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知识讲析

二十四节气知识讲析

 引用 

 

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也就是宇宙一年的圆运动。宇宙一年的圆运动的本质就是太阳直射到地面的热的圆运动。简单的圆运动概括如下:

  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过秋时金气的收敛作用,由地面之上而逐渐降入地面之下。再经过冬时下沉而藏于地下之水中。与水相化合,便使水气温暖,往上升,于次年交春之时,升泄出土,于交夏之时,又与次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的天空。再经秋时,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继而沉入地下之水中。如此年年反复而成宇宙一年的圆运动。

  具体的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如下:

  立秋处暑二节,为宇宙一年的圆运动的起点。立秋在8月7、8或9日,处暑在8月22、23或24日。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为降之起点。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之意也。此时大气压力初降,降至处暑之节,此压力增大,遂可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的热压入土内。

  立秋之时正当中伏。夏有“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一般情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dy}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一般情况,夏至第五个庚日到第六个庚日为末伏,说明见下图)。每个庚日相隔10天。初伏、末伏均为一个庚日,为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则为10天,如果有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所以,有些年份整个伏天为30天,有些年份为40天。

  伏者,乃降伏之意,为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土内之意也。

  处暑,乃处理暑时阳热之意。暑时阳热于处暑之节被如何处理呢?那就是被大气下降之压力(亦金之降气)逐渐压入土内也。末伏在处暑前后,处暑一过,地面便觉清凉,这是暑气降入土内已多的缘故。

  到了白露秋分二节,地面早晚便开始有露气,这是热降液生之故,此液即露气也。白露在9月7、8或9日,秋分在9月22、23或24日。秋分之前,地面上的热比地面下的热多。由于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则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寒露在10月8或9日,霜降在10月23或24日。过了秋分,由于秋气的继续下降,地面下的热便开始多于地面上,故地面上开始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故称寒露。再过半个月(一个节气持续的时间约为半个月),降入地下之热则更多,大气收敛之力则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故称霜降。

  立冬小雪二节。立冬在11月7或8日,小雪在11月22或23日。立冬时冬季的开始,为沉之起点。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此时降入土下的阳热开始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使雨成雪,由于此时的雪还小,故称小雪。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在12月6、7或8日,冬至在12月22或23日。冬时,阳热下沉得愈深,地面上的雪则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得愈深也。冬至者,为立秋降入土下的阳热多至极也,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也。

  小寒大寒二节。小寒在1月5、6或7日,大寒在1月20或21日。阳热之性,原本是动的,是直上的(动则直上)。冬至之时,阳热降极而升。此升降便是带有直上直下之性的,不能生育成物。惟在冬至之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才能使沉入地下水中的阳热藏于水中,而不在冬至之后,由于阳热降极而直升。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是万物发生生命的根本。冬至后,寒藏的愈多,根本则愈深厚,来年的生长乃足也。

  立春雨水二节。立春在2月3、4或5日,雨水在2月18、19或20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为升之起点。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立春之后便是春天,天气开始转温。此节,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开始升出地面,火从水出,故其气温和也。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故雨水便是立春之后,阳热升出地面使雨成水之意。(此时由于阳热升出地面,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惊蛰在3月5、6或7日,春分在3月20或21日。惊蛰是惊动蛰藏的意思。具体是指冬时封藏于土下水中的阳热在交春升出地面的同时,也惊动在冬时随阳热之沉而蛰藏(蛰藏也就是冬眠之意)的万物。故惊蛰之后,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内经》之言)。至春分,地面上的阳热与地面下的阳热平分也。春分之前,地面下的阳热多于地面上;春分之后,地面上的阳热则多于地面下。(地面下的阳热少,故春分之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清明在4月4、5或6日,谷雨在4月19、20或21日。清明乃大地清明之意,清明节前,由于阳热初升,地面阳气弥漫,故地面不清明也。经春分之后,阳热升上地面的天空,则地面清明也。谷雨者,是指此时因阳热升出地面已多,雨水充足,好种谷之意。此雨乃种谷之雨。(由于阳热升出地面已多,地下的阳根则减少,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当服扶阳之药,以助阳根)

  立夏小满二节。立夏在5月5、6或7日,小满在5月20、21或22日。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为浮之起点。浮者,升出地面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天空也。立夏以后,地下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已多,加上今年太阳由南往北,使地面受热增多,地下升出的阳热与今年太阳射到地面的阳热使地面充满阳热,但此时地面的阳热并非{zd0},只是小满而已,故称小满。(此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故谷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令病)

  芒种夏至二节。芒种在6月5、6或7日,夏至在6月21或22日。“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所以芒种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之意,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节。夏至者,为立春升出地面之阳热多至极也,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也。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暑,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中气足,则生命健旺也。

  小暑大暑二节。小暑在7月6、7或8日,大暑在7月22、23或24日。暑者,太阳直射到地面的热也。小暑者,小热也。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zd0}也。注意,夏至并非一年中地面的阳热最多之时,而是指由地下升出的阳热此时至极也,升极而后降也。一年之中,地面的阳热最多当为大暑之节,此时地面的阳热包括地下升出的阳热与太阳直射到地面的阳热,此二热均至极也。

  至此,二十四节气之运动成一圆也。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所以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人亦应之,此乃天人合一之理。故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此为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之时郁而不能通过之故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则愈得快,此为节后通利之故也。

  {yt}二十四小时,一年二十四节气。{yt}之中,晨温、午热、昏凉、夜寒;一年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yt}当为一年之小缩影。如此的吻合,是人为划分之巧合,还是自然奥妙之所在?不言而明也。




郑重声明:资讯 【二十四节气知识讲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