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甘蔗,好像是刚到的,真诱人!”与她一同走在下班路上,老远就看到了新开的那家水果行门外,整齐地排放着可以触到二楼阳台的黝黑铮亮的甘蔗,伙计飞快地上下舞动着去皮刀,取甘蔗的顾客焦虑地层层包围着等候。
“既然那么诱人,你何不也去凑个热闹?”我提议道。
“唉——算了吧!”她叹了口气,“甘蔗甘甜爽口,但那渣也够烦人的,不是把房间糟蹋得一塌糊涂,就是满口留渣怎么也吐不干净。”
想想也是,以前一家人围坐在“天井”或门前的场院上,大口嚼着自家农田里自然生长成熟的甜甜瓜果、甜芦粟(类似青皮的甘蔗,只是比甘蔗细多了,差不多有拇指这般粗细),随手扔下果皮,随口吐出瓜子儿和渣屑,等准备的食物全部消灭殆尽,自会争抢着清扫狼藉的“战场”,所以从来也就不会有因搞脏住地而拒食的这种因噎废食的烦恼。可自从住进这高空俯视如火柴盒一般的公房后,或多或少染上一点洁癖的我们,怕给打扫卫生带来麻烦,所以这种有吐不完的渣的甘蔗,会蹦跳散落碎壳的小核桃等食物,似乎已经悄悄地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从而不自觉地丢失了很多令人怀念的滋味。富足、便捷、非自然成熟的快餐式文化使城市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让生活失去了原本的很多滋味。
遥想自己居住在农村的那些岁月,生活虽然比现在清苦得多,但那滋味至今难忘,回味中多了几分温馨,也平添了几分怅然。
小时候,一个院落的孩子无论大小都可以成为形影不离的玩伴,跳皮筋儿、踢毽子、造房子、飞糖纸、打弹子、电报到、捉迷藏、砸老爷头、滚铁圈、丢沙包、吃xx牌……玩闹中眼角、嘴角开满了伤心、快乐、懊恼、兴奋、失败、胜利、失望、幸福的花儿。哪像现在的孩子,一个个被锁进人们所说的“唯有把自己扔进监狱一样的铁笼子才会有安全感的”房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宛如旧时有钱人家的女孩子关进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与世隔绝的深宅大院一般了无生趣。
夏天的傍晚,每家每户的小餐桌摆放到了院中,俨然是一个不小的宴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张家今儿个烧了一锅红烧肉,家家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红烧肉;李家包了馄饨,户户的饭桌上也就添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馄饨。
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端午节,可以包出漂亮粽子的母亲才从这家出来,又被那家拉去,一圈下来快要张灯了,竟发现自家的粽叶、糯米、红枣、鲜肉等还躺在竹篾笸箩和碗盆之中。正准备捋袖开工,一串串升腾着热气,散发着粽叶清香和肉米香味的粽子都由一个个孩子屁颠屁颠地送进了门。元宵节,会扎各色灯笼的父亲自然成了全院孩子追捧的“明星”。母亲们则开起了汤团自产内销的加工厂,来个揉面团、搓馅心、包汤团、起锅烧水煮汤团xxx,一声“吃汤团喽——”把还在父亲那里学手艺的孩子们全给招呼了过去。一个个喂得脸圆肚凸后,灯笼也点亮了蜡烛,燃起了香火。拉着灯笼从院子鱼贯而出,圆圆的月亮如大玉盘似的挂在天上,忽隐忽现的星星就像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忽闪着眼睛玩起了捉迷藏游戏,于是,原本黑漆漆的天地间顿然洒满了点点晶莹光亮的“珍珠”,也洒满了欢歌笑语……
再看看如今的生活,足不出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便可知天下事,然关起门来则两耳不闻楼内事。几个月,几年都可能没见过对门住户长啥模样,更甭说姓什名谁干啥工作的大有人在。烧菜时缺个姜片、葱花、酱油之类的,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只要喊一声“谁家有葱姜”,马上有人应和着让孩子去取,而是得赶紧关闭了煤气灶上附近农贸市场或超市买。哪天因单位突然加班而不能到学校接年幼的孩子,也不能如从前那样,孩子可以跟随同村同院的哥哥姐姐回家,或者王家领孩子时一并带回,而是立即电话父母公婆长途跋涉前往学校接孩子,等自己加完班又得风尘仆仆地赶往老人家里,拉着有些睡意朦胧的孩子往家赶。当然,也有不少城市人不像风荷说的这般辛苦,不用亲自下厨、清扫,不必生养孩子,只要有钱这日子似乎就可以过得悠哉游哉。
曾经风荷有一度因求学的地方附近没有餐饮小吃店,为了节省时间,只能借助冲泡方便面解决午餐。虽说这样既解决了我的饥饿问题,也可以挤出时间抓紧学习,但半年多的时间天天如此,害得我如今看到方便面就作呕。细细想想,城市人唾手可得的惬意生活似乎也如方便面、火锅的滋味那般单调。不管标注了何种口味的方便面和火锅,一放酱料,一蘸酱汁吃出的全是一个味儿。
我们知道,生活的滋味本该是丰富多彩,但在经济条件有了极大提高,生活物资富足充裕的今天,却总让我们有嚼不出滋味的感觉。记得以前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去一位朋友家作客,朋友亲自出来开了门,热情地将他迎进屋里。进屋后,两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别后各自的情形。他们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至晌午,朋友的妻子端上了精心准备的饭菜,满满地摆了一桌。
菜肴非常丰盛,有鱼,有虾,有肉,有鸡,还有时鲜的蔬菜。这人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不由皱着眉头对朋友说:“唔,这个菜好像味道差了些。”主人听了,也举起筷子尝了一口,的确这个菜的味道淡了些。他的妻子连忙拿来了盐罐,往肉里撒上一点盐,再用筷子拌了拌,说道:“请再尝尝,不知现在是否合你的口味了。”
来访者重新夹起一块肉,放入嘴里,咂吧了几下,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称道:“好!好!味道好多了!真鲜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食物只因少放了一点盐,菜肴就淡而无味;同样,我们的生活如果也少放了一点盐——人情味,也会有味同嚼蜡之感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