教学活动、科技活动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他们的改革收到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1987年人均收入只有320元,到1995年提高到1100元;粮食总产量比1987年增长10倍;群众科技意识大大增强、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全村科技示范户占到31%,专业户占到28%;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进步,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村;教育质量大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平定县理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铁锁同志带领群众苦干八年,在5座荒山秃岭上挖坑担土栽树,发展起了2000多亩的大果园。他请山西农大的教授当“军师”,使苹果产量由1990年的5万公斤增长到1995年的35万公斤,引进优良品种20多个。为了培养出当地需要的有技术、能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他又办起了职业初中,并亲自担任校长。学校坚持上挂横联下辐射,上与北京、太原等地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挂钩,横与县农牧局、农科所等单位联合,采劝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根据当地实际,开辟拳头专业,推广技术项目,开展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不仅培养了一批人才,而且推广了新的技术项目,促进了本村的经济发展。目前,全村办起了“三厂一矿”,1995年经济总收入达到1430元,集体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100万元,年人均收入达到1700元。今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区小康建设先进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视察后欣然题词:“科技兴农,教育为本”。

  二是农村普通中学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适当渗透职业教育因素,为当地培养一代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业劳动者。

  如芮城风陵渡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决xx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积极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在自己的小农场里开展农业科学实验。他们引进农作物品种1130个,杂交小麦新组合1006个,选育出有希望的棉麦新品系36个,培育出新品种13个。他们的“风选1号”“风选2号”获中国科协银质奖、全国青少年科技成果二等奖。为了推广科学实验,他们在学校服务区内选择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尽相同的村建立了25个联系点和3100个科学联系户,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所学校早在80年代初就被国家教委领导称为开辟了农村中学的办学道路。晋城市郊区的李寨中学,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了突出“农”字,在农村、农业、农民上面做文章,办特色中学,育新型农民的办学宗旨,坚持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并举,把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深受欢迎的、具有“一技之长”的、立志献身山区建设的新型农民。忻州东楼乡中学,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分阶段,采取多种形式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先后开设种植、养殖、缝纫、编织、刺绣等专业,向学生传授致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如前郝村农民崔润卿,从学校毕业后承包土地200亩,实行科学种田,进行间作套种,玉米亩产由原来的800斤增长到1600斤。去年他发展外向型农业,引进日本蚕豆种植,亩收入由原来的1000元增长到2700元,为全乡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起了示范作用。

  三是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走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道路,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如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坚持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走产教结合、校企结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把一所破庙式的农村学校办成了一所全国闻名的{gjj}重点职业高中。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000万元,办有12个经济实体,年纯收入达1000余万元,先后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8000余人,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4年,国家教委在该校召开了全国职业学校办学经验左云现场会。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脊梁》就是以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为题材的。

  既然是实验,就免不了会出问题。不实验,不知道这些问题,就很难制订相应对策,把农村教育改革工作整体向前推进。从这个角度讲,前元庄实验学校有它不可磨灭的功绩。

  五、规范义务阶段的教育收费,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农村学生要加大资助力度。就如,2005年为了落实好省政府为人民办好“十件实事”的决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意见》,最近国家又出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体制改革,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zh1},希望大家能对农村教育多一点关注,多一份了解,这对大家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的,因我们以后面对的学生可能大部分是来自农村。而常言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农村问题_samstick的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